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先秦與秦漢繪畫趣聞
- 藝術趣味閱讀(中小學生趣味閱讀)
- 王海林主編
- 1035字
- 2021-05-31 09:42:53
第一節 我國藝術故事
中國傳統繪畫的上古時期,是指從充滿神話傳說、所有事實都飄忽不可證實的原始社會,歷經夏、商、周三代,再從戰國到秦漢。這個時期的繪畫稚拙樸實,多少還帶有早期宗教崇拜的痕跡。
從字源的角度來看,無論是“藝術”還是“美術”,都是原始人類的巫術和宗教活動的產物。藝術的“藝”字,在篆書中寫作“鼗”,土上有木,旁邊有人合掌跪拜。土上有木象征著神,跪拜是一種巫術的祭祀儀式。美術的“美”字,在篆書中寫作“姜”,形象地勾畫了一個頭戴羊角面具的人正在跳舞,這是一種巫術活動。
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中國最古老的繪畫,是距今約4000~8000年的彩陶。畫在陶器上的圖案紋樣,有蛇紋、人首蛇身紋、人形紋、人面魚紋、魚紋、蛙紋、鳥紋等。這些紋樣,一方面是為了裝飾和美化器物,更重要的是,它們都更涵有巫術目的,尤其是與生殖崇拜的巫術密切相關,比如,蛇、魚、蛙、鳥,在上古時代,都是生殖崇拜的象征。
戰國時期,留下了一些巖畫和漆畫,大體上都有濃厚的宗教和神秘氣息。比如,曾侯乙墓棺漆畫《羽人》,描繪了一些人面鳥身的形象,這種形象在現實世界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都曾不約而同地描繪過這種形象。看來,這可能反映了人類共同的夢想。不過,當代以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可能與原始文明甚至外星人有關,這就不是本書所要討論的問題了。
戰國時代留下來的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馭龍圖》,描繪的是靈魂升天的主題。其中的婦女形象非常苗條纖細。據說,當時的楚王喜歡細腰美女,為了討楚王的喜歡,宮女就節食減肥瘦腰,甚至有餓死的,因此,有詩句流傳:“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圖畫中的男子形象,則是《楚辭》中高帽長袍的士人裝束。
在藝術上看,以上兩幅圖都是線描圖,筆觸精細,相比于彩陶線條的粗笨,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這標志著中國傳統繪畫風格技法的正式成熟,并且開了后世“密體”及游絲描之先聲。
兩漢時期,留下了很多墓室壁畫,其題材內容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描繪神話傳說和鬼神世界,如伏羲女媧、西王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靈怪異、鎮邪升仙等等,神仙思想極為濃郁第二類是歷史傳說故事,如明主昏君、忠臣奸佞、孝子烈女、荊軻刺秦王、二桃殺三士,等等,禮教色彩極為鮮明;第三類是現實世界的生活場面,描繪墓主生前的功績德行及豪華的生活排場,如宴飲游獵、樂舞百戲、車馬儀仗等等。
在藝術作風上,兩漢壁畫與戰國帛畫精細寫實的風格不同,傾向于追求整體氣勢,同時保持了古樸堅實的作風,創造出了雄渾強健的繪畫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