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開辟晉西北根據地
YANBEIZHI DUIKAIPU YANBEI
1937年9月19日,位于晉北的忻縣已經進入了初秋,秋風飄過的地方,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讓忻縣這個古城顯得越發蕭瑟。
這一天,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匆匆來到忻縣第一二零師的臨時駐地遞給賀龍一份電報。
賀龍看完電報后,彭德懷嚴肅地說:“第一二零師應立即進入晉西北的管涔山區,以寧武、神池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
1937年9月19日,位于晉北的忻縣已經進入了初秋,秋風飄過的地方,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讓忻縣這個古城顯得越發蕭瑟。
這一天,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匆匆來到忻縣第一二零師的臨時駐地。見到賀龍師長,彭德懷來不及寒暄,而是立即遞給賀龍一份電報。
賀龍看完電報后,彭德懷嚴肅地說:“第一二零師應立即進入晉西北的管涔山區,以寧武、神池為中心,在五寨、岢嵐、嵐縣、河曲、偏關、保德等地區組織和武裝群眾,開展游擊戰爭,還應派部隊前出雁北。”
賀龍說:“這樣很好,我們立即按總部部署去行動。”
彭德懷交給賀龍的這份電報究竟是什么內容呢?這件事究竟有多么緊急以至于讓彭德懷親自趕到忻縣呢?這還要從頭說起。
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向北平宛平城發起進攻,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隨后,國民黨和共產黨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協議,并于1937年8月22日正式宣布: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每師編有15000人。
8月25日,中央軍委命令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紅二方面軍和陜北的紅軍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獨立第一、第二師等改編為第一二零師,賀龍任師長。同時,組成以賀龍為書記的第一二零師軍政委員會,下轄第三五八旅、第三五九旅,及炮兵、輜重、工兵、特務營,共14000人。
第一二零師誕生了,下一步究竟干什么?根據洛川會議決定,第一二零師是到恒山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
在陜西省富平縣莊里鎮開完誓師大會后,賀龍即率領著第一二零師向恒山一帶出發了。但是,待賀龍到達侯馬時,日軍已經侵占了察南、晉北和河北省的滄縣、保定等地,正繼續發展其攻勢。
同時,占領大同的日軍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一部和偽蒙軍進攻綏遠,主力沿同蒲鐵路南下,向雁門關、茹越口進攻;日軍第五師團占領蔚縣、廣靈、淶源以后,進犯平型關,企圖配合察哈爾派遣兵團擊潰國民黨軍第二戰區主力,實施右翼迂回,威脅平漢鐵路方向第一戰區主力側背。
9月中旬,侵犯河北的日軍以第一軍4個師團沿平漢鐵路及其兩側攻擊國民黨軍第一戰區主力:以第二軍兩個師團沿溢陽河從左面迂回平漢鐵路方向國民黨軍側背;第二軍一個師團和一個旅團沿津浦鐵路南犯,并保障其在平漢鐵路方向行動部隊的翼側安全。
