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侵華日本軍隊占領武漢后,改變其侵華政策,逐步將主要軍事力量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同時,國民黨頑固派也不斷掀起反共高潮,加緊封鎖與破壞抗日根據地。
在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雙重打擊下,抗日根據地日漸縮小。加之,由于黨、政、軍、民機構龐大,脫產人員過多,難以適應農村游擊戰爭環境,使根據地的供給能力不勝負擔。
于是,從1940年開始,敵后抗日根據地和陜甘寧...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938年10月侵華日本軍隊占領武漢后,改變其侵華政策,逐步將主要軍事力量轉向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同時,國民黨頑固派也不斷掀起反共高潮,加緊封鎖與破壞抗日根據地。
在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雙重打擊下,抗日根據地日漸縮小。加之,由于黨、政、軍、民機構龐大,脫產人員過多,難以適應農村游擊戰爭環境,使根據地的供給能力不勝負擔。
于是,從1940年開始,敵后抗日根據地和陜甘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