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以德報怨的吳國奸相:伯嚭

伯嚭,春秋末期吳國大臣。姓伯,名嚭,字子馀,系楚國大夫伯州犁之孫,避難奔吳,因有功,被會為太宰,深得吳王寵信。吳亡后,投降越國,被越王殺死。

1.合族遭誅,避難吳國

伯嚭之父伯郤宛,在楚國任左尹,為人正直溫和,深得國人擁護。右領鄢將師和大夫費無極陰險狡詐,妒能嫉賢,二人勾結起來,謀害伯郤宛。楚國的最高長官令尹子常,貪愛財物又輕信誣蔑別人的話。費無極抓住這個弊病,就對子常說郤宛請他喝酒。而對郤宛說子常要來他家喝酒,并告訴說令尹喜歡鎧甲武器,可以乘機獻給他。回頭對令尹子常說:“我差點兒讓您遭禍。郤宛已在門口備下了兵甲,您千萬別去?!辈o中生有地捏造說:“這次吳楚潛地之戰,本來可以戰勝吳國。可是郤宛受賄退兵而回?!绷钜扇舜蛱焦豢吹搅肃S宛門前陳列的兵甲,就下令圍攻,火燒其家。郤宛自殺,全族被滅。伯嚭生性狡猾,聽到消息,逃離了楚國,在逃難的日子里,他顛沛流離,奔走四方,但沒有人接納他,始終沒找到落腳之地。后來聽說他的同鄉伍子胥已經到了吳國,并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就急忙向吳國進發,一心撲奔伍子胥,想得到他的引薦和提攜。

伍子胥姓伍名員,字子胥。他的父親叫伍奢,當時正給楚平王的太子建做太傅,費無極做太子少傅。費無極虛偽險惡,不受太子喜歡。所以他就常常在楚平王面前說太子建和伍奢的壞話,并構陷說:“太子結交諸侯,要率軍入都,伍奢參與其間?!蔽樯萘x正詞嚴地揭露了費無極離間平王和太子的陰謀,但沒有用,終于連同自己的長子一道被殺害了。太子建聽到消息,逃到了宋國。

伍子胥是個有智有謀,勇而喜功的人,他沒有聽從父親的召喚,陪同去死。他想,父親被殺而不報仇,是無謀;能審時度勢擔當大事,才稱得上智慧。于是他出逃了。但是費無極要斬草除根,叫人畫影圖形,懸賞捉命;伍家的正直和冤枉,得到人們的同情。在一位老醫生的幫助下混出了昭關。得到一位老漁夫的幫助擺渡過江來到吳國。

吳王僚的哥哥公子光,認為自己應該當國王,就四處結交能人。伍子胥談吐不凡,被收為心腹。伍子胥把自己結交的勇士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并幫助出謀劃策,用魚中藏劍的辦法刺死了吳王僚,伍子胥和公子光帶兵殺散了衛隊,占領了王宮。公子光做了吳王,改名闔閭,任命伍子胥為行人。掌管朝覲聘問,參與謀劃國事。

伯嚭一見伍子胥就放聲大哭,先是為伍奢一家的遭遇深表憤慨,接著哭訴全家遭斬的慘痛經歷,繼之大罵費無極誘惑君王,殺害忠良,經過一番眼淚和憤恨的表演,才提出看在同國同鄉同遭遇的份上,給個安身之地,向吳王舉薦一下。

伍子胥是個忠厚老實的人,出于對楚平王和費無極共有的憎恨,也由于相同遭遇而產生的憐憫,雖然原來與伯嚭沒有什么私交,但還是決定向吳王引薦他。這時伍子胥的好友被離勸阻他說:“你可不要輕信這個伯嚭呀。據我觀察,這個人鷹視虎步,形貌含詐,其品性必貪婪奸佞,專擅功勞,任意殺人,切不可同他親近。今日重用他,以后必為其所害。”伍子胥回答說:“古語說的好:同病相憐,同尤相救,驚翔之鳥,相隨而集。人還是善良的多,你先不要猜疑?!?

