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屈原行吟沉江是怎么回事
- 歷史謎團的故事(啟發(fā)青少年的科普故事)
- 竭寶峰編著
- 1132字
- 2021-05-19 17:50:33
戰(zhàn)國末期,楚國和秦國交戰(zhàn),楚國屢戰(zhàn)屢敗,失地折兵,國力大大削弱了。
秦國為了及早吞并楚國,同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暗中勾結,玩弄了聯(lián)姻的花招。秦昭王裝出很客氣的樣子,寫信給楚懷王,約楚懷王到武關會盟,只要答應兩國聯(lián)姻,就可言歸于好。
楚懷王接到信后,既怕秦國,又覺得秦人可親,幻想秦楚親善,他把以往破城失地的可怖可恨的印象忘卻了,打算赴約。這時屈原只是一個三閭大夫,久已失去顧問朝政的地位,他見懷王要去秦國,不能不挺身而出,諫阻懷王,說:“秦國如虎狼一般,這次邀請大王,一定不懷好心,大王不宜前往。”
可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怕激怒秦人,失掉親善的機會,竭力慫恿楚懷王答應秦人的要求。
楚懷王聽信了子蘭的話,離楚赴秦。當楚懷王一進武關,秦國伏兵立即封鎖了關口,斷了楚懷王歸國的后路,把楚懷王作為人質,要求楚國割讓土地。楚懷王到這時方知秦人確是虎狼,他拒絕秦的要求,又冒險逃走,但仍舊落入秦人手中,后病死在秦國。
公元前298年,楚懷王之子頃襄王即位,其弟子蘭為令尹,后又娶秦王女,媚敵忘仇,完全屈從于秦國。屈原與蔽君誤國的親秦派保守貴族集團的斗爭更加激烈了。親秦派為了徹底掃除障礙,便多次在頃襄王面前誣告屈原,說他的壞話,頃襄王聽了勃然大怒,把屈原革職流放出去。
屈原在流放的日子里,穿著寬大的衣服,戴著高高的帽子,佩一把閃亮的長劍,終日在洞庭湖濱徘徊吟詠。雖然他形神憔悴,但那雙銳利的眼睛,仍然炯炯有神,他憂慮著瀕臨滅亡的楚國,一邊望著北方的國都——郢都,一邊不斷地吟詠出感情熾烈的詩句,歌頌祖國美好的河山與悠久的歷史,揭露貴族統(tǒng)治集團的污濁與黑暗,擔憂祖國的命運,傾吐心中的不平。
一天,面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屈原,無目的地來到汨羅江畔,嘴唇蠕動著,悲愴地吟詠著詩句,用以抒發(fā)他憂國憂民之思。
屈原流放到這里,是家喻戶曉的事了,不少人都認識他。
這時,江邊有一個漁夫,見到屈原便說:“您不就是朝廷的三閭大夫嗎?怎么落到這種地步呢?”
屈原憤憤不平地說:“因為舉世都混濁,只有我才清白,大家都喝醉了酒,惟有我才清醒,我就被流放到這兒來了。”
漁夫不以為然地說:“既然舉世都混濁,你為什么不順著濁流而推波助瀾呢?大家都喝醉了酒,那你何以獨自清醒呢?世道既已如此,何必一人與眾不同而致使自己被放逐呢?”
聽到這里,屈原的臉色沉下來,他反對說:“我聽說過,剛剛洗過頭的人,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把衣服抖抖。我寧愿投入大江,葬身魚腹,也絕不容忍那混濁的世道污染了自己。”
屈原說完,昂首而去。他回到自己的破屋里,寫下他的絕命詞《懷沙》。然后來到汨羅江邊,抱著一塊大石頭,再一次地向郢都的方向凝望著,然后向激流中跳去。
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就這樣結束了他光輝的一生,這天,是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