遭遇裝備精良的日軍進攻,各地國民黨軍紛紛潰退,戰局急轉直下。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二零師到恒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計劃已行不通。為此,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敵于太原,志在必得,此時部署應遠看一步。“賀龍部應位于晉西北,處于大同、太原之外翼,向綏遠與大同游擊,方能給敵南進太原以相當有效的鉗制作用”,“因此,賀師應速赴晉西北占先著。”
此次彭德懷匆匆趕到忻縣,就是為了向賀龍傳達毛澤東的這份電報,并和賀龍等第一二零師首長商討怎樣執行毛澤東的指示。
經過彭德懷、賀龍、關向應等人的一輪商談,最后按照軍委的統一部署,王震率第三五九旅疾馳五臺山,賀龍率第三五八旅挺進管涔山區。
1937年9月22日,賀龍按軍委指示,率第一二零師轉向管涔山地區。這時,大同、渾源、靈丘相繼陷落,山西形勢萬分危急。
9月28日,賀龍在神池縣義井鎮召開軍政委員會會議,研究挽救危局的措施,并決定:由第七一六團團長宋時輪率領獨立支隊,北出長城,在同蒲路西開展游擊戰爭;第三五八旅旅長張宗遜率第七一六團主力隨師部去五寨地區;三五八旅政治委員李井泉率第七一五團去神池以西地區打擊敵人。
其中,宋時輪率領獨立支隊又稱“雁北支隊”,它由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團第二營組成,下轄五、六、七、八連和機炮連。按照中央、八路軍總部和第一二零師師部的部署,雁北支隊的任務是挺進雁北,繞攻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當時,雁北支隊要奔赴的地區主要是西雁北,它是指同蒲路以西、雁門關以北地區,包括平魯、朔縣、左云、右玉4個縣和大同、懷仁、山陰3個縣的部分地區,以及綏遠南部的豐鎮、涼城、和林、清水河等縣。
當時的背景是,抗戰爆發,平、津陷落后,日軍把奪取山西作為他在華北作戰的主要目標,雁北地區則首當其沖。
9月7日,日軍突破晉軍天鎮縣盤山防線,閻錫山的部隊不戰而退,13日大同失守,至28日,雁門關以北廣大地區陷落敵手。從此,日軍便把雁北作為其南下進攻太原的主要補給基地。
此時,出兵雁北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雁北支隊成立后,即決定于29日向雁北開拔。
臨行前,朱德總司令親自同宋時輪談了話,要他認真貫徹執行毛澤東關于“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的戰略思想,帶領少部分部隊,深入雁北敵后,開展抗日游擊戰爭,創建那里的抗日根據地。
當雁北支隊向北開進時,敵人正在進攻平型關、雁門關、陽方口一帶,長城沿線處在嚴重的戰爭環境中。
敵人所到之處,奸淫燒殺,無惡不作,土匪散兵又乘機滋擾,原來的各地方政府及群眾團體的負責人有的向南逃走了,有的躲開了,使這一地區形成了極端混亂的局面。
雁北支隊在開進途中,迎面遇到不少敗退下來的國民黨騎兵部隊。他們見到雁北支隊北上,驚異地說:“我們騎馬還跑不及,你們這點步兵開上去頂什么事!”
騎兵軍長何柱國也對宋司令員說:“日本人可不好對付,我們的炮彈落在他們的坦克上都毫無作用,我自己幾乎送了命。”
依他們看來,我雁北支隊此去是兇多吉少了,但是我雁北支隊的指戰員卻不受這些影響。同志們肩負著民族的希望,冒著敵人的炮火,堅持向北挺進,一開始出擊便以積極的軍事行動在敵人側后方英勇奮戰,10月1日進攻平魯縣的井坪鎮,打了第一個勝仗。
10月3日,分途襲擊了馬邑、安榮橋,擊階守敵一部;同時另以一路進攻岱岳,給敵以重創。4日,收復平魯縣城,勝利完成了師首長交給雁北支隊的第一步占領井坪、收復平魯的光榮任務。
