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蟋蟀之話

  • 一滴水里最大的海
  • (英)培根等
  • 2600字
  • 2021-05-31 09:44:29

◎[中國]夏丏尊

“志士悲秋”,秋在四季中確是寂寥的季節,即非志士,也容易起感懷的。我們的祖先在原始時代曾與寒冷饑餓相戰斗,秋就是寒冷饑餓的預告。我們的悲秋,也許是這原始感情的遺傳。入秋以后,自然界形貌的變化反應在我們心里,引起這原始的感情來。

天空的顏色,云的形狀,太陽及月亮的光,空氣的觸覺,樹葉的色澤,蟲的鳴聲,凡此等等都是構成秋的情緒的重要成分。其中尤以蟲聲為最有力的因子,古人說“以蟲鳴秋”,鳴蟲實是秋季的報知者,秋情的挑撥者。秋季的鳴蟲可分為螽斯與蟋蟀二類,這里想只說蟋蟀。說起蟋蟀,往往令人聯想到寂寥與感傷。“蟋蟀在堂”“今我不樂”,三百首中已有這樣的話。姜白石詠蟋蟀《齊天樂》云:“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寫入琴絲,一聲音更苦。”凡是有關于蟋蟀的詩歌,差不多都是帶著些悲感的。這理由是什么?如果有人說,這是由自然的背景與詩歌上的傳統口吻養成的觀念情緒,也許是的。實則秋季鳴蟲的音樂,在本質上尚有可注意的地方。

蟋蟀的鳴聲,本質上與鳥或蟬的鳴聲大異其趣。鳥或蟬的鳴聲是肉聲,而蟋蟀的鳴聲是器樂。“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我國從來有這樣的話,意思是說器樂不如肉聲。

其實就音樂上說,樂器比之我們人的聲帶,構造要復雜得多,聲音的范域也廣得多。聲帶的音色決不及樂器的富于變化,樂器所能表出的情緒遠比聲帶復雜。簫笛的表哀怨,可以勝過人的悲吟;鼓和洋琴的表快說,可以勝過人的歡呼。鳥的鳴聲是和人的叫唱一樣,同是由聲帶發出的,其鳴聲雖較人的聲音有變化,但既同出于肉質的聲帶,與人聲究有共同之點。蟬雖是蟲類,其鳴聲由腹部之聲帶發出,也可以說是肉聲。

蟋蟀等秋蟲的鳴聲比之鳥或蟬的鳴聲,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它們的鳴聲由翅的鼓動發生。把翅用顯微鏡檢查時,可以看見特別的發音裝置,前翅的里面有著很粗糙的鑢狀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質部”的部分,兩者磨擦就發聲音。前翅間還有一處薄膜的部分,叫做“發音鏡”,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機關。秋蟲因了這些部分的本質和構造,與發音鏡的形狀,各奏出其獨特的音樂。其音樂較諸鳥類與別的蟲類,有著如許的本質的差異。

螽斯與蟋蟀的發音樣式大同小異: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右前翅在上,左前翅在下。又,螽斯的鑢狀部在左翅,硬質部在右翅;而蟋蟀則兩翅有著同樣的構造。此外尚有不同的一點:螽斯之翅聳立作棱狀,其發音裝置的部分較狹;蟋蟀二翅平疊,因之其發音部分亦較為發達。在音色上,螽斯所發的音樂富于野趣,蟋蟀的音樂卻是技巧的。

無論鳥類、螽斯或蟋蟀,能鳴只有雄,雌是不能鳴的。這全是性的現象,雄以鳴音誘雌。它們的鳴,和南歐人在戀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戀歌。蟋蟀是有耳朵的,說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頭部,倒在腳上。它們共有三對腳,在最前面的腳的脛節部具著附有薄膜的細而長的小孔,這就是它們的耳朵。它們用了這“腳耳”來聽對手的情話。

蟋蟀的戀歌似乎很能發生效果。我們依了蟋蟀的鳴聲,把石塊或落葉撥去了看,常發見在那里的是雌雄一對。石塊或落葉叢中是它們的生活的舞臺,它們在這里戀愛,產卵,以至于死。

