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教師的敬業精神和敬業內容
- 卓越教師(“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 4434字
- 2021-05-26 15:55:12
以前,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為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比喻為春蠶,“到底絲方盡”。說實話,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應要求我們教師要做到人們比喻的那么崇高,教育現在也不提倡教師一定要“不帶半根草去”。但是作為一名教師,敬業精神畢竟應該是人人必備的。
教育家朱熹認為:“敬業者,專心致志事其業”。教師的敬業精神是教師愛業、勤業、樂業、精業、創業的基本品質。
敬業精神的主要表現
(1)對教育工作的敬業
教育是個大工程,是面向整個社會的全方位的系統工程。教師的責任是培養理想遠大、熱愛祖國的人,追求真理、善于創新的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視野開闊、胸懷寬廣的人,知行統一、腳踏實地的人。肩負這么重要的責任,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質,要心中有桿秤——努力認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對教育工作的敬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內容。
(2)對學生的敬業
面對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對學生關注的方向已不是停留在較為單一的學習態度、知識量掌握的深度方面。對于學生的學習個性的發現,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摒棄忽視個性學習強調集體模式的應式教育,建立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強調多層次、多角度、多目標培養學生的教學機制,成為教師對學生敬業內容的新的探索方向和目標。
(3)對知識的敬業
面對當今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知識經濟時代,教師要注重對知識的更新、對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教師的繼續學習、更新知識和把握運用知識的能力是對敬業精神的一種延生和發展。教師在這一空間領域有了自己積極自由的探索,有了自己的知識積累,有了自己的教學研究,有了自己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教學傳授方法,才可以比較快的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勝任自己的教學工作。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敬業精神是我們為師的基本要求。
教師的敬業精神是教師愛業、勤業、樂業、精業、創業的基本品質。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質,而其中敬業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質。
樹立教師的敬業精神
(1)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誠心
忠誠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具有敬業精神的教師,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會主動、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都會憑借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盡職盡責,一絲不茍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2)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恒心
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自己的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既要有“十年磨一劍”的雄心,也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底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大師,無一不是潛心研究、追求卓越的敬業者。許多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不僅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贏得了人們的稱贊,而且也以持之以恒、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博得了人們的敬仰。
(3)樹立敬業精神要求教師必須有精心
培養人才是復雜的勞動,不僅需要教師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更需要教師適應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態,更新教學觀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乃至教學藝術,不滿足于陳規俗套,不滿足于現狀,不滿足于照抄照搬和“拿來主義”,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內容、創新的方法,從多維的角度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敬業精神的養成,需要社會和學校的不懈努力,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工作環境。正如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先生所言,“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
敬業精神和品質,對于教師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強烈的敬業意識和忠誠自己本職工作的事業心,敬重本職工作的責任感和成就本職工作的使命感,這是從事教師職業并堪負使命不可或缺的。
敬業是教師必須具有的品質,在教育工作中要“敬事而信”和“敬業樂群”。對于一個教師而言,要敬重教育事業,就要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耐得住寂寞。凡有成就的教師,都是從教育職業勞動中領略無窮趣味的敬業者。
教師敬業的核心內容
(1)尊重職業
尊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是教師敬業精神的首要標準,是一個教師必備的、最基本的心態。熱愛和尊重是職業成功的前提,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積極的態度,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充滿敬重的情感,才能維護它和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悅和快樂等肯定性的體驗,在職業活動中做出積極的貢獻。
(2)精通職業
每個教師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業,都希望自己的職業活動有價值、有意義,實現人生價值。而要對社會、對人民做出較大的貢獻,就必須發憤成為業務上的行家里手,駕馭、精通自己從事的專業。要在工作崗位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崗位工作能力和水平,成就自己擔負的職業,立足本職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3)獻身職業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以忘我精神獻身于崇高的職業,這是一個教師的最大幸福。教師的職業意識和責任在職業勞動中的反映,就是個人把獻身職業和做出成就看成是自己的職責、使命和責任,把它看成非這樣做不可的需要和義務。教師在職業生活中,經常感受到這種責任的存在,并在履行這種責任、使命的同時,不斷形成和發展內在的責任感、使命感并以其獻身于職業。全身心的投入職業勞動和創造,才可能是幸福、愉快和有成就的。
