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牛郎和織女在漢水結緣終生
- 七夕與乞巧(文化之美·萬民節日)
- 陳秀伶 董勝編著
- 3219字
- 2021-05-25 09:31:17
天河夜話——起源演變
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是我國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重要節日之一,是我國傳統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女子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七夕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天空南北,在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對于這兩顆星辰,民間演繹出牛郎與織女的愛情傳說,它體現了古人的農耕信仰和蠶桑信仰,寄托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理想,負載著中華民族的共同情感,展示了民間文學獨具一格的審美情趣,是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相傳那是在很久以前,在安康漢江畔住著一個勤勞忠厚、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的父母早亡,他跟著哥哥和嫂嫂過日子。但是,嫂子對牛郎很不喜歡,經常想方設法地刻薄他,不僅讓牛郎食用剩下的稀湯薄水,并且還三天兩頭地尋碴刁難牛郎。
牛郎的哥哥看見了,心疼牛郎,但是他卻對此事無可奈何,心想牛郎離開了這個家會過得好一點,于是就讓牛郎搬出去分家另過。
分家時,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地,只要了那頭與他朝夕相處的老牛。
可是這頭老牛實在是太老了,有一天在耕地的時候,不小心跌倒了,摔壞了身子骨兒。但是牛郎卻絲毫沒有嫌棄它,每天清晨出去漫山遍野地收集百花露,給老牛洗傷口,一直洗了七七四十九天。一到晚上,牛郎則依偎在老牛身邊睡覺,一直陪伴了老牛整整七七四十九天。
在牛郎的精心照顧下,老牛的傷勢開始漸漸好了起來,它對牛郎很是感激,于是就更加努力地幫助牛郎犁田打耙。
就這樣,牛郎每天耕田種地,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頭不會說話的老牛之外,冷清清的家里只有他一個人,日子過得沒滋沒味的。
有一天,出了一件稀奇事,老牛突然開口對牛郎說話了。老牛說:“牛郎,今天你一定要去漢江邊一趟,那里有7個仙女洗澡呢!你把那件綠色的仙衣藏起來,綠衣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
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是?”
老牛說了實情,牛郎才知道,這條老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犯了天條被玉皇大帝一巴掌打下凡間的。
老牛所說的綠衣仙女,原來是天宮王母娘娘最心疼的孫女,因她有一雙巧手,織得美麗云錦,將天空裝點得五彩繽紛,大家就稱呼她為“織女”。
這織女與牛郎本來就有前世未了的姻緣,金牛星一心要報答牛郎的大恩大德,于是就有意撮合他們。
再說天上的仙女們,她們聽說在大地的中心有條居中的河流,名叫漢江。一想到漢水藍湛湛、清幽幽的,她們都恨不得立馬跳進漢江里,痛痛快快地游上一陣子。
機會終于等來了!王母娘娘在一年一度的蟠桃宴上喝醉了酒,不省人事。機會難得!于是,眾仙女在彼此的耳邊一嘀咕,便悄悄地從王母娘娘身邊溜走,飄落到人間一游。
牛郎依照金牛的吩咐,悄悄地躲在大石頭后面,等候仙女們來漢江洗澡。
大約等了兩個時辰,天上果然飄下來七位仙女。只見她們脫了五彩霓裳,跳進漢江玩耍嬉戲,笑語喧喧,好不歡暢!仙女們游了大約兩個時辰后,便紛紛上岸穿衣,準備返回天庭。
這個時候,牛郎突然從大石后面跑出來,拿走了那件綠色的仙衣,跑上了半山坡,躲進了一個山洞里。
織女見有人拿了她的衣服,很是焦急。她趕忙追進山洞,見到一陌生的凡間男子,她禁不住羞紅了臉,央求牛郎還她仙衣。
無論織女怎么請求,牛郎還是記住了金牛說的話,不僅不還織女的仙衣,反而苦苦哀求織女嫁給他,做他的妻子。
織女本已厭倦天庭的寂寞生活,此時,又見牛郎一副憨厚的模樣很是可愛,便有些心動了,于是就輕輕地點了點頭。
隨后,由金牛做媒,織女高高興興地嫁給了牛郎,從此過著男耕女織的舒心日子。
織女見漢江兩岸桑樹遍地,便采集桑葉,養蠶繅絲。原先這地方的人并不懂得興桑養蠶,織女便教大家,還將蠶種送給大家。那蠶種一變為蠶,再變為繭,三變為蛾,一爬二掛三飛,真是神奇,大家稱它為“天蟲”。
隨后,附近十里八村的百姓們得了織女的指教,都學會了養蠶繅絲的技藝。自此后,家家都變得吃穿不愁。這里也因為絲綢業興旺發達而富甲一方,引起了朝廷的關注。
牛郎自從娶了織女為妻后,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添人進口,有了一兒一女。
再說王母娘娘酒醉醒來后,人間已是十數年光陰了。王母娘娘迷迷糊糊地睜眼一看,不見了自己心愛的孫女!沒有織女織的彩錦裝點,突然覺得天空也不那么美麗了。王母娘娘雖然有些氣惱,但她也沒派天兵將織女強行捉拿,而是親自下凡,把織女帶回了天庭。
織女被王母娘娘拽著飛上天空,正飛著飛著,忽然后面傳來牛郎的呼喚聲:“織女,等等我!織女,等等我!”