在伍子胥真誠的介紹和大力推舉下,吳王闔閭也可憐伯嚭的不幸,同情他的遭遇,又聽他能說會道,見他頻頻表示的效忠盡命的決心和誓言,就收他在朝中,封為大夫,命他同伍子胥共佐朝政。

2.邀功兵敗,伍員請赦

伍子胥為了進攻楚國,給父親哥哥報仇,把當時的大軍事家孫武推薦給吳王闔閭。孫武按著兵法訓練了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

公元前506年,闔閭拜孫武為大將,伍子胥與伯嚭為副將,派自己的親兄弟公子夫概為先鋒,發兵6萬大舉伐楚,連戰連捷。這時楚于王已死,其子楚昭王無力應戰,棄城而逃,跑到了隨國。孫武、伍子胥等眾將士護衛著闔閭進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吳王貪戀楚國的土地,聽從伍子胥的意見,決定把楚國滅了,不立新君,長久在此駐兵。

楚國的大夫申包胥決意恢復楚國,連夜逃到秦國借兵,見了秦哀公訴說道:“闔閭是個貪心不足的暴君,他想并吞諸侯,獨霸天下?,F在您的外孫楚昭王連命都要保不住了。求您出兵助楚復國。我們情愿永遠做您的屬國?!鼻匕Ч3謬Γ辉赋霰瑓菄粦?,于是推托敷衍。申包胥站在秦庭上大哭起來,一連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受了感動,答應派兩員大將,帶領五百輛兵車,攻打吳軍,挽救楚國。

吳國大將孫武深明兵法,在秦兵進入楚境時,主張不與秦國交兵,而是同秦國通好,為楚國另立一個新君。因為楚國疆土遼闊,吳兵無法全部占領,且離吳國又遠,難與秦軍長久相持。伍子胥也贊同孫武的主張。他認為楚王雖逃出國外,但楚國百姓不甘亡國,人心不服,難于統治,還是修好撤兵為上策。

伯嚭心想,自從逃奔吳國以來,雖有伍子胥全力薦舉,得到了吳王的重用,但是卻沒尺寸之功。長此下去,恐怕官位難保。再說,發兵攻楚以來,五戰五捷,拔城取郢,勢如破竹,眼下正是自己獲取功勞的時候,于是忙對吳王說:“剛會秦師,尚未交戰,就收兵回國,是長秦軍的威風,滅吳國的志氣。如此怯懦,何以稱霸諸侯!”孫武和伍子胥力陳久留楚地之害,駁斥他急功近利,邀功請賞的行為。但是急于顯示自己才能的伯嚭,以為秦軍可欺,就在吳王面前立下軍令狀,要求撥給他1萬人馬,讓他殺退秦兵。闔閭本來就想永久占有楚國,聽到伯嚭說秦軍乃疲憊之師不堪一擊的話,又不知他到底有多大本領,于是不聽孫武和伍子胥的竭誠勸阻,同意伯嚭帶兵擊秦。

秦軍早就秣馬厲兵嚴陣以待。伯嚭是個銀樣蠟槍頭,只會耍陰謀詭計,進讒害人,并不懂用兵之法,在不了解秦軍底細的情況下,貿然率兵進擊,結果是屢戰屢敗。秦軍佯裝撤退,伯嚭不知是計,驅兵追殺,陷入重圍,1萬大軍即將覆沒。伍子胥知驕兵必敗,立即帶軍殺退秦兵,救出伯嚭,然而伯嚭所率領的1萬吳兵卻已傷亡殆盡。伯嚭深知罪重,為表悔過之意,令軍士把自己捆綁起來,前往吳王面前請罪,他在吳王面前,捶胸頓足,痛哭流涕,假裝說無顏見大王,只求速死。闔閭因為當時已同意他去交戰,現在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孫武對這種言過其實,恃勇無謀之人,極為憤慨。他看出這種只為求功求榮的人,必是吳國之患,力主按軍令治裁,斬首示眾。伍子胥認為伯嚭入吳以來,雖無大功,亦無大過。大敵當前,不能因一次失利就斬將領。于是面見吳王,請赦其罪。在伍子胥的勸諫下,闔閭赦免了伯嚭的誤軍之罪。

這時闔閭的弟弟夫概偷回吳國自立為王,并以五城相許請越國發兵。闔閭只好返回吳國消滅亂黨。

3.收受賄賂,代敵陳詞

公元前496年,越王死了,其子勾踐繼位。吳王闔閭趁越國有喪事,帶領3萬精兵伐越。越王勾派死士挑戰,闔閭傷重而死,死前立太子夫差為吳王,連呼:“你忘了勾踐殺你父親了嗎?”夫差忙答:“永不敢忘?!?

