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龜鱉類

第七篇 介部

水龜

[名詞解釋]龜的形態像離卦,它的精神內涵在坎卦。龜背隆起有花紋與蒼穹對應,龜板平坦與大地相合。負陰抱陽,頭如蛇頭,頸如龍頸,其骨甲包繞里面的筋肉,腸與頭部有絡屬關系,因而能通運任脈。肩寬腰粗,它屬于卵生動物,喜歡蜷縮,且用耳朵呼吸。雄龜與雌龜通過尾巴交配,也能與蛇交配。它于春夏之際蘇醒出洞,秋冬之際再回到原先的洞穴休養,所以靈慧而且長壽。

[藥性氣味]味甘、酸,性溫,無毒。又有人稱它:味甘、咸,性平。

[藥效治療]食后令人輕身不饑,益氣增智,開胃。用它釀酒,可治中風,四肢拘攣。用水煮后食用,療風濕痹痛、身腫、骨折、筋骨疼痛、日久寒嗽。還可止瀉血血痢。

龜甲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有毒。

[藥效治療]治漏下赤白、腹內包塊、瘧疾、外陰潰爛、痔瘡、濕痹、四肢萎縮、小兒囟門不合。經常服用,可以輕身不饑。還可壓驚解煩,治胸腹痛、不能久立、骨中寒熱、傷寒勞役或肌體寒熱欲死,用甲作湯飲服,效果良。燒成,治小兒頭瘡瘙癢、女子陰瘡。

[藥效治療]治久咳、瘧疾。炙后研末用酒沖服,療中風。

[藥效治療]治血痹。燒灰后可治脫肛。

下甲

[藥效治療]補陰。治陰血不足,活血化瘀,止血痢,續筋骨,治勞累過度、四肢無力。又可治腰腿酸痛,補益心腎,益大腸,止久痢久瀉。主難產,消癰腫。燒成灰后可敷臁瘡。將龜肉作羹食,雖說能大補,但多為神靈,不可輕易而殺。有人曾食龜肉,則占卜不靈,勿食為好。孫真人說:在六甲日、12月都不能食龜。否則使人精神萎靡。也不能同豬肉、菰米、瓜、莧食,否則害人。李時珍說:龜、鹿都是有靈性而長壽的動物。龜頭常縮在腹中,能通任脈,故取其補心腎血虛,滋陰;鹿鼻常反向尾巴,能通督脈,故取其補精氣、命門,壯陽。這種物性之玄妙,功效之神奇,推究事物的人不可不知。

[藥性氣味]味咸,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治脫肛。治跌打損傷,和酒飲用。

[藥性氣味]味苦,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治痘疹后眼睛浮腫,閉經。取汁點,良。

[藥效治療]將龜放在荷葉上用鏡子照,它的尿就會自然流出來。將尿滴入耳中,治耳聾;點舌下,治大人、小孩中風,驚邪不語;摩擦胸背,可治小兒龜胸、龜背。李時珍說:按《岣嶁神書》載,用龜尿磨瓷器,能令瓷器變軟;磨墨題碑,能入石數分。因此而推,人在5月5日,煮肥龜用鹽、豆豉、蒜、蓼拌食,叫做菹龜。這是取其陰內陽外的義理。

秦龜

[名詞解釋]生長在陜西山地,又有人說它生活在海水里。

[藥效治療]補陰養血。

[藥效治療]除風濕性關節炎、頸風冷痹、關節氣壅、婦女白帶含血,破氣消積,強心,治淋巴結瘺管。

靈龜

[名詞解釋]它生長在海邊,在山上休息,在水中捕食,能入水。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祛風熱,利腸胃。

[藥性氣味]味咸,性平。

[藥效治療]主治毒箭傷。

龜筒

[藥性氣味]味甘、臭,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各種血癥及解刀箭毒,煎汁飲,可解藥毒及蠱毒。

