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母親的小天使

19世紀末,美國的西部城市舊金山已經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在離唐人街不遠處的一處院落里,傳出了孩子們嘈雜的嬉戲聲,其中,不時夾雜著孩子們的母親的呵斥聲。

7歲的伊莎多拉·鄧肯是孩子們中間最懂事的一個,她總是組織姐妹們做游戲,領著她們玩兒,給母親減輕了不少負擔。但經濟蕭條和和大批失業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災難。母親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這些孩子們的溫飽,鄧肯的哥哥姐姐們不得不靠上街乞討度日。

懂事的小鄧肯也上街尋找施舍,她來到生意最多的唐人街,她知道亞裔人和藹可親,心地善良。他們經常給鄧很多食物和小姑娘喜歡的飾物。這天,她又得到了幾大塊面包,高興地跑回家里分給弟弟妹妹們吃。

母親既被小鄧肯的行為所感動,又可憐她小小年紀就受此屈辱,她含著淚水緊緊摟住女兒說道:“伊莎多拉,你真是我的小天使。”

“母親,我每次拿回來的東西都比哥哥姐姐們多。”還不諳世事的小鄧肯不無令人心酸地說。

即使如此艱辛的生活也無法剝奪孩子們活潑的天性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當鄧肯還是躺在搖籃里的嬰兒時,就會隨著音樂的節奏手舞足蹈了。等到她能夠站立、行走,她就根據自己對音樂和詩歌的理解翩翩起舞,輕盈得像一只小鳥。

小鄧肯童年時,活潑伶俐,迷人的舞姿,使童年的小伙伴為之傾倒。孩子們都羨慕她,常常纏著她要學跳舞,小鄧肯也樂意教他們。有一天,她突發奇想:“大人能辦學校教我們識字讀書,我為什么不能辦個舞蹈學校教別的孩子跳舞呢?”

她為自己的想法得意萬分,于是邀集了一些小伙伴,向他們宣布:“我要在我家開個舞蹈學校,我的房間就是排練廳,有想學跳舞的,就每天按規定時間到我家里來。伊莎多拉·鄧肯就是舞蹈學校的教師。”

第二天,孩子們興高采烈地來學跳舞,他們還帶來自己剛剛學會走路,甚至不會走路的弟弟妹妹。小鄧肯仿效學校的老師,按不同年齡把孩子們分成大班、小班。大班的孩子跟著她跳,小班的孩子坐在地板上搖頭甩胳膊。

外出購物的母親從集市上回來,看到家里這般熱鬧,吃驚地問:“伊莎多拉,你這是干什么呀?”

“這是我辦的舞蹈學校!”小鄧肯自豪地說。

母親笑了,說:“你教別人,那么你又從哪兒去學呀?”

“我怎么想,就怎么跳。伊莎多拉要跳伊莎多拉的舞!”小鄧肯幼稚而又認真地說。

母親聽后,很欣賞她的性格。得到母親的鼓勵,小鄧肯便開始了那終生不倦的對于舞蹈藝術的追求。她希望通過舞姿和動作表現人的真實生活,表現人類靈魂的歡樂和痛苦。

然而,貧困的生活迫使她和母親流落到芝加哥街頭。10歲的小鄧肯為了一日三餐必需的面包,受雇于一家劇院。第一次登上舞臺,老板讓身材高挑的她穿一條綴滿花邊的短裙,靠她修長的大腿來搏得觀眾的喝采。表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也受到了觀眾的歡迎。但鄧肯卻堅決拒絕再演下去,因為這不是她心目中的舞蹈藝術。

這時,芝加哥來了一個有名的劇團,它的老板戴利被認為是當時美國最藝術、最有審美能力的內行。滿懷希望的小鄧肯幾經周折登門求見。這個不懂事的小女孩以為遇上了知音,一見面就大膽地發表了一通自己的見解:“戴利先生,我有一個重要的想法要對你說,我發現了舞蹈,發現了已經失傳兩千年的這種藝術……”

誰知,戴利根本沒有興趣聽她的這番“高論”,他認為不過是一個小女孩的突發奇想。不過他倒欣賞小鄧肯的勇氣和熱情,一揮手制止小鄧肯再說下去,直截了當地問:“我這兒有個啞劇的角色,你愿意演嗎?”

小鄧肯有點茫然,但是,為了生活,為了病在小客棧的媽媽,她只好答應下來。第二天,小鄧肯便來到排練場參加排練,教練告訴她,用手使勁地按著胸口,就表示“愛’;用力拍胸,就表示“我”。鄧肯覺得這一切簡單而又滑稽可笑,根本就不是自己追求的那種表現自然與真實的美的藝術。她內心對此充滿厭惡,但是為了生存,她暫且忍受了。

為此,鄧肯痛苦極了。演出前的那天晚上,她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痛苦,獨自躺在后臺的地板上,痛苦的淚水洶涌而出,她盡情地傾瀉著。戴利問她發生了什么事,鄧肯傷心地嚷道:

“夠了!你這套鬼把戲我再也無法忍受了!”

“小姐,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戴利聳聳肩說,“我們要吃飯,因此,我們必須賺錢,懂嗎?”

“好,那我只好不在你這兒吃飯了!”鄧肯的語氣堅決。

幾天之后,小鄧肯就離開了劇團。為了追尋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開始了實現自己心目中的舞蹈藝術的歷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盘山县| 华亭县| 麦盖提县| 策勒县| 水富县| 平塘县| 中牟县| 凤凰县| 海口市| 通城县| 临武县| 慈溪市| 宿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钟祥市| 玛纳斯县| 鹰潭市| 焉耆| 宁远县| 志丹县| 新乐市| 福鼎市| 永胜县| 宾阳县| 鄂托克前旗| 神农架林区| 屏东市| 社会| 英超| 四平市| 五莲县| 自贡市| 襄城县| 抚松县| 化德县| 乌兰浩特市| 华安县| 柏乡县| 丽江市| 根河市|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