3年之后,公元前494年,夫差為報越國殺父之仇,拜相國伍子胥為大將,伯嚭為副將,親率大軍從太湖出發攻打越國。越國的大夫范蠡和文種對勾踐說:“吳國練兵近3年,決心報仇,來勢兇猛,不如堅守城池,避其鋒銳?!惫篡`不同意示弱,派出3萬士卒同吳兵廝殺,結果被打得大敗。越王勾踐只帶五千殘兵敗將,逃到會稽山躲起來。吳軍上岸追殺,越國百姓斃命,莊稼被燒。

文種勸勾踐說:“再莫遲疑,趕緊求和。求和之事通過副將伯嚭準能辦成,我聽說,伯嚭貪財好色,狗茍蠅營;伍子胥正直無私,做事謹嚴,兩人志趣不合。伯嚭擔心伍子胥功勞太大,而使自己相形見絀,爬不上去。吳王夫差對伍子胥也多有不滿,暗護伯嚭。我們只要到伯嚭的軍營,送上厚禮和美女,好好拉攏他,定會接受求和?!?

越王勾踐于是派文種帶上8個美女、20雙玉璧、1千斤黃金,到吳國兵營拜見伯嚭,并奉承他說:“您是吳王最信任的大臣,功勞最大,吳國之事一決于您,只要您在吳王前說句好話,我們的求和定能成功?!?

伯嚭看看帳下的金玉珠寶,和侍立的越國美女,就對文種說:“整個越國都是吳國的了,這是你們知道的。難道我就值這么點金子嗎?”文種一聽話中有話,連忙補充說:“這是一點見面之禮,只要太宰在吳王面前多多美言,促成和解,越國的珍寶將會經常送來,美女將隨時供你享用,越國之利你可以獨攬?!?

伯嚭聽后萬分高興,但還故意推三阻四。文種說:“我們求和,不直接去懇請吳王,也不去右營找伍子胥,而徑直來到你的帳下,因為你更賢明,肯于幫助危難之人?!边@時,伯嚭才無所顧忌地說:“事成之后,可要重重謝我。明日早朝,我領你去見大王?!?

文種一見吳王夫差,就跪地謝罰:“越王勾踐年幼無知,得罪貴國,已后悔莫及,情愿臣服于吳,特來向您求和”。吳王夫差聽罷頓時大怒:“越國殺我父,占我土,有不共戴天之仇,血不能白流,豈能允和!”伯嚭連忙替越國說情道:“越國雖敗,會稽尚有5千精兵,若決一死戰,吳國將士定將大有傷亡。若是越國投降于楚,不僅越國的財富不會為吳國所有,而且又增加了楚國的軍力,我吳國又增加了一個勁敵。還是接受越國的求和方為上策?!?

伍子胥極力反對接受越國的求和請求,向吳王進諫道:“俗話說的好‘治病要除根’,吳、越兩國,南北相鄰,幾代相攻,勢不兩立。勾踐是英明之君,文種、范蠡是賢能之臣,他們一旦被放回國,定要準備報仇雪恥,現在不趁機滅掉它,將來一定要后悔的?!?