蟋蟀的生活狀態在自然界中觀察頗難,飼養于小瓦器中,可觀察到種種的事實。蟋蟀的戀愛生活和他動物及人類原無大異,可是有一極有興趣的現象:它們是極端的女尊男卑的,雌對于雄的威勢,比任何動物都厲害。試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觸角探知對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開始鳴叫。這時的鳴聲與在田野時的放聲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訴的低音,與其說是在伺候雌的意旨,不如說是一種哀懇的表示。雄的追逐雌的,把尾部向雌的接近,雌的猶淡然不顧。于是雄的又反復其哀訴,雌的如不稱意,猶是淡然。雄的哀訴,直至雌的自愿接受為止。交尾時,雌的悠然爬伏于雄的背上,雄的自下面把交尾器中所挾著的精球注入雌的產卵管中,交尾的行為瞬時完畢。飼養在容器中的蟋蟀,交尾可自數次至十余次,在自然界中想必也是這樣。這和蜜蜂或蠶等只交尾一次而雄的就死滅的情形不同了。說雖如此,雄蟋蟀在交尾終了后,不久也就要遇到悲哀的運命。就容器中飼養的蟋蟀看,結果是雌的捧了大肚皮殘留著,雄的所存在者只翅或腳的碎片而已。這現象已超過女尊男卑,入了極端的變態性欲的范圍了。雄的可說是被虐待狂的典型,雌的可說是虐待狂的典型了吧。

原來在大自然看來,種的維持者是雌,雄的只是配角而已。有些動物的雄,雖逞著權力,但不過表面如此,論其究竟,負重大犧牲的仍是雄。極端的例可求之于蜘蛛或螳螂。從大自然的經濟說,微溫的人情——蟲情原是不值一顧的,雄蟋蟀的悲哀的夙命和在情場中疲于奔命而死的男子相似。

蟋蟀產卵,或在土中,或在樹干與草葉上。先入泥土少許于玻璃容器,把將產卵的雌蟋蟀儲養其中,就能明了觀察到種種狀況。雌蟋蟀在產卵時,先用產卵管在土中試插,及找得了適當的場所,就深深地插入,同時腹部大起振動。產卵管是由四片細長的薄片合成的,卵瀉出極速,狀如連珠,卵盡才把產卵管拔出。一個雌蟋蟀可產卵至三百以上。雌蟋蟀于產卵后亦即因饑寒而死滅,所留下的卵,至次年初夏孵化。

蟋蟀在昆蟲學上屬于“不完全變態”的一類,由卵孵化出來的若蟲差不多和其父母同形,只不過翅與產卵管等附屬物未完全而已。這情形和那蝶或蠅等須經過幼蟲、蛆蛹、成蟲的三度變態的完全兩樣。(象蝶或蠅等叫做“完全變態”的昆蟲。)自若蟲變為成蟲,其間須經過數次的脫皮,不脫皮不能生長。脫皮的次數也許因種類而有不同,學者之間有說七次的,有說八次或九次的。每次脫皮以前雖沒有如蠶的休眠現象,可是一時卻不吃東西,直至食道空空,身體微呈透明狀態為止。脫皮時先從胸背起縱裂,連觸角都脫去,剩下的是雪白的軟蟲,過了若干時,然后回復其本來特有的顏色。這樣的脫皮經過相當次數,身體的各部逐漸完成。變為成蟲以后,經過四五日即能鳴叫,其時期因溫度地域種類個體而不同,大概在立秋前后。它們由此再象其先代的樣子,歌唱,戀愛,產卵,度其一生。蟋蟀能草食,也能肉食。普通飼養時飼以飯粒或菜片,但往往有自相殘食的。把許多蟋蟀置入一容器中,不久就會因自相殘食而大減其數。

雄蟋蟀富于斗爭性,好事者常用以比賽或賭博。他們對于蟋蟀鑒別甚精,購求不惜重價,因了品種予以種種的名號。坊間至于有《蟋蟀譜》等類的書。我是此道的門外漢,無法寫作這些斗士的列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赞皇县| 曲阳县| 大埔区| 大方县| 灵寿县| 航空| 南投县| 铁岭市| 慈溪市| 怀仁县| 朔州市| 昔阳县| 涿鹿县| 遂昌县| 康平县| 峡江县| 鸡东县| 灵寿县| 临泽县| 东山县| 丹东市| 麻栗坡县| 禄劝| 田东县| 巫溪县| 麻城市| 梨树县| 西乡县| 平顶山市| 广宁县| 东阳市| 千阳县| 周宁县| 红原县| 邹平县| 武川县| 筠连县| 蛟河市| 潮州市| 运城市| 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