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不恥下問
- 求知的故事(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 周治主編
- 356字
- 2021-05-31 09:40:03
【釋義】不恥:不以為可恥。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出處】春秋·孔丘弟子《論語·公冶長》。
春秋時期,衛國的大夫叫孔圉,他勤奮好學,為人謙虛,受到人們的好評。他死了以后,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并讓后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謚號,所以,后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并不怎么樣,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圉并沒有什么了不起,憑什么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于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服口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