夫差又問道:“勾踐情愿作我的臣下,他們夫婦愿意跟我回吳國嗎”伯嚭連忙插言道:“勾踐夫婦愿意到吳國伺候大王,整個越國都是吳國的了。大王允和吧?!边@時夫差一心要北上中原同大國爭霸,認為被打敗的越國術足為患,因此只能聽進伯嚭的逢迎之言,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良言勸告,于是答應越國投降,撤軍回了吳國。

4.貪戀女色,替越辯護

越王勾踐委托文種等大臣管理國事,就帶著夫人和范蠡到吳國做苦役去了。夫差讓勾踐夫婦住在闔閭墓邊的石屋里給他養馬,讓范蠡跟著奴仆做工。他們百依百順,比所有的仆人都馴服。文種時常派人給伯嚭送去貴重禮物和美女。伯嚭迷戀女色,則在暗中給勾踐夫婦送些好飲食,時時加以關照,并常在吳王面前替勾踐說盡好話。勾踐為了能夠早日被放回國,盡力討好夫差。在夫差有病的時候,他親自察看吳王的糞便,不嫌臟臭,夫差深受感動,有心放他回國。伯嚭接連不斷地收到越國的禮物,聽說吳王有放歸勾踐之意,連忙向吳王表示贊同:“大王讓勾踐回國,乃圣明之舉,越國獲恩,當有厚報。再說,越國富庶起來,可助我們稱霸中原?!?

夫差放勾踐歸國之事,本來不想讓伍子胥知道,可是偏偏讓他知道了,伍子胥連忙上朝進諫,勸說吳王萬不可放走勾踐。他說:“勾踐為人陰險,如今扣留在吳國,如釜中之魚。他所以巧言令色,為的是免于一死。一旦放虎歸山,縱鯨入海,就難于制服了,應當立即誅殺,切莫養癰遺患?!辈畤菏茉街敚斎灰獮楣篡`辯護,早把國家利益拋到了九霄云外。他趕忙辯駁說:“子胥只看眼前,乃婦人之見。赦免勾踐,兩國交好,北下中原稱霸,可無后顧之憂。這才是安邦治國之道,大王的仁義之名才能傳播四海?!?

在伯嚭的巧言之下,吳王夫差已分不清是非。公元前491年,夫差親自把勾踐夫婦送上車,令其回國。

勾踐回國后,立志發憤圖強,艱苦奮斗。惟恐舒服的生活消磨的志氣,特意給自己安排了一個艱苦的生活環境,撤掉綿軟的褥子,睡在柴草堆上。屋內掛一個苦膽,坐臥都看得到它。每逢吃飯嘗它的苦味,這就叫做“臥薪嘗膽”,還經常提醒自己說:“你忘記了會稽之圍的恥辱了嗎?”以時時刻刻激勵自己。還大力發展生產,獎勵生育,減輕刑罰,薄收賦稅。勾踐親自下田耕種,他夫人親自紡線織布給人民以鼓勵,尤其注意制造兵器,加緊訓練軍隊。

越國擴軍備戰的措施,盡管十分秘密,早被處事留心的伍子胥探知了,立即向夫差建議采取對策:“勾踐并非真心臣服,不然何須日夜操練士卒,加緊制造武器。大王應在邊境上加強防范,以免越軍乘隙入侵?!狈虿铋_始不信,后派人探察,方知子胥所言不虛。這一消息竟讓越國知曉。勾踐、文種、范蠡等人忙在一起商議對策。文種提議還是運用老辦法,多送幾名美女給伯嚭,他一定會幫說好話。

果然,當吳王夫差問及越國何以又大肆操兵治械之時,剛從越女身邊起身的伯嚭早已準備好了替越國辯護的答詞:“守國則需有軍,有軍不練則等于無,有軍隊無兵器則軍隊無用。大王既準越國存在,就需有兵守土。勾踐整軍修械并非為了進攻吳國,而是防備他國入侵。他若以吳國為敵,何須年年進貢,歲歲稱臣呢?”伯嚭的一番辯解雖然都是牽強之詞,但已經陷入對伯嚭盲目信任的吳王夫差,竟完全放任了越國的發展。

5.以怨報德,詆毀子胥

越王勾踐在文種、范蠡的輔佐之下,把越國治理得逐漸強盛起業。由于伯嚭的暗中庇護,吳王逐漸放松了對越國的戒備之心。

越國在加強本國實力的同時,還實施了削弱吳國國力的策略。吳王夫差打敗了楚、越,當上了霸主,認為自己所向無敵,十分驕傲,貪圖起享樂來.越王勾踐乘勢順其所好,源源不斷地送去美女,玩好了以弱其君臣之志。