[附加配方]治痘瘡黑陷:這種病是由心有郁熱、血液凝結所致。用生玳瑁、生犀牛角,一同磨汁一合,加入豬肝血少許,紫草湯五匙。調勻溫服,痘疹即刻之間透發。

納鱉

[名詞解釋]沒有裙肉而頭腳不能伸縮的鱉,叫納鱉。

[藥性氣味]有毒。

[藥性氣味]有小毒。

[藥效治療]主治虛損勞乏及婦女閉經。

綠毛龜

[名詞解釋]生長在南陽的內鄉和唐縣,如今只有蘄州人將其作為特產。養殖者從溪澗中捕捉到后,畜養在水缸中,用魚蝦來飼養,冬天將缸中的水倒掉。時間一長,龜就會生毛,長4、5寸,毛中有金線,脊骨上有三條棱,底甲呈象牙色,大如五銖錢的,才是綠毛龜。其他龜飼養的時間長了也長毛,但大而沒有金線,底甲顏色也不同,為黃黑色。《南齊書》載“永明中有獻青毛神龜”,其中青毛神龜就是綠毛龜。另外《錄異記》載:唐玄宗年間有一方士進獻1寸左右,金色可愛的小龜。說是將它放在碗中,能解毒蛇之毒。這也是一種奇龜。

[藥性氣味]味甘、酸,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通運任脈,助陽道,補陰血,益精氣,治痿弱。將它捆縛在額上,能禁邪瘧。收藏在書籃中,可殺蛀蟲。

[名詞解釋]又叫團魚、神守。李時珍說:鱉就是甲魚,可在水里和陸地生活,脊背隆起與龜類似,甲殼的邊緣有肉裙。鱉在水中時,水面上有鱉吐出的津液,叫鱉津。人們根據此液而捕捉它。現有呼鱉的人,作聲撫掌,望津而取,百無一失。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補中益氣。能治熱氣及風濕性關節炎,腹內積熱。和五味煮食,微有腹瀉、婦人漏下雜質、形體消瘦:腹內積氣結塊及腰痛者,宜常食。還可去血熱,補陰虛。做肉羹食,可治久痢,長胡須。做威丸服,治虛勞、腳氣。《禮記》載:“食鱉去丑”,說的是頸下有軟骨如龜形的人,吃鱉能患水病。吃鱉時不能同雞蛋、莧菜食。以前曾有人挫傷了鱉,用赤莧包置于濕地,經過十天后,都變成了鮮活的鱉。孫真人說:鱉不能同豬、兔、鴨肉食,否則損人;也不可同芥子食,否則生惡瘡。妊婦吃了它,會令胎兒頸縮。李時珍說:根據《三元參贊書》載:鱉性冷,吃了能發水病。有冷勞氣、腹部包塊的人不宜食。鱉生性畏蔥及桑灰。凡吃鱉的人,宜取沙河中的小鱉,去血,用桑灰湯煮熟,然后去掉骨甲換水再煮,再放入蔥、醬做羹膳食,才好。它的膽味辣,破后放入湯中,可代替椒而辟腥氣。

鱉甲

[藥性氣味]味咸,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治胸腹包塊、積滯寒熱,去痞塊息肉、溫瘧、腹內積氣結塊及腰痛、小兒脅下腫脹。隔夜食,治臍腹或脅肋硬條塊、冷腹脹氣、虛勞羸瘦、除骨熟、骨節間勞熱、結滯壅塞、下氣、婦人漏下雜質。治下淤血,去血氣,破結石惡血,墮胎,消瘡腫腸癰及跌損淤血。能滋陰補氣,去復發性瘧疾、陰毒腹痛,治積勞成病、飲食不當、舊病復發、斑痘煩悶氣喘、小兒驚癇、婦人經脈不通、難產、產后陰戶開而不閉、男子陰瘡石淋。還可收斂瘡口。

