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解放列寧格勒
- 發起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叢書)
- 李飚主編
- 1486字
- 2021-05-31 09:39:18
蘇軍的全面反攻
1944年初,在蘇德戰場北翼,蘇軍在粉碎德軍重新恢復對列寧格勒包圍封鎖的企圖之后,開始準備對當面之敵發起進攻,以徹底解除德軍對列寧格勒的封鎖,解放列寧格勒州,為下一步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創造條件。
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戰略企圖是: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同時實施突擊,首先粉碎德軍第18集團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以積極行動牽制德軍第16集團軍的基本兵力和北方集團軍群的戰役預備隊;爾后,3個方面軍分別向納爾瓦、普斯科夫和伊德里察方向發展進攻,擊潰德軍第16集團軍,完全解放列寧格勒州,為把法西斯德軍從波羅的海沿岸驅逐出去創造條件。
從1月31日至2月15日,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數個方向上推進了50~120公里,進至納爾瓦河、普斯科夫湖以北、謝列德卡、普柳薩、希姆斯克一線。因進攻地帶大大縮小,沃爾霍夫方面軍于2月15日被撤銷,其所屬各集團軍轉隸給列寧格勒方面軍。
這時,蘇軍統帥部給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下達了新的任務,命令列寧格勒方面軍以右翼集團解放納爾瓦市,突破德軍納爾瓦筑壘地域,爾后向波亞爾努方向、維利楊迪、瓦爾加方向、塔爾上、威魯方向繼續發展進攻;以左翼集團緊緊追擊向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方向退卻之敵,阻止德軍撤往后方防御地區并在此組織堅固防御。為此,列寧格勒方面軍決心以主力攻占奧斯特羅夫地域,迂回普斯科夫,強渡韋利卡亞河,爾后向里加方向發展進攻。
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受領的任務是:以左翼2個集團軍的兵力突破普斯托卡東南地域德軍的防御,奪占伊德里察以北韋利卡亞河上的渡口,占領奧波奇卡、齊盧佩一線,爾后與列寧格勒方面軍右翼集團協同,擊潰奧斯特羅夫地域的德軍集團,此時,右翼2個集團軍以積極行動牽制了當面之敵。
2月下半月,2個方面軍密切協同,取得了新的戰果。列寧格勒方面軍以第2突擊集團軍的兵力擴大納爾瓦河西岸的已占地域,使其正面寬達35公里,縱深達15公里。第42、第67集團軍追擊敵人,從北面和東面進抵普斯科夫。第8、第54集團軍肅清了沿姆沙加河和合郎河中間陣地的敵人后,攻占了波爾霍夫,進逼奧斯特羅夫。方面軍左翼部隊經過15晝夜苦戰,粉碎了德軍在預有準備的防御地區的抵抗,向前推進了50~160公里,進抵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筑壘地域,但未能從行進間突破該地域。
此時,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的左翼集團,在伊德里察方向的進攻也十分順利,對德軍第16集團軍構成了合圍的威脅,迫使德軍開始在寬大正面上撤退。但由于未能及時發現敵人的退卻企圖,未能及時組織強有力的追擊,德軍得以實施有組織的退卻,把大量兵力兵器撤至奧斯特羅夫以東、諾沃爾熱夫、普斯托什卡一線預有準備的防御地區,進行有組織的頑強抵抗,使蘇軍前進受阻。
3月9日,列寧格勒方面軍集中左翼集團的兵力,對普斯科夫的德軍發起進攻,戰斗一直持續到4月中旬,才突破了普斯科夫以南德軍堅固筑壘地域,前進約13公里,切斷了普斯科夫通向奧斯特羅夫的交通線。這次進攻的目的旨在牽制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的戰役預備隊,使之不能抽調到南翼危急的方向上去。
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雖然進展迅速,但仍未能完成蘇軍統帥部規定的全部任務,即未能向瓦爾加、威魯、里加、卡拉薩等方向發展進攻。
盡管如此,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仍然取得了在軍事上和政治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勝利。在進攻過程中,蘇軍在寬達600公里的正面上突破了德軍的堅固防御,把德軍從列寧格勒擊退220~280公里,在伊爾門湖以南向西推進了約180公里,幾乎解放了列寧格勒州全境和加里寧州的部分地區,進入了愛沙尼亞境內,為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共和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