這時候,吳王夫差要修建一座姑蘇臺,供其享樂。越王勾踐聽說之后,連忙派人到會稽山采伐最高最粗的樹木,派文種送去。夫差見到如此粗大的木料,高興萬分,認為大材不可小用,當即命令修改原來的設計,加高加長加寬。吳國還派來能工巧匠,怎樣華美、怎樣費工就怎樣做。這就擴大了工程,延長了工期,吳國的百姓都要前來做工,弄得民怨沸騰,怨聲載道。

伍子胥時刻注意著越國的動向,這些弱吳之策哪能不被他識破呢,于是他立即向吳王提出諫阻:“勾踐是個有宏圖遠略之人,絕非一般庸人可比,他不會不雪會稽之恥。他雖表面伏首稱臣,實際上步步暗中圖吳。他所納貢品,皆是鷹犬玩物,恣我君臣游樂,弱我意志,削我國力,使我放松警惕,大王萬不可掉以輕心。”吳王對伍子胥的進諫毫不介意,他說:“越國人口已傷亡大半,越國物資已多為我所有,越王已向我稱臣,哪有臣伐君之理?”伍子胥看夫差如此固執,很為吳國擔憂,就用歷史上的故事啟發他:“從前夏桀囚商湯而不殺,商紂拘文王而不誅,后來夏桀被商湯放逐,殷商被周朝滅亡。當年大王同意與越國媾和而不滅之,已經犯了一次錯誤;后來囚禁勾踐而不殺,反而放其回國,是又犯了一次錯誤?,F在越國整修軍備而不驚,時時弱吳而不疑,恐怕夏殷之患將及于吳?!?

夫差一聽,似覺有理,心有所悟,正要詢問伍子胥取何對策,伯嚭在一旁早就準備好了惑王的應答之詞:“越國送木材出工匠正是臣服的表現,于吳有利無損。所貢珍奇玩好,所獻越國美女,使大王開心取樂,并不能助長越國強盛。倒是伍相國把大王比作夏桀、商紂,即使不是惡意中傷,是否也太過分了一點呢?”夫差一向喜歡奉承,所以伯嚭才逐漸得寵,對于伯嚭的話是言聽計從。伍子胥為了吳國的利益,犯顏直諫,卻得不到吳王的采納,甚是不平,對伯嚭的得勢更加憂慮。

伯嚭寧肯禍國誤君,也要抬高自己的地位,不使個人利益受損。他想:若是吳王制裁越國,那他就斷絕了從越國得到美女和財物的路子;若是吳王采納伍子胥的意見,那就顯不出自己的高明,不利于鞏固自己的權勢。這種勢利小人為了發展自己,對有恩于己的人也不放過詆毀、中傷、挑撥離間的機會。伯嚭在逃難之時,伍子胥收留了他并舉薦了他,他兵敗受法之時,伍子胥勸吳王赦免了他。對于患難相助、救過性命的大恩人,他不知感激,反而在吳王面前,搬弄是非。好在吳王念子胥輔國功大,未加追究。

6.慫恿吳王,貸糧資敵

越王勾踐從自身的災難中已深深懂得:猛禽的出擊,一定掩蔽著它的形體。越國的富強一定要不露聲色,以免引起吳國的疑懼。對于吳國要顯得百般馴服,縱其高傲。吳國一趾高氣揚,目中無人,就會輕易地發動戰爭,使國力大為削弱。這時越國就可以利用它的弱點戰而勝之了。于是越國實行交結齊國,親睦楚國,聯絡晉國,尊崇吳國的外交策略。吳國以為威名蓋世,多次伐齊攻晉,充滿了驕矜之氣,實際上德行少而武功多,已經四面樹敵。

大夫文種向越王建議道:“我觀察吳王行事已經很驕橫自滿了,讓我們向他借糧食來試探一下,一是可知實際情況究竟如何,二是可使吳國糧食庫存減少,削減實力,然后再施用巧計,讓他們大鬧糧荒?!庇谑枪篡`就派文種前往吳國請求借貸。