[藥效治療]除白發。拔掉白發后,取脂涂孔,即不生。如欲再生的,用白狗的乳汁涂。

[藥效治療]燒灰,治小兒多種疾病及婦人子宮脫垂,產后陰戶不閉,發高燒及胸腹痛。還可敷多年脫肛。

[藥效治療]用鹽腌藏后煨食。止小兒下痢。

[藥效治療]在5月5日收藏入衣領中,能增強記憶。

[附加配方]治臍腹或脅肋長硬條塊:用大鱉1個,蠶沙1斗,桑柴灰1斗,淋汁5次,同煮爛后去骨再煮成膏,搗成梧桐子大的丸。每天服3次,每次服10丸。

治寒濕腳氣,痛不可忍:用鱉2只,水2斗,煮取1斗。去鱉留汁,加蒼耳、蒼術、尋風藤各0.5斤,煎至7升,去渣,用盆盛好后熏蒸,待水溫涼一些再浸洗。

治癰疸久不收口:將鱉甲燒存性,研末摻在瘡口上,效果很好。

治婦人難產:取鱉甲燒存性,研末,用酒送服1方寸匕。

治陰莖生瘡:將鱉甲燒后研末,用雞蛋清調勻涂。

治小便沙石淋痛:將九肋鱉甲用醋炙過,研末,用酒送服1方寸匕,每日3次。

治產后陰戶不閉:用5枚鱉頭燒后研末,每次用井水送服1方寸匕,一日3次,或者加用2兩葛根。

治大腸脫缸:將鱉頭燒后研末,用米湯送服,方寸匕,一日2次。再將末涂在腸頭上。

納鱉

[名詞解釋]鱉之無裙,而頭足不縮者,名曰納。亦作魶。

[藥性氣味]有毒。食之令人昏塞,但以黃芪、吳藍煎湯服之,可立解。

[藥性氣味]有小毒。

[藥效治療]傳尸勞,及女子經閉。

能鱉

[名詞解釋]能鱉又叫三足鱉。

[藥性氣味]大寒,有毒。

[藥效治療]折傷,止痛化血,生搗涂之。

黿

[名詞解釋]黿是一種大鱉。甲蟲中只有黿體形最大,它生長在南方的江湖中,背色青黃,頭大頸部色黃,腸與頭貫通。它以鱉為雌,卵生,所以說“黿鳴鱉應。”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微毒。

[藥效治療]它具有補益作用。可以治濕氣、邪氣及多種蟲瘧。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炙黃后用酒浸,能治慢性淋巴結炎,惡瘡痔瘺、風疹瘙癢及五臟邪氣。殺百蟲毒,去百藥毒,續筋骨。治婦女血熱。

[藥效治療]主治風癬及惡瘡。

[藥性氣味]味苦、性寒,有毒。

[藥效治療]主治咽喉腫痛,用生姜、薄荷汁化少許服用,取吐即愈。

[名詞解釋]又叫螃蟹。它有兩只前爪,八只腳,都極為鋒利,它的外殼堅硬,上有十二星點。雄蟹臍長,雌蟹臍圓。腹中的蟹黃隨季節而增減。它的性很躁。生長在流水中的,色黃而帶腥味;生長在死水中的,色黑紅而有香氣。霜前的蟹有毒,食用害人,霜后即將冬蟄的味美。

[藥性氣味]味咸、性寒,有小毒。

[藥效治療]主治胸中邪氣,熱結作痛,口眼歪斜,面部浮腫。能養精益氣,解漆毒。產后腹痛血不下的,同酒食。筋傷骨折的,生搗后炒爛貼在患處。小兒囟門不合,將蟹的前腳同自芨末搗后涂用,直到合為止。能治瘧疾、黃疸。將汁滴入耳中,治耳聾,且能解藥物及鱔魚毒。獨螯,兩目相向,獨目,有六足或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背有基點,足斑目赤的,都有毒,食用害人。可用冬瓜汁、紫蘇汁、蒜汁、豉汁、蘆根汁解毒。孕婦不能吃,易引起難產。蟹極能動風氣,患有風癥的人不能吃。不可同柿子、荊芥食,否則易生霍亂,唯有木香汁能解。

牡蠣

[名詞解釋]又叫蠔。它屬于蚌蛤類動物。有胎生和卵生兩種形式。只有雄的,沒有雌的,絕無僅有,故得此名。名蠣和蠔,是因為它粗大。如今海邊都有。尤其以東海、南海為多,都附著在石頭上。像房子一樣相連,稱為蠣房。剛生長時只有拳頭大,逐漸向四面生長,直到1、2丈長,漫布于巖石之上,形狀像山,俗稱蠔山。它身體有二房,每個房內有一塊肉,大房如馬蹄,小房像人的手指頭。每次漲潮,它的房門都打開,若有小蟲進入,則合上房門,以充饑。漁民得到它后,鑿開它的小房,并用烈火燒,挑出房中的肉當食品吃,味道鮮美且益人,所以把它當做很珍貴的海味。