收復平魯后,為了摸清大同地區日軍的部署與活動情況,支隊領導研究決定,由大隊長唐家禮、教導員王季龍帶領兩個連隊,到大同附近執行偵察任務。其他連隊在支隊直接領導下,尋機打擊敵人。
10月10日,我軍在懷仁縣南辛莊,打了一個非常漂亮的伏擊戰。南辛莊位于懷仁、岱岳之間的交通要道上。當時正在進行忻口戰役,日軍從大同出動車隊,日夜不停地向沂口地區運送武器彈藥、給養物資,南辛莊是敵車隊南行的必經之地。
支隊領導根據群眾提供的情況和實地偵察,發現南辛莊的地形條件十分有利于我打伏擊。公路上有一座大木橋,橋北幾里長的路段西側是二三十米高的土坎子。我軍如設伏在土坎后,居高臨下,敵車隊完全在我火力網內。
因此,支隊決定在這里設伏,打敵一個措手不及。宋時輪司令員召開會議,進行了戰斗部署:五、六、八連由南到北,在長達兩三千米路的高坎上一字排開,機炮連在后邊山下進行策應和支援。
為了更有把握地把敵人車隊堵殲在我設伏地段內,戰前派五連連長楊樹元帶領一個班潛至大橋,撬掉了橋上的一部分木板,并進行了偽裝。
這樣,敵人前頭的汽車一旦上橋便會陷下去,后邊的車隊必然被堵塞,我設伏部隊則可趁機集中火力殺傷敵人。
傍晚時分,一切戰前準備工作就緒等待著敵人車隊的到來。果然不出所料,不一會兒,敵上百輛汽車滿載著武器彈藥朝大橋開了過來。第一輛汽車剛一上大橋便拋了錨,后頭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地堵塞在我伏擊圈內。
當時敵人既驕橫又麻痹,想不到我們會在這兒打伏擊,所以車上的敵人毫無戰斗準備,見車一停下來,不知前邊出了什么事,便紛紛跳下車來,擁擠成堆。
這時,我3個連隊一齊開火。瞬間,汽車著火了,車上的彈藥爆炸了,敵人被打得亂作一團。戰斗正在勝利發展,誰知天不作美,隨著一聲雷鳴電閃,下起了雁北少見的瓢潑大雨。這時敵人的坦克、裝甲車又開了上來。
為了避免久戰不決,我軍便主動撤出了戰斗。在這次戰斗中,宋時輪司令員沖到大橋指揮,他的警衛員就犧牲在大橋上。當部隊后撤時,宋時輪司令員還親自把受重傷的五連班長韓子英背回機炮連住地。
這次戰斗,我軍共擊毀敵汽車18輛,斃傷日軍200余人,同時破壞了公路,炸毀了橋梁,截斷了懷仁至朔縣的交通,打擊了日軍的銳氣,遲滯了其南侵的力量。
隨后,我雁北支隊又分路襲擊了北辛莊、安營村、周莊、織女泉、口前、尚希莊、馬邑、岱岳之敵。每次戰斗,都取得了勝利。接著,我軍的雁北支隊分兵各地,與地方游擊隊緊密配合,尋機襲擊敵人。
10月16日,雁北支隊兩個連,在大同、懷仁、左云游擊隊配合下,在山陰縣的北周莊附近伏擊日軍汽車隊,毀壞敵汽車13輛,擊斃日軍30余名。
11月上旬的一天,執行擴軍任務的五連,在雁兒崖公路上與日軍汽車隊相遇,他們在大同游擊中隊配合下,猛沖猛打,擊斃日軍12名,繳獲輕機槍兩挺、長短槍20余支,并燒毀汽車一輛。
12月初,雁北支隊派出的大懷左地區工作團負責人高克恭,帶領一個排護送李維漢西渡黃河去陜甘寧邊區,歸來途中,在偏關縣北一個山村,發現一伙日軍正在那里沿街追趕、強奸民女。
戰士們頓時怒火滿腔,立即沖進村去和敵人拼殺。在這同時,由女游擊隊長李林率領的游擊隊,也從村北打了進去,雙方密切配合,很快便把這伙日軍全部殲滅,并繳獲長短槍10余支。
我雁北支隊和各地游擊隊在雁北敵后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爭,搞得日軍厚宮師團驚慌不安。
11月8日,日軍占領太原,為鞏固其后方,確保交通線的安全,配合其對晉南的進攻,于1938年1月上旬,集中了2400多人,分四路對我雁北支隊實行大規模“圍剿”。
一路由岱岳進至吳家窯;一路由左云進至馬道頭;一路由大同進至高山鎮;一路由懷仁進至鵝毛口,匯攻我長流水、黑流水、上下山井一帶的根據地。
這時,我雁北支隊及時發覺了敵人的企圖,便以游擊隊和自衛軍制迷惑敵人,主力則突破敵人的包圍圈,轉移到大同附近活動,使圍攻之敵撲了空。
