第4章 蟲部
- 本草綱目(第十卷)
- 李時珍
- 1192字
- 2021-05-20 17:20:13
李時珍說:蟲是生物中的微者,其類甚繁。而圣人之于微瑣,去不能致慎。學者不可不察其良毒。于是集小蟲之有功、有害者為蟲部。
蟾蜍
[釋名]又名癩蛤蟆。原生長在江湖池澤中,現在到處都有。有人認為蟾蜍與蛤蟆是同一動物,這是錯誤的。蟾蜍多在房屋下潮濕的地方,形體大,背上有層層疊疊痱子似的東西,行動遲緩,不能跳躍,也不能鳴叫;蛤蟆多生活在水中,體態小,皮膚上多黑斑點,善跳躍,行動敏捷。二者雖然是同一類的,但功用小有差別。
[性味]味辛,性涼,微毒。
[功效主治]能治外陰潰爛、惡疽瘡,瘋狗咬傷。能合玉石。又治溫病發斑危急,去掉蟾蜍的腸生搗食一二只,沒有不愈的。還可殺疳蟲,治鼠瘺和小兒勞瘦疳疾,面黃,破腹內結塊。
蟾酥
[釋名]即蟾蜍眉間的白汁。
[性味]味甘、辛,性溫,有毒。
[功效主治]治小兒疳疾,腦疳。又可治背部疔瘡及一切腫毒。
[采集加工]李時珍說:取蟾酥的方法不一。或用手理它的眉棱,取白汁于油紙上及桑葉上,放在陰涼處,一夜便干了,呈白色,然后將其盛放在竹筒內。真的蟾酥很輕、浮,入口味甜。或將蒜、胡椒等辣物入蟾蜍口中,它的身上便滲出白汁,然后用竹篦刮下,和面調成塊,陰干。這種汁不能入目,否則使眼睛紅腫失明,但可用紫草汁洗眼、點眼,即消。
[附方]治脫肛:將蟾蜍皮燒煙熏患處,效果很好。
蛤蟆
[釋名]生活在池塘澤中,背部有黑點,體小,善跳起吃百蟲,發出呷呷的鳴叫聲,行動快速。還有蛙蛤、螻蟈、長肱、石榜、蠼子等,或生活在水田中,或生長在溝渠旁。《周禮》載:螻蟈能制伏青蛙,而焚燒牡菊(無花菊)的灰灑螻蟈,即死。蛤蟆、青蛙怕蛇,但能制約蜈蚣。三者能相互制約。
[性味]味辛,性寒,有毒。主祛邪氣。破結石瘀血,癰腫陰瘡。
肝
[功效主治]治毒蛇咬傷,牙入肉中,痛不可忍。將肝搗爛敷患處,立出。
膽
[功效主治]治小兒失音不語,取膽汁滴在舌頭上,即愈。
腦
[功效主治]明目。治青光眼。
[附方]治蝮蛇咬傷:取活蛤蟆1只,將其搗爛后敷患處,可拔蛇毒。
治喉痹:用癩蛤蟆的眉酥、草烏尖末、豬牙皂角末等分,制成小豆大的丸,每次研1丸涂患處,神效。
治狂犬咬傷:吃蛤蟆肉,或者將它烤熟食用。不要讓患者知道,則病就永不復發。
治小兒疳積腹大,體黃消瘦,頭生瘡結成麥穗狀:將立秋后的大蛤蟆,去掉頭、足、腸,用清油涂后,放在陰陽瓦內烤熟食用,連吃5、6只,疳積自下。一月之后,恢復健康妙不可言。
治小兒瀉痢:將蛤蟆燒存性,研末,每次服一方寸匕。
治牙齦潰爛:用黃泥將蛤蟆裹好煅燒,同黃連各2錢半,青黛1錢。研末,加麝香少許,和勻敷用。
石鱗魚
[釋名]主要產在福建。形狀像青蛙,但比青蛙大,體重可達1斤左右,味道極好。當地人喜愛捕食。有一種獸很像狗,俗稱獨腳鬼,能通人性,讓它去追捕石鱗魚,魚會立即躲藏起來。所以在捕捉它時,先用一二只青蛙引誘,讓它貪戀食物,然后再趁機捕捉。
[性味]味甘,無毒。
[功效主治]主補虛損,健脾氣,養腎元。治小兒營養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