[藥性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藥效治療]煮食,可治虛損,且能調中,解丹毒及婦人血氣。拌以姜、醋生吃,治丹毒,酒后煩熱,止渴。炙食可以美容。

[藥性氣味]味咸,性平、微寒,無毒。

[藥效治療]治傷寒寒熱、溫瘧、風瘧,消驚恚怒氣,除急性或慢性淋巴結炎、女子白帶含血。長期服用,有壯筋骨,辟邪,延年益壽。除去留在骨節和榮衛之間的結熱、虛熱、心中煩滿疼痛氣結。能止汗止渴,除淤血,治泄精,充實大小腸,止大小便頻繁。還可治咽喉腫痛、咳嗽胸脅下結塊熱。以之做成粉擦身,可止大人、小孩盜汗。治陰虛盜汗還可與麻黃根、蛇床子、干姜為粉。又治風瘧及鬼邪纏身。能補腎安神去煩熱,治男子虛勞、小兒驚癇。還可化痰軟堅,清熱除溫,治疝瘕積塊,甲狀腺腫大。

[附加配方]治夢遺及大便溏:用醋將牡蠣粉制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用30丸。用米湯送下。

治療婦人月經不止:牡蠣煅燒研末,米醋調成團,再煅燒研末,用米醋調艾葉未熬膏,做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服40—50丸,醋湯送下。

治癰腫未成:水調牡蠣粉涂在患處,干了再涂,以拔毒根。

[名詞解釋]蚌的品種很多。如今江河湖泊處處都有。其中尤以洞庭湖和江漢平原居多。大的蚌約有7寸長,形狀如牡蠣;小的像石決明。它的肉可供食用。殼可制成粉末,當地人都印成錠出售,稱為蚌粉,古人稱為蜃灰,用來裝飾墻壁和封墓穴,就像今天用的石灰一樣。

[藥性氣味]味甘、咸,性冷,無毒。

[藥效治療]能除熱止渴,解酒毒,清肝熱,明目除濕。能治婦女勞損下血、白帶過多、痔瘺,解丹石毒。放入黃連末取汁,點眼,可治耳目紅腫、視物不明。

蚌粉

[藥性氣味]味咸,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能治各種疳痰,止痢及嘔吐呃逆。

爛殼粉

[藥效治療]治反胃、心悸短氣、嘔吐白沫,解熱除濕,化痰消積,止小便白色渾濁、帶下痢疾、消水腫及痰濕咳嗽,明目。還可用來搽陰瘡濕瘡及癢等。宋徽宗時李防御為御醫,有一寵妃患咳嗽,徹夜不寐,面目浮腫如盤。徽宗詔令李防御為她醫治,如3日無效則斬。李非常擔心害怕,與妻泣別之時,忽然聽到外面叫賣咳嗽藥,一文一帖,服后即可得睡。李防御便買了一帖,見其色淺碧,恐藥性太烈,只好自服兩帖試驗,未見不良反應,于是又買了三帖,合而為一,入宮讓病妃服,當天晚上咳嗽就停止了,第二天一早浮腫即消去。徽宗聞訊大喜,賞賜他價值萬緡的金帛。李防御恐徽宗索要藥方,便去尋訪,愿高價求得藥方。賣藥的人說:“我少時從軍時,見到帥用此方,于是竊得。以度余生。”其方見下。

[附加配方]治痰飲咳嗽:將蚌粉放入新瓦器中炒紅,加入少許青黛,用麻油調勻,每次服用2錢。

治反食吐食:將2錢蚌粉,一盞姜汁,用米醋調好,送服,立即見效。

冶癰疸紅腫:用米醋和蚌粉調涂。

治近視,夜晚視物不明:用建昌軍螺蚌粉3錢,灑上幾滴水,剖開雄豬肝一葉,將蚌粉放入扎好,再同第二次的淘米水煮熟。另以蚌粉蘸食,以汁送下,一日一次,功同夜明砂。

治腳趾濕爛:用蚌粉摻涂即可。

馬刀

[名詞解釋]是細長的小蚌。長三、四寸,寬五、六分,形狀像刀。泥沙中也多見。

[藥性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除熱,止渴,解酒毒,治療婦女勞損下血,功用大抵與蚌相同。