文種帶著豐厚的禮品先去拜見伯嚭求他鼎力相助,然后才去拜見吳王,提出借糧:“我們越國近年收成不好,發生了糧荒,百姓正衣饑餓之中中。請大王借給1萬石糧食,明年如數歸還于吳?!狈虿钫J為越國已是吳國的臣屬之國,越國有困難,吳國應該給予幫助。就想答應借貸之事。

伍子胥在朝廷上諫阻吳王不要把糧食借給越國,他據理力爭,說道:“我早就派人做過實地調查,越國并沒有發生糧荒,亦無歉收之事,倒是糧倉里堆滿了糧食,由于越王獎勵耕種,百姓也富庶起來。謊稱貸糧,實行的是釜底抽薪之計,想弄空吳國糧倉,以利他攻占吳國。借糧于越,是資敵助敵,自取滅亡?!辈畤郝犃诉@番話,連忙反駁:“借糧濟難,實屬有德之舉。幫助臣屬之國度過災荒之年,越國百姓將永會感恩戴德。此善行之事怎能拒絕?伍子胥阻止借糧,是想使大王留下刻薄之名,讓天下人都知道您不行仁義之事,何能取得天下之民心,霸主地位豈能久長?”

夫差聽了伯嚭的話,覺得很有道理,就把糧食借給了越國。伍子胥見勸止無效,就長嘆一聲說:“大王不聽我的忠告,再過3年吳國恐怕要滅亡了?!?

文種把借到手的1萬石糧食,運回越國,勾踐讓文種全分給窮苦百姓,全國的人民都十分感激。第二年,從全國挑選了可以做種子的上好糧食1萬石,文種去送還吳國。夫差一見按時還來糧食,認為勾踐堅守信用,十分高興。再一看歸還的糧食,籽粒飽滿,顆粒成實,就讓伯嚭分給百姓做種子,想獲得更大的收獲。然而,播下的種子竟全都沒有發芽出苗。這一年吳國歉收,發生了嚴重的饑荒,鬧得全國一片怨聲。夫差只認為越國的種子不適于吳國的水土,也未加深究。他哪里知道,越國還給的1萬石糧食,竟于事先全都被蒸熟了。這就是文種設下的計策。一年歉收,三年難補,從此吳國的糧倉空虛,百姓也愈加貧弱。

7.忘恩負義,借刀殺人

公元前484年,夫差為了穩當霸主,又聯合魯國討伐齊國。勾踐派去使臣祝賀,并愿意助吳三千兵卒,為的是通過戰爭削弱吳國。伍子胥反對伐齊,而主張滅越。他向吳王諫諍道:“我聽說,勾踐進餐只用兩種菜肴,和百姓同甘共苦,這家伙不死,肯定會使越國強大,成為吳國的對頭。面對越國這樣的心腹之患應先討伐它,暫時放下齊國。對吳國來說,齊國只是疥癬小疾罷了?!眳峭鯖]有聽從伍子胥的勸告,發兵攻齊,在艾陵擊敗齊軍,回國之后就責備伍子胥以后不要亂加干涉,伍子胥則忠貞抗言:“您用不著高興,即使攻破齊國,得到的也是一塊石坂之田,連莊稼也不能種植。而越國位居吳國之南,利害相關,吳不滅越,則越必滅吳。”

伯嚭得悉這番話,便到吳王面前毀謗伍子胥:“伍員這人貌似忠心而實質上是殘刻之人,他連父親兄長都不憐惜,父召不往,坐觀父斃,怎么能顧惜大王呢?大王上次要攻打齊國,伍員堅決反對。后來取得了勝利,他反而因此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嚴加防范,他肯定會密謀動亂?!狈虿铍m然沒有完全相信伯嚭的話,但是伍子胥頻繁的反對和強顏進諫,也使他感到厭煩、不滿。他要擺脫伍子胥的糾纏,使身邊能夠清靜一些。