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一兒一女,披著一張老牛皮急急忙忙地趕了上來。
原來金牛早已算準了這事,知道王母娘娘一覺醒來必定會來尋找織女的。于是在返回天庭前,老牛悄悄地告訴牛郎,在它死后,留下它的皮,遇到急難時可以派上用場。
牛郎最為擔心的這一天終于來了,他急忙遵照老牛的話,披上老牛的皮去追趕織女。追呀追呀,喊呀喊呀,眼看就要追上了。
就在這時,王母娘娘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回身一畫,霎時間,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由此被隔在天河的兩岸,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苦苦地相望。
王母娘娘也并非鐵石心腸,見此情此景,也稍稍被牛郎和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于是便同意讓牛郎和織女每七日相會一次,并令喜鵲王傳達懿旨。
可是,這喜鵲王實在是太老了,有些耳聾,將“每七日相會一次”說成“每年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王母娘娘甚為惱怒,罰喜鵲王率它的徒子徒孫們搭鵲橋讓牛郎和織女相會,名叫“鵲橋渡”。
從那以后,每年的七月七,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和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牛郎和織女從喜鵲頭上踩過,踩掉了喜鵲頭上的毛,所以一到秋天喜鵲就成了禿頭。
鵲橋之上,牛郎和織女見面了,積攢了一年的心里話要趕在這一天訴說。傳說,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靜靜地聽,還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以及織女和牛郎的竊竊私語,簡直說個不停呢!
從此,在秋天的夜晚,人們看見一道與漢江相對的銀河橫過天空,銀河兩邊有兩顆最亮最亮的星星在閃爍,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和織女的一兒一女。
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曲折跌宕,但是,有情人終能有每年七夕相會的機會,這也表達了人們期待幸福、圓滿生活的強烈愿望。
[旁注]
金牛星《牛郎和織女》中的金牛星就是一位懲惡揚善的正直星君。織女被王母囚禁天宮織錦,金牛星主持正義憤憤不平,因而惹惱了王母也被打下凡塵。金牛星任勞任怨與牛郎相依為命,不僅幫他度過種種災難,還成全牛郎與織女結為夫妻。
漢江 又稱漢水,古代也稱沔水。漢江古時曾與長江、黃河、淮河一道并稱“江河淮漢”。漢江源于陜西省漢中市,也是我國中部區域水質標準最好的大河。
時辰 我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時。
王母娘娘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圣母、西王母。
懿旨 宋代公文上承唐代體制,種類更趨繁雜。元代公文略有變化,如詔令稱圣旨,命令稱令旨,指令稱懿旨,并增加了一些新的文體,如行移、申狀之文。所以對于皇帝的詔令稱為圣旨,對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詔令或指令稱為懿旨。
[閱讀鏈接]
關于牛郎和織女的故事,還有一種說法。說有一個養犬的小伙子看見織女在湖中洗澡,遂藏起了她的衣服,與她成親并生有一子。
7年后,織女發現仙衣,披而飛走,小伙子每天望著星空嘆息不止。這時鄰居一位老人告訴小伙子,說只要,1000雙草鞋埋在瓜秧下面,瓜秧可高達上天,人便可攀登上去,小伙子照做了。
當瓜秧長高后,小伙子果然攜子帶犬爬上了天空,見織女正在織布,他便從秧上摘下一個瓜送給她。誰知,一切開瓜,瓜汁立刻流出變成了一條天河,又將夫妻隔開了,他們每年農歷七月初七才能見一面。
奪嫡
【古風群像+輕松搞笑+高甜寵妻】【有仇必報小驕女X腹黑病嬌九皇子】《與君歡》作者古言甜寵新作!又名《山河美人謀》。磕CP的皇帝、吃瓜的朝臣、大事小事都要彈劾一下的言官……古風爆笑群像,笑到停不下來!翻開本書,看悍婦和病嬌如何聯手撬動整個天下!未婚夫又渣又壞,還打算殺人滅口。葉嬌準備先下手為強,順便找個背鍋俠。本以為這個背鍋俠是個透明病弱的“活死人”,沒想到傳言害人,他明明是一個表里不一、心機深沉的九皇子。在葉嬌借九皇子之名懲治渣男后。李·真九皇子·策:“請小姐給個封口費吧。”葉嬌心虛:“你要多少?”李策:“一百兩。”葉嬌震驚,你怎么不去搶!!!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遲來的周先生
青梅竹馬到相看兩厭,簡橙從周聿風的肋骨變成一塊雞肋骨,成了他故事里的蛇蝎美人,惡毒女配。后來兩人解除婚約,所有人等著看她笑話,她轉身嫁給前未婚夫的小叔,那個高不可攀,無人敢染指的矜貴男人。簡橙救過周庭宴一次,求過他兩次。第一次周聿風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挽留,第二次她想悔婚,她求周庭宴幫她恢復自由身。周庭宴說事不過三,救命之恩只能滿足她三個愿望,于是第三次…簡橙:“小叔,你缺老婆不?”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