[藥性氣味]味辛,性寒,有毒。

[藥效治療]主治婦女非經期陰道流血、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除五臟間郁熱,止煩滿,補中,去四肢冰冷通利關節,能祛痰,消甲狀腺腫大,治瘰疬癭瘤。

[名詞解釋]又叫扁螺。色黑體小如蚶。能預測風雨的到來,且能飛動。

[藥性氣味]味甘、咸,性冷,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流行病,開胃。解丹石毒及疔瘡,除濕氣,通乳汁,糟腌煮食都很好。將生肉浸過取汁,可洗疔瘡。能除暴熱,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不易衰老,利小便,治熱氣腳氣濕毒,解酒毒,目黃。浸汁服,能治消渴。

[藥性氣味]味咸,性溫。無毒。

[藥效治療]止痢,治陰瘡及遺精泄精、反胃。燒灰服,治反胃吐食。能化痰止嘔,除心胸痰水,治吞酸心胸及暴嗽。燒灰,能涂一切濕瘡。

蛤蜊

[名詞解釋]生長在東南沿海。殼色白,嘴唇紫色,約2、3寸大。福建、浙江人用它的肉充海味,也用醬、醋、糟藏后,販運到各地,被推為佳品。蛤蜊的穴在海濱的沙泥中,沙上有孔如針孔。人欲掘取,只要出其不意,一挖便得,否則挖得再深也得不到。

[藥性氣味]味咸,性冷,無毒。

[藥效治療]主滋潤五臟,止消渴,開胃。治寒熱引起的結脹,婦人淤血,宜煮食。又能醒酒。

殼粉

[藥性氣味]味咸,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主熱痰、老痰、濕痰、頑痰、疝氣、小便白濁、白帶過多,定喘嗽,止嘔吐,消浮腫,利小便,止遺精,化積塊,解結氣,消癭核,散腫毒。還可治婦女血癥。用油調勻可涂湯火傷同香附末、姜汁調服,可止心痛。

[附加配方]治雀盲夜視不清:蛤粉炒黃為末,用油熔化和成皂子大,放入豬腎中扎定,蒸熟后食用。一日一次。

治小便白濁遺精:潔古說:陽盛陰虛,就會泄精,宜用珍珠粉丸。也可取煅過的蛤粉1斤,在新瓦器中炒過的黃柏1斤,一同研為細末,和水做成梧桐子大的丸,每次服用100丸,一日2次,用溫酒送下。蛤粉味咸能補腎陰,黃柏味苦能降心火。照此服,沒有不愈的。

車螯

[名詞解釋]又叫蜃,生活在東海里,即大蛤。能吐出氣體形成樓臺。春夏的海島邊,常有此氣。它的肉味像蛤蜊,且柔嫩。李時珍說:蜃殼呈紫色,璀璨如玉,有斑點如花。海邊的人捕到后用火烤,蜃殼便打開,人們乘機取其肉而食。鐘岏說:車螯、蚶和牡蠣,內無眉毛、眼睛,外殼緊閉,無香臭味,與瓦石有什么不同呢?卻能供食用。羅愿說:鳥雀進入淮地為的是能捕食蛤,野雞到海邊是為能捕食蜃。大蛤的肉可以吃,它的貝殼可作為裝飾品,燒成灰可以抹墻,又可將粉用來美容,甚至能生珍珠,它的用處太多了。

