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作者簡介

劉大白(1880—1932)原名金慶棪,辛亥革命后改姓劉,名靖裔,字伯貞,別號白屋。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他在“五四運動”前就開始寫白話詩,是新詩倡導者之一。他的詩主要描寫民眾疾苦,體現了新詩由舊詩蛻化而來的特點,感情濃烈,語言明快,通俗易懂,觸及重大的社會課題和鮮明的鄉土色彩,在“五四”時期的詩壇上別具一格,影響巨大。

劉大白出生在浙江會稽山明水秀的桃源之鄉。1895年,劉大白第一次離開家鄉,赴杭州考科舉,考中優貢生。

劉大白成年后,任紹興師范學堂和山會小學教員。1910年2月,他結束了故鄉看云聽水的生活和學堂教書生涯,到北京謀職。但是,他在北京沒有謀到職務,又乘船回到紹興,參與編輯《紹興公報》。

1913年,劉大白東渡日本,他在日本東京期間加入了“同盟會”。1915年,他公開發表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條約的文章,受到日本警視廳監視,他又不得不離開東京,轉赴南洋,先后到新加坡、蘇門答臘等地,在這些地方應當地華僑學校聘請,教授國文。

1916年6月,劉大白從南洋回國,定居在杭州,在《杭州報》任職。1920年6月,他從杭州回紹興之后,往返于杭州、蕭山、紹興等地,先后在崇文、安定、春暉等中學任教。

在1921年至1922年這兩年中,劉大白寫了許多新詩和隨感發表。他的新詩中有不少是涉及底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在當時影響很大。

1924年,劉大白加入了以著名詩人柳亞子為首的新南社,同年,他加入文學研究會上海分會。同年3月,他的第一部詩集《舊夢》出版,共收597首詩,列入“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

這是劉大白在1919年至1922年新詩創作全盛時期的作品,在他的新詩集中,基本上有三種類型的詩,一種是抒情詩,還有一種是說理詩,再有是具有平民思想的詩。

1924年2月底,劉大白從杭州到上海,受聘于上海復旦大學,任大學部文科教授。后又受聘于上海大學,教中國文學。他在復旦大學和上海大學任教后,開始將較多精力放在學術研究上。

劉大白在復旦大學任教期間,負責編輯《黎明》周刊,他在該刊上發表了大量政論性文章,評論社會,切中時弊,在校內和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

1926年12月,劉大白另一本新詩集《郵吻》出版,被列入“黎明社叢書”之一。該書共收作者1923年5月至1926年5月三年中寫的100首詩。

1928年1月,劉大白辭去復旦大學職務,隨即赴杭州任浙江大學秘書長之職。1929年8月,他出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任次長,同年12月辭去此職。這年他出版了多部著作,他編寫的《五十世紀中國歷年表》出版,是一部很重要的工具書。

劉大白不但是位創作豐盛的詩人,他在文學評論方面也有超乎一般見解之上的深刻精辟的思想,他著有《白屋文話》《舊詩新話》《白屋說詩》等談詩論文的集子。他對文學遺產進行了比較全面的認識,評價得十分公允。他對古人留下的文學遺產,既不一筆抹煞,也不是盲目崇拜,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正是由于他有這個基礎,所以他的舊體詩和新詩,都極少用粉飾之字,沒有鏤金錯采和敷衍成章,表現了他對中國文學的深厚造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唐山市| 通渭县| 哈密市| 双流县| 灵台县| 和林格尔县| 渑池县| 中宁县| 交城县| 邛崃市| 饶阳县| 昌图县| 东至县| 霍州市| 江门市| 正安县| 象州县| 东平县| 吴忠市| 霍山县| 洛川县| 通化县| 中宁县| 汤原县| 秭归县| 宁城县| 迁安市| 凌源市| 穆棱市| 泸州市| 吉隆县| 台东县| 睢宁县| 南郑县| 郓城县| 虞城县| 若羌县| 通化县| 大新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