這時,伯嚭給夫差出謀劃策,讓夫差派遣伍子胥出使齊國。伯嚭暗中打的算盤是兩國交惡,發生爭戰,使者常會被殺。于是他替吳王寫了一封信,叫伍子胥送往齊國。信中全是侮謾之語,責備之詞,列舉齊國欺魯慢吳之罪。目的是激怒齊侯,借他人之手,誅殺自己的對頭。

伍子胥已料到吳國必被越國所滅亡,因為看到夫差聽信讒言,寵幸好佞,又自恃國強,飛揚跋扈,忠良之士遭受排擠,陰謀邪惡之人聚攏左右。所以趁出使齊國之機,將兒子伍封帶到齊國。托付給自己的朋友齊國大夫鮑氏。齊侯知道伍子胥不主張伐齊,伍子胥在齊國也不以強國的使臣自居,而且提議齊國想法與吳修好,以免交戰。所以齊侯對伍子胥以禮相待,送他歸吳,讓他加意防備奸詐之徒伯嚭的攻訐。

伯嚭看到伍子胥平安歸來,他的借刀殺人之計沒有得逞,相國的位置撈不到手,就在夫差面前進行公開的陷害:“大王您可要小心,莫中了伍員的暗算,據我看其罪有三:出使齊國,寄子于齊,必是外結諸侯,圖謀不軌,此其一;伍員自以為是先王的謀臣,以功臣自居,常恃功犯上,此其二;大王伐齊得勝,伍員恥其計謀不用,必怨恨大王,此其三。三者有其一,則罪不容赦。望大王深思熟慮?!狈虿盥犝f伍子胥把兒子寄托齊國,頓時大怒:“伍員果真是欺弄我!”于是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一把“屬鏤”之劍,命他自殺。

伍子胥手擎寶劍,哈哈大笑,面向吳宮高聲說道:“夫差呀,夫差!我幫你父親成為霸主,又把你立為國君,你當初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都堅拒不受。現在你反而聽信奸讒命我死??蓢@呀,可嘆,一個孤忠之人當然是不能單獨存身的?!蔽樽玉銥⑾乱黄疁I,他痛惜吳國將要覆滅,也惱恨夫差一意孤行殘害忠良,他對吳王派來的使者說道:“我死之后,一定要把我的眼珠懸掛在吳國都城東門,讓我看著越兵就從這里攻進城來?!?

伍子胥自刎身亡之后,夫差把吳國大政交給了伯嚭。伯嚭這個宵小之徒,從一個喪家犬到爬上太宰的高位,靠的忘恩負義,造謠中傷。當然也怨伍子胥當初沒有認清這個包藏禍心的奸賊。

8.禍國殃民,身敗名裂

公元前482年春天,吳王夫差又率兵打敗了齊國,把大軍開到衛國的黃池(河南封丘縣的西南),和諸侯會盟,自立為盟主。

越王勾踐看到吳國的精銳部隊全跟隨吳王遠征,只有太子友帶領少量老弱兵卒留守國內,就詢問范蠡說:“伍子胥已死多年,吳王身邊盡是阿諛奉承之人,現在該是報仇的時機了吧?”范蠡說:“機會終于成熟了?!惫篡`于是動員了訓練有素的兵士4萬人,近衛親兵6000人,熟悉機動戰術的兵士2000人,各級官佐1000人,猛攻吳國,直抵姑蘇城下。太子友派人飛速向夫差告急。伯嚭竟一刀將報信人殺死,說是吳王正與諸侯訂立盟約,怕天下人知道吳國戰敗動搖軍心,以此封鎖消息。

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結束,帶兵回國,吳國的太子友已被殺死,國家的糧食物資均已被越軍運回國內。士卒知國被襲,皆無斗志。夫差想與越軍一戰,但遠途跋涉之軍,已無力再戰,只好求和安身。他對伯嚭說:“當年你力主媾和,我們才有如此下場,今日你要像越國的文種一樣,親自前往越國求和。我已準備下了珍寶作為禮物。”