[藥性氣味]味甘、咸,性冷,無毒。

[藥效治療]主解酒毒、消渴及癰腫。但不可多食。

[藥效治療]治瘡部腫毒,燒赤后,用醋浸兩次為末,同甘草各等分,用酒送服,并用醋調勻敷用。還可消積塊,解酒毒。

[附加配方]六味車螯散:可治發背癰疽,不論深淺大小。用車螯4個,黃泥包好,煅燒至紅赤以出毒,研成末。取燈心草30莖,栝樓仁1個炒香。再同甘草節2錢炒,合作1副藥。然后加酒2碗,煎取半碗,去滓,入蜂蜜1匙,調車螯末2錢,空腹溫服,直到下惡涎毒為止。療效如神。

紫貝

[名詞解釋]又叫文貝。形狀像貝子但比它大,約二、三寸,質地:潔白如玉且有紫色斑點。

[藥性氣味]味成,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去熱毒。可治小兒癍疹入目,眼睛生翳。

[附加配方]治小兒癍疹入目:紫貝一個,生研為細末,再取羊肝一具,用快刀剖開將紫貝末放在里面,扎好,同淘米水煮熟,裝在瓶里放上一夜,然后空腹嚼食。

淡菜

[名詞解釋]又叫東海夫人,它的肉像珍珠母,一頭小,中間銜著少許毛。味道甘美。

[藥性氣味]味甘,性溫,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虛勞、精血衰少,吐血久痢、腸鳴腰痛、癥瘕積聚、婦女白帶過多、產后身體虛弱及淤血、腹中冷痛。還能治腹部結塊、潤毛發。可燒食。煮熟食用,能補五臟、壯陽、消食、治腳氣除腹中冷氣。也可燒沸它的汁而食,能消癭氣。但不能多食,否則使人頭昏眼脹,腸結,發丹石,且久食脫發。

海螺

[名詞解釋]螺屬蚶類。大的如斗,生長在潮水中。

[藥性氣味]味甘,性冷,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多年眼痛。將生螺肉取汁洗,或將黃連末放入眼內,取它的汁點。同菜煮食,治心痛。

田螺

[名詞解釋]形狀呈圓形,大的如梨、橘,小的如桃、李。螺屬于蚌類。它的殼上有圓形的紋理。它的肉隨著月的圓缺而肥瘦,生長在水田及湖泊。

[藥性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眼睛紅腫疼痛,解渴。煮汁能清熱醒酒。用珍珠、黃連末放入汁中,隔片刻,取汁點目,可以治愈目痛。煮食,利大小便。除腹中結熱、眼胞黃、腳氣向上沖心、小腹拘急、小便短赤、手足浮腫。利濕熱,治黃疸,壓丹石毒。將它的生肉浸汁飲,止消渴。搗肉,可敷熱瘡。搗爛貼臍,能退熱,止痢疾,飲食不進,下水腫淋閉。煮水,可搽痔瘡狐臭。不可多食,否則會腹痛。

[附加配方]治小便不通,腹脹如鼓:用一個田螺,半匕鹽,生搗敷在臍下約一寸三分處即通,治痢疾、飲食不進。將二枚大田螺搗爛,加入三分麝香,制成餅,烘熱后貼在肚臍上,過半日,熱氣下行,人就想吃東西了。

治酒醉不醒:用螺、蚌和蔥、豉煮后飲汁,即醒。

治大腸脫肛:將三至五枚大田螺用井水養上一、二天,去掉泥沙。將雞爪,黃連研末放入螺厴內,等到藥物化成水后,先用濃茶洗凈肛門,再用雞毛蘸取藥水掃,然后用軟布托上,即愈。

治外陰長瘡:用大田螺兩枚,連殼燒存性,加入輕粉一同研末,外敷,有效。

治腋氣狐臭:取一只田螺,先用水養,待它的厴打開時,放入一個巴豆仁,將田螺放入杯中,六、七月只需一夜,十一、十二月需七夜,便會化成水。經常涂擦即可斷根。或者用一個大田螺,放入三分麝香,埋入地下四十九天取出,先用螺汁洗擦患處,再涂上墨,然后洗掉,有墨點之處便是病根所在,只需用螺汁點三五次即愈。

