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薯蕷
- 本草綱目(第八卷)
- 李時珍
- 463字
- 2021-05-24 15:30:13
[名詞解釋]薯蕷在四月蔓延生苗,在五六月開花成穗,淡紅色,結一簇一簇的莢,莢都由三個棱合成,堅硬沒有果仁。子則長在一邊,大小不一。山藥子皮色土黃肉是白的,極為甘滑,同山藥根一樣。
根
[藥性氣味]味甘,性溫,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傷中,補虛贏,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食薯蕷,使人耳聰目明,輕身不饑,延年益壽。還可以去頭暈目眩,頭面游風,下氣,止腰痛,治虛勞羸瘦,充五臟,除煩熱,補五勞七傷,去冷風,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不足,開通心竅,增強記憶,還可強筋骨,治泄精健忘。益腎氣,健脾肋,上泄痢,化痰涎,潤膚養發。把薯蕷搗碎后貼硬腫毒,能使腫消散。只要是體虛羸弱的人,應該多吃薯蕷。將薯蕷和蜜一起煮熟,或煎湯?;蜃龀煞鄢?,都很好,可壯陽滋陰。把曬干的薯蕷拿來人藥更妙。只有把薯蕷和面做成湯餅來吃,會動氣,因為它不能抑制面毒。另外,吃山薯可以避霧露。
[附加配方]治噤口?。河蒙剿幇肷氤矗瑩v為末,每次服兩錢,用飯送下。痰氣喘急:用生山藥半碗搗爛,加甘蔗汁半碗,和勻,熱飲立止。
手足凍瘡:用一截山藥磨爛,敷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