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漢文帝劉恒提倡節儉有舉措
- 經營自己的幸福:讓我們享受幸福的勤勞故事
- 李正平編著
- 619字
- 2021-05-26 17:01:10
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在位23年,景帝劉啟在位16年,這個時期歷史上為“文景之治”。它是繼西周“成康之治”以后,又一個盛世。
漢文帝目擊繼位前后,經濟凋敝,荒地未耕,民有饑色。他作為一個封建帝王難能可貴地想到:“我的百姓生活那樣苦,當官的沒有能看到,因而,應該提倡節儉,身體力行,安撫百姓,休養生息。”
于是他采取一系列節約安民的措施:裁減京師衛隊;調撥皇室馬匹,充實驛站;遣出惠帝后宮美人,令之改嫁;撤銷舊有苑囿,將土地賜予農民;免官奴婢為庶人;嚴禁列侯夫人、諸侯王子食二千石和擅自征捕;撫恤賞賜孤寡老弱;下詔咨詢:“百官的奉養是否過于浪費?無用的事是否辦得太多?為什么百姓的糧食如此缺乏?”等。
文帝在位的23年中,宮室、苑囿、車騎、服御均無所增蓋。他曾想造一個露臺,招工匠計算,需花費100兩黃金。
文帝說:“百金,相當于中等人家十家的財產,為什么要造個臺呢?”于是下令不造此臺。
文帝平時經常穿著黑色粗布做的衣服,就連對他最寵愛的慎夫人,要求也很嚴格,規定衣裙下擺不準拖到地面,帷帳是素面,全不刺繡,也沒花邊。
他修建陵墓時,下令隨葬品只能用陶器,禁止用金銀銅錫等貴重物品。他在遺詔中說:“給我送葬的車馬,不準陳列兵杖;送葬人帶的白布孝帶不準超過3寸;治喪期要短,在治喪期間,不要禁止百姓結婚、祭祀、飲酒和吃肉。”
由于漢文帝采取了選賢治國、輕徭薄賦、帶頭執法等一系列與民休息措施,也由于他帶頭節儉形成的儉樸之風,使西漢出現了社會安定,人給家足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