蝸贏

[名詞解釋]就是螺螄。大如指頭,殼比田螺厚,只喜歡泥水。三、四月,人們采來后放在鍋中蒸,它的肉便自出,各處湖泊小溪都有,它的生命力很強。

[藥性氣味]味甘,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耳聰明目、輕身,使人肌膚潤澤,精力充沛,抗衰老。利尿,止渴,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消黃疸水腫。治反胃、痢疾、脫肛痔瘡出血。多食使人腹痛不消。

[藥效治療]主治痰飲及胃脘痛、反胃膈氣、咳嗽及鼻竇炎、脫肛痔瘡及水火燙傷。

[附加配方]治黃疸酒疸:將小螺螄用水喂養,讓它吐出泥土,每天煮食飲汁,自愈。

治各種淋癥及小便白濁:將一碗螺螄連殼炒熱,倒人三碗白酒,煮至一碗,挑肉吃,用此酒送下。幾次即愈。

治小兒脫肛:用二、三升螺螄,放入桶內,讓小孩坐上去,即愈。

治淋巴結炎已潰爛:取土墻上的自螺殼為末,每日敷用。

治小兒哮喘:取朝南的墻上年久的螺螄為末,下午用水調勻,晚上吞服。

海螄

[名詞解釋]和螺螄相比,身體較為細長,殼上有六、七道旋紋,頭上有厴。每年三、四月出現,粘在海崖石壁上。

[藥性氣味]昧咸,性寒,無毒。

[功效主治]主治淋巴結核,胸中郁氣不舒。

[附加配方]將它同鹽、酒、椒、桂烹熟,然后敲掉尾、尖、使它的通氣,便可吸食肉毒煮食時火候要適當,太過或不及,都會使它的殼肉粘連,不能吸食。

海月

[名詞解釋]海月大如鏡,色白渾圓,常常死在海邊。殼中有肉肥美無比,它的殼很美麗。

[藥性氣味]味甘、辛,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消渴下氣,調中,利五臟六腑,止小便,消食和胃,增強食欲。

魁蛤

[名詞解釋]又叫魁陸、蚶、瓦屋子、瓦壟子。李時珍說,形狀像小蛤而圓厚。《臨海異物志》載,大的蚶,直徑有四寸,背上的溝紋像瓦壟,肉味極佳,現在浙江東部近海處有種植,稱為蚶田。可用糟腌貯藏后販運到遠方,是海中的珍品。

[藥性氣味]味甘,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主肢體軟弱無力,瀉痢、便膿血。能潤五臟,止消渴,利關節。服丹石的人宜食,可免生瘡腫熱毒。還能除心腹、腰脊冷風,健胃。可溫中消食壯陽,養顏。

[藥性氣味]味甘、咸,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燒過后用醋浸制成丸服用,治一切血氣、冷氣、腹內包塊。連肉燒存性敷小兒牙齦腫痛。

真珠

[名詞解釋]真珠又叫蚌珠,它的母珠小而不孕,稱為珠胎。中秋沒有月亮,蚌就沒有珠胎。現有培育的珍珠。

[藥性氣味]味咸、甘、性寒,無毒。

[藥效治療]主治鎮心。點目,去翳膜。涂面,讓人皮膚光澤顏色美好。涂手足,去皮膚逆臚。綿裹塞耳,主治耳聾。磨翳墜痰。除面,止泄。和知母,療煩熱消渴。主難產,下死胎衣。

石決明

[名詞解釋]又叫九孔螺,兩廣及山東海邊都有。大的像手,小的如食指或中指。可以浸水洗眼,其中七孔和九孔的療效好,十孔的較差。漁人食它的肉。寇宗奭說:登州、萊州海邊盛產。人們采石明肉或將干的石決明,以充苞苴。李時珍說:石決明形長如小蚌而略扁,表皮很粗,有雜亂的細孔,內部光滑,背側有一行整齊的小孔,就像人為穿成的一樣。生長在石崖頂上的,漁人泅水過去,只要乘其不備就能輕易取到,否則它會緊粘在石崖上,難以剝脫。江浙人把石決明、酒蛤蜊當做美食,即是指此。

[藥性氣味]味咸,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治目生翳障、青盲。長期服用,益精輕身。除肝肺風熱,骨蒸勞極。通各種淋癥。