愛崗,敬業的意義
敬業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精神,美好的國粹。它既是教師高度的政治責任和職業責任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實現自身價值,追求人生幸福的最現實可靠的途徑。教師只有具備了敬業精神,才能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無私奉獻。眾所周知,杜甫敬業,用圣手詩筆描繪了神州的壯麗畫卷;畢升敬業,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為人類文明進步樹立了永不磨滅的豐碑;張桂梅老師敬業,雖身患絕癥,但仍然堅持耕耘在三尺講臺,用微薄的工資收入扶持著更需要幫助的莘莘學子;譚千秋敬業,用生命作支撐,舍身護住了四個孩子,自己卻現出了寶貴的生命,如此等等,盡管他們年代不同,崗位有別,年齡各異,但其身上無不貫穿著一種火熱的激情——那就是敬業的精神。
敬業,必須落實在教師認真負責、精心施教的工作態度上,必須體現在教師教書育人的過程之中。教育過程中的任何輕率、差錯和隨意性,都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甚至是終身洗刷不掉的影響。從事教師職業必須要有高度責任感,因為教師的態度關系到一大批學生的成長,肩負著黨和人民群眾的深切期望。首先,要講究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實際上是對事業、對學生的一種道德責任感。這種道德責任感越強,越能體現教師敬業的崇高境界。其次,要認真教學生做人。教學生做人,教師必須以身正人。
敬業還體現在認真傳授知識上。要教好功課,教師對每個教學環節都要精心設計,傾注大量的心血和精力。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因為教學的高質量是由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的高質量組合而成,來不得絲毫的虛假和搪塞。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教師工作認真負責的程度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正視了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珍視為人師表的這份榮耀,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贏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信賴和領導的認可,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
如何敬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偉大的時代蘊育不平凡,普通的工作中也能體現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培養敬業精神,才能無愧于偉大的時代,完成好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師的愛崗,就是熱愛教育事業,具體體現為熱愛工作和熱愛學生。熱愛工作,意味著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選擇,表現著對教育界事業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態度和決心;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會感到教育教學對他人生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他會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體驗到人生的快樂與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絢麗與精彩。
教師的敬業,就是對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具體表現為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對學生的熱情關懷、盡心盡力和無微不至。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每一個學生,不敷衍塞責;也表現為對學生的熱切關注,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設計與有效實踐;
愛崗和敬業既相互聯系,又互有區別。愛崗是敬業的前提,敬業是愛崗的體現。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會更加認真地創造性地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完成好自己的教育教學任務;一個敬業的人會在認真負責其所從事工作的過程中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快樂和幸福,從而進一步熱愛教育事業。愛崗更多是一種情感體驗,敬業更多是態度和行為體現。二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使教師在愛崗敬業的踐行中做一個幸福和快樂的人,一個有工作績效的人。
愛崗敬業需要教師自覺的踐行。愛崗在踐行過程中體驗,敬業在踐行過程中展現。教師在認真踏實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收獲的幸福,進而提高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熱情,加深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反之,對教育教學的熱愛又會使教師更加珍惜其工作,更加認真地對待他的工作,更加細心地呵護他的學生。
教師高素質的發展
(1)要善于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
要向前人學習、向同時代的人學習,特別要向同事學習;要學習他人的理論;要不斷積累,及時梳理,將各種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點。
(2)要勇于探索,不斷地超越自己
要深入研究生的成長規律和特點,研究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也要研究自身成長的規律和特點,尋求優質教育和高效教學的模式和自身成長的途徑。
(3)要勤于反思,不斷地完善自己
要及時地、深入地反思自己的語言、行動、經驗、思想,在反思中不斷地提程式自己。
(4)要敢想敢做,不斷地形成自己
在敢于突破既有的思維模式,勇于實踐自己的靈感和思想,在創造性的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
營造環境,“養吾浩然之氣”
人際交往是現代人生存的重要條件。一個教師如果不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確實難于在學校和社會立足。然而過分地注重人際關系也是有害的。因為有些交際可以鼓舞士氣,似加油站;而有些交際則格調較低,如果陷在其中,不僅浪費時間,也消磨斗志,生出許多貪利盲從之心。
因此,教師要保持開朗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態,在努力適應環境的同時,要改造環境,努力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一種工作環境,爭取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工作、思考和創造上,這樣不但會有益于教師自身的發展,也有益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愛崗敬業是一名教師需具備的最基本的師德修養,要是連老師都不是心甘情愿地為教育事業出一份力,那我們的學生又怎么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呢?只有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言傳身教,樹立起師德意識,才能完成教育新一代的神圣使命,才能不辱教師這一神圣而崇高的職業,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人生價值。因此,我們要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精神,做一名愛崗敬業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