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方法
書名: 學霸自學學習法作者名: 李澤國編著本章字數: 1556字更新時間: 2021-05-26 17:01:08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情況,例如:學生回答問題常與課文內容,觀點,術語相脫節;學生觀察、分析、想象活動經常停留在膚淺階段,難以深入;在討論問題時,往往啟而不發,進展緩慢。
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多,認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學生閱讀自學,未能很好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
要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培養他們獨立,主動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良好的自學方法。
形成良好的閱讀自學習慣
(1)大力宣傳倡導自學
向學生講解閱讀自學的重要意義,介紹自學經驗,強調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對獲取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成績的巨大作用。讓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閱讀自學產生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出時間安排自學環節,讓他們有自學的愿望。
(2)選擇適當的閱讀自學方法
遵循學生自學與教師講授緊密聯系的原則,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自學時,應根據課本知識和學生自學能力的實際水平,選擇簡便易行,靈活多樣的自學方法,讓學生做起來難度不大而有趣,費時不多而收獲大。這樣學生就樂于自學精于自學。
(3)進行閱讀自學成果總結
在學生閱讀自學以后,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即時組織學生講座肯定學生的自學成績,總結經驗,擴大自學影響,讓學生體會到閱讀自學的確使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贏得主動權,并有利于自己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習成績的進步。這樣會增強學生自學的內在動力,調動學生的自學積極性,從而逐步形成閱讀自學的良好習慣。
掌握閱讀自學的良好方法
地理課本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主要來源,也是回答地理問題的主要依據。地理課的自學是通過學生認真閱讀地理課本知識,做自學筆記,回答一些問題等途徑實現的。根據地理科的特點,課本知識的難易情況,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實際,地理科的閱讀自學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語意式”閱讀法
“語意式”閱讀法主要適合于課本篇幅較長,但知識點不多,層次比較清楚的章節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冊的一些章節。
使用這種方法自學時,要求學生對課文內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讀,先找出知識點,排一排知識層次,再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歸納概括,然后做好讀書筆記。對要領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關鍵詞,對看不懂的疑難問題作上標記。
教師在學生自學時要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考查,檢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講解。對于知識簡單的課本內容,采取“語意式”閱讀法讓學生自學,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避免教師講解過多而使學生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
(2)“提綱式”閱讀法
“提綱式”閱讀法是教師在課前就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讀書提綱,理出主要知識點,為學生看書自學指出思路,從而達到降低自學難度的目的。如學習“大氣的水平運動”時,就可列出自學提綱。
(3)“習題式”閱讀法
所謂“習題式”閱讀法,就是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習題,讓學生帶著習題去看書自學,邊閱讀邊做習題。它適合于知識點較密集,重難點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
采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自學選編習題很重要,要求選編的題目與課本內容密切聯系,主要知識點都應在題目中顯示出來,而且題目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難度要適中,以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得出正確答案為宜。
總之,建立自學和課堂教學相配套的教學模式,把閱讀自學作為地理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環節來抓,并反復堅持,不斷改進,就能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自學能力;學生在認識到閱讀自學的價值后,也會自覺拿起閱讀自學這個武器,去提高地理學習成績,從面達到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