[藥效治療]其功效與肉相同。

[附加配方]解白酒味酸:用石決明不論多少,用火煅過,研為細末,將白酒燙熱,以石決明末攪入,蓋好。稍候,其酸味即去。

海蛤

[名詞解釋]海蛤是海中諸蛤的總稱。李時珍說,海蛤可從海邊沙泥中得到。黃白色,或黃赤相雜。它不是一類,而是諸蛤之殼,為海水磨礪,日久光瑩,都不是原來的質地。

[藥性氣味]味苦、咸,性平,無毒。

[藥效治療]咳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療陰痿。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主治水氣浮腫,項下腫瘤。療嘔逆,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漏帶下。止消渴,潤五臟,治服丹石人有瘡。清熱利濕,消積聚,除血痢,傷寒反汗抽搐,中風癱瘓。

[附加配方] 1.水腫滿。用海蛤、杏仁、漢防己、棗肉各二兩、葶藶六兩共研為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以有水排出為度。

2.水腫發熱,小便不能通。用海蛤、木通、豬苓、澤瀉、滑石、黃葵子、桑白皮各一錢,燈心三分,水煎服。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湯”。

3.腹水腫肛,四肢枯瘦。用海蛤(煅成粉)、防己各七錢半,葶藶、赤茯苓、桑白皮各一兩,陳橘皮、郁李仁各半兩,共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海蛤丸”。

4.血痢內熱。用海蛤粉二錢,蜜水調服。一天服二次。

5.傷寒搐搦(汗出不止,手足抽筋、中風癱瘓)。用海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共研為末,滴酒做成丸子,如彈子大。捏扁,放足心下,外以蔥白包住,扎好,在熱水中浸腳,浸至膝部最好。水冷須換熱,以遍身出汗為度。每隔三天,照此方治療一次。

6.鼻血不止。用海蛤粉一兩,篩七次,槐花半兩(炒焦),一起研勻,每服一錢,水調下。

車渠

[名詞解釋]車渠又叫海扇。李時珍說,海扇是海中的甲殼類生物。其形狀如扇子,背部紋理如屋上的瓦片。每年三月三日潮水退后才出現。沈括《夢溪筆談》載,車渠大的像簸箕,背部有溝渠,像蚶殼,可用來作器物,像白玉做成的一樣精致。

[藥性氣味]味甘、咸,性大寒,無毒。

[藥效治療]主潤五臟,止消渴,利關節,治肢體軟弱無力,及瀉痢、便膿血。服丹石的人,吃后可免生瘡腫熱毒。

[藥效治療]主安神定志,解藥毒及蟲毒。同玳瑁等分,磨人乳服,極靈驗。

貝子

[名詞解釋]貝子也稱貝齒、白貝。

[藥性氣味]味咸,性平,有毒。

[藥效治療]主眼睛生翳、五癃、水道不通、蟲毒魚痊、腹痛下血。解溫疰寒熱、體虛結熱、水腫、小兒吐乳及疳蝕。還能治鼻腔出膿血、下痢、男子陰瘡,解毒。

[藥效治療]燒灰研末,點眼,去眼中生翳。

[附加配方] 1.目花翳痛。用貝子一兩,燒研成粉,加龍腦少許點眼。若有息肉,再加真珠末等分。

2.鼻淵膿血。用貝子燒研,每服二錢,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大便不通。用貝子三個、甘的二銖,共研為末,漿水調下,不久即通。

4.小便不通。用貝子一對,一個生用,一個燒過,共研為末,溫酒送服。

5.下疳陰瘡。用貝子三個,煅紅,研為末,搽患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塘县| 惠来县| 湘乡市| 通榆县| 嵩明县| 金沙县| 贵州省| 兴义市| 峨眉山市| 阳城县| 上虞市| 勃利县| 绥化市| 南木林县| 马关县| 嵩明县| 海盐县| 广河县| 平顶山市| 咸阳市| 清涧县| 建湖县| 武汉市| 葫芦岛市| 霸州市| 临澧县| 泰顺县| 同心县| 信丰县| 五常市| 白城市| 偏关县| 厦门市| 德令哈市| 洞口县| 昌都县| 昂仁县| 泾川县| 台北市| 句容市|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