伯嚭奉重禮到了越軍營帳,面見勾踐,請求赦免夫差當年困會稽之罪。越王和范蠡經過研究,考慮到越國還不具備滅亡吳國的力量,便答應了夫差求和的要求,雙方達成了和議。此后吳國的軍事力量逐步衰弱了。

公元前475年,越國經過養精蓄銳,兵力已十分強大,于是再度進攻吳國。吳國的軍民疲勞衰敗,堅車銳卒都已在對齊、晉的戰役中犧牲了。于是越軍大破吳國。由于都城經過多年修建,一時難于攻下,勾踐就留軍吳境,加以圍困。

公元前473年,吳軍士卒軍心渙散,越軍看到時機已來,就猛烈進擊,攻入吳都,把吳王逼上姑蘇之山。伯嚭看到吳國大勢已去,先領頭投降了。吳王派公子孫雒裸衣匍伏前行,向越王乞和:“兵敗的臣屬夫差斗膽向大王吐露衷腸,往年曾經在會稽山得罪大王。如今大王興兵討伐我的罪過,希望依照當年會稽山的舊例那樣赦免我這敗兵之臣吧?!惫篡`想起當年,于心不忍,想允許求和。范蠡說:“當年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吳不??;如今上天把吳國賜給越國,越國難道可以違背天意嗎”大王忍辱負重22年,就輕易地這么放手嗎?上天賜給而不拿,就要自食惡果。你難道忘了會稽山的災難了嗎?決不能接受吳國求和。”議和不成,吳王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說:“我還有什么臉去見伍子胥呢?”于是自刎而死。

吳國的將士或死或逃,余下的也都投降了。伯嚭在這班官員中顯得最為輕松得意,他以為勾踐定能念及昔日庇護關照之恩,等著加官進爵接受封賞。勾踐見伯嚭正眼巴巴地盯著自己,心想這個貪錢財、戀女色的小人,以怨報德,賣主求榮的家伙,我絕不能留在身邊,就對他說:“你是吳國太宰,我不敢收你做臣下,你還是追隨你的君王去吧?!辈畤河中哂謶M,退出堂外,勾踐立即命令身邊衛士殺死了他,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

我國春秋末期,在吳、越爭霸的反復較量中,出現了許多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故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的精神,志行知恥、勵精圖治的行為,仍給人以教育。文種、范蠡忠誠愛國、忍辱負重的品質,精明干練、共謀國政的作風,仍給人以啟迪。而太宰伯嚭貪財納賄、出賣國家的惡行,以怨報德、讒害恩人的丑事,仍受到人們無情的鞭撻和辛辣的嘲諷。今天,伯嚭已成了慣耍陰謀、嫉賢妒能的代名詞。

伯嚭,這個奴隸主貴族的后代,慣會玩弄陰謀,兩面三刀。當他不得勢之時,裝出一副可憐的樣子,搖尾乞助,溫順恭謹。一旦得志便猖狂,憑借手中的權力,貪財受賄,出賣國家的利益;利用花言巧語,誘惑君王,借以謀私。當別人建立功勞之時,他眼熱,他嫉妒,不論這人對他有多大的恩德,他都加以陷害,是一個十足的忘恩負義、見利忘義的勢利小人。他的大恩人伍子胥,由于他屢進讒言,終遭吳王殺害;吳王夫差,由于聽信他的鬼話,最后兵敗自殺;一度稱霸諸侯的吳國也被越國所滅,而他自己也死在勾踐手中。

縱觀伯嚭的一生,從害人始,以害己告終。一切耍陰謀詭計的人,必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就是歷史的辯證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扬州市| 鄱阳县| 宜昌市| 余庆县| 岫岩| 昌黎县| 洛阳市| 桐乡市| 大理市| 镇坪县| 延安市| 都匀市| 东安县| 清新县| 濮阳市| 高淳县| 平泉县| 青海省| 古丈县| 呼和浩特市| 阆中市| 苗栗县| 重庆市| 汪清县| 南溪县| 青铜峡市| 濮阳县| 甘南县| 宁海县| 湄潭县| 福泉市| 东丽区| 肥城市| 全州县| 三原县| 四会市| 华亭县| 成都市| 德昌县| 株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