這時,我轉移到大同附近的主力部隊,襲擊敵車站,倉庫,破壞道路交通,搞得大同附近之敵十分緊張,于是各路“圍剿”之敵紛紛撤退。在敵撤退中,我軍又乘機進行了截擊。
日軍第一次“圍剿”失敗之后,于2月底又集中3000余人的兵力,對我雁北支隊和游擊隊進行了第二次圍攻。
敵人這次仍是兵分四路:一路由朔縣而來,經林馬口、下面高,進至亂道溝;一路出岱岳經水頭進至口前;一路由懷仁、左云而來,在馬道頭會合后,經向陽寨、毛官屯,進至觀音堂、史家屯;另一路由朔縣經井坪鎮進至平魯城以東,堵截我軍西退。
我雁北支隊一發覺敵人的活動,便立即采取行動,在敵分進而未合擊之前,首先分途襲擊了東來之敵,然后突出包圍,轉移到敵人側翼活動,又使圍攻之敵撲了空。
日軍連遭兩次失敗仍不死心,不久又糾集偽綏蒙騎兵師及炮兵1000余人,從右玉縣城及緩遠的香黃地、廠漢營三路出發,對我雁北支隊進行第三次圍攻。
這一次,我雁北支隊選擇有利地形與敵展開決戰。在宋時輪司令員的指揮下,我全體指戰員英勇殺敵,激戰一晝夜,將敵全部擊退。
雁北支隊深入雁北敵后開展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靈活運用游擊戰術,四處襲擊敵人,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到1938年5月初,7個多月中,我雁北支隊共進行大小戰斗100余次,毀壞敵人汽車390余輛,斃傷敵人2000多人,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防御作戰,牽制了敵人對晉南和晉西北的進攻。
在戰斗中,我雁北支隊不斷發展壯大,由開始的5個連隊900余人,擴大至3個步兵營、一個騎兵大隊、8個挺進隊,共2000多人,戰斗力也大大提高,對開創西雁北敵后抗日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
第一二零師首長對雁北支隊給予很高的評價。賀龍師長當時指出,宋時輪支隊在雁北的英勇斗爭,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敵人后方的民眾抗日勝利的信心
蕭克副師長發表了《論宋時輪支隊在雁北建立抗日根據地》的長篇文章,全面論述了宋支隊勝利的意義,總結了他們開展游擊戰的新經驗,指出:宋時輪支隊獨出塞外,與群眾打成一片,創建根據地,成為華北抗戰的戰略支點和敵人側后方堅不可摧的堡壘。
雁北支隊在朔縣、平魯、左云、右玉、大同、岱岳等地區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引起了日本強盜和漢奸賣國分子的極端恐慌和仇視,因此多次組織掃蕩“圍剿”根據地,雁北支隊在當地黨組織和廣大民眾的支援下,堅決粉碎了日偽軍對根據地的多次“圍剿”掃蕩。
1938年5月初,雁北支隊根據黨中央的指示,挺進平西與晉察冀軍區的鄧華支隊會合,成立了八路軍第四縱隊,擴大平西抗日根據地,并東進冀東,支援冀東人民武裝大起義。
雁北支隊離開雁北之后,中共晉綏邊特委根據斗爭形勢的需要,決定把在雁北各地活動的第五、六、七、八支隊合并,組建為雁北獨立支隊。支隊設支隊部和司、政、后機關,成立了警衛連、偵察連、通信連等直屬分隊,下轄一個騎兵營、兩個步兵營,共為300多人。
獨立支隊組建基本就緒之后,晉綏邊特委即派劉華香專程到嵐縣向一二〇師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作了匯報。師首長對晉綏邊區的工作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正式命名獨立支隊為“一二〇師獨立第六支隊”,并任命了6支隊領導人:支隊長劉華香,政委姜勝、胡一新,政治部主任李傳珠,使雁北抗日根據地的紅旗始終高高飄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