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農村小學生勞動素質教育指導

五、六十年代,一提到“農村孩子”,給人印象是“樸實、勤勞”。那時,幾乎所有的農村小學生都會干家務活,平時一放學和星期日,有的提著籃、背著筐、拿著鐮刀去割草,有的喂雞鴨放牛羊,有的還參加一些農田勞動。“勞動光榮”思想在社會上很盛行。

八十年代以來,一方面由于教育發展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一方面重文輕勞思想作祟,社會上、農村中普遍存在著一股“望子成龍”、“跳農門”思潮。學校受應試教育束縛,明顯存在片面講分數、追求升學率傾向,忽視學生勞動教育。這個時期,農村小學生的勞動觀念明顯淡化,不愛勞動、害怕勞動現象很普遍。

進入九十年代,不論是杜會輿論導向,還是教育部門對勞動教育宣傳、領導力度都是不夠的。學校對于勞動教育往往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農村小學生大多又是獨生子女,家庭過分溺愛,滋長了他們“驕”“嬌”兩氣。隨著農村經濟模式變化,相當一部分家長中存在不愛農、不學農、不務農的現象,對農村小學生影響很大,使農村小學生普遍缺乏艱苦生活環境的磨煉,缺少吃苦耐勞和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少農村小學生也養成了講吃穿、亂花錢、不愛惜勞動成果,不愛護公共財物和好逸惡勞等不良習慣,不參加或很少參加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有的甚至連生活自理的簡單勞動也依賴父母。

農村廣闊天地曾滋潤、養育了一批批樸實、勤勞的農家孩子。然而,目前農村小學生不愛農村,勞動習慣差,自理能力和簡單勞動技能低下的情況比較嚴重。發現如下幾種令人擔憂的趨勢:

(1)隨著年齡增大,年級升高,小學生勞動習慣養成程度并非是成同步發展,而是相反;

(2)農村小學生對各類勞動參與率低,且參加情況差異大,越是辛苦花力氣的勞動參與率越低;

(3)環境變化起著一定熏染作用。搬遷到城鎮的農村小學生,由于勞動內容、場所減少,勞動習慣養成更差,極少參加家務勞動,簡單生產勞動基本不參加。

綜合上述,學校必須采取切實可行措施。結合正面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努力去改觀這種現狀。

加強農村小學生勞動教育的對策

(1)要重視對社會現代化過程中的勞動教育新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在21世紀到來之際,教育和各種培訓已成為發展的首要推動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一書中,認為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的學習能力來重新設計、重新組織。這四種學習將是每個人一生中的知識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他們之間有許多連接、交叉和交流點,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正規教育僅僅是或主要是針對學會認知,較少針對學會做事。而另外兩種學習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有時也被看作是前兩種學習的一種自然而然的延伸。

當前,我們要切實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既要讓小學生認識勞動的意義目的,懂得“勞動創造財富”,“勞動創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理,又應讓他們知曉勞動分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兩大類。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勞動的含義也發生著變化,勞動不再是謀生一種手段。體力勞動的強度日益減輕,單純的體力勞動正在被更帶有知識性和腦力性的生產勞動所取代,但不管是勞動形式變化,還是勞動價值的變化,社會現代化既需要培養大批掌握先進科學知識和技術的人才,但無論如何也不能缺少大批的工人、農民,不能缺少大批的熱愛勞動、具有較高勞動技能的普通勞動者。從我國國情來分析,更是如此。

因此,我們必須組織和指導好農村小學生經常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公益服務、簡單生產和科技勞動,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磨煉意志,增強體質,陶冶情趣,增強集體主義意識,培養自力更生和創造精神。

(2)勞動教育要體現知行結合原則,特別要重視體驗教育。學校要加強勞動教育的力度,明確勞動教育任務、目標,開設好勞動教育課。

教育和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觀點,良好勞動習慣,熱愛農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還要讓小學生明白新農村建設需要一代具有一定科學技術、勞動技能的新型勞動者。在成才過程中,勞動是必修課。

要注意優化勞動教育環境,如在餐廳醒目的地方,張掛一些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杜絕浪費”等有教育意義的宣傳標牌,經常展示一些農村小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和校園勞動的照片,起到宣傳作用。

還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勞動教畜資源,加強勞動基地建設,開展好勞動實踐活動。這對鄉鎮農村學校來說應該不是太難的事。

我們還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訪形式,指導家長如何培養小學生勞動習慣,安排好自己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和一些簡單生產勞動,我們還開展“當勞動小主人”活動,教育和要求小學生自己事自己做,自己東西自己洗。

學校還經常組織一些校園勞動,如辟出一些綠化地交給小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采購樹苗和花種,親自動手種植、澆水、管理,命名為少年林等。對沒有成活小樹,他們還會分析原因,到第二年的植樹節,他們就會及時補種。這些小學生有空就去觀看親手種植的小樹和盆花,心里甜滋滋的,真正感受到了勞動的歡樂和幸福。

通過這些勞動教育和實踐活動,使農村小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熏陶、情感交融、意志培養、知識積累、技能互補。

(3)勞動教育要注意針對性、艱苦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結合。根據市情、縣情、鄉情,學校可以自編一些勞動教育鄉土教材,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在進行勞動教育過程中,要根據農村小學生不同年齡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采的“趣味型”“知識型”和“艱苦型”相結合的勞動競賽。

如進行穿衣服、系鞋帶、洗手絹、洗衣服、穿針線、釘紐扣、包書皮等生活自理技能表演;進行剝豆、削土豆皮、削水果皮、包水餃等家務勞動比賽;進行挖坑種樹、挑土負重簡單生產勞動競賽;還可開展一些如“小制作”“小發明”等科技勞動競賽。同時,評選出一批勞動小能手起示范表率作用。特別是小學生的勞動成果獲獎或予以認可后,他們喜悅的心情無法形容。小學生興趣和積極性都很高,有的回家就練,手剝疼了也不叫苦。這樣既有利于變被動勞動為自覺勞動,又有利于堅強毅力的培養,提高了小學生動腦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同時又促進了勞動教育發展。

(4)要通過立法等手段,保證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參與對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有必要制訂勞動教育法規,促進我國的勞動教育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展。學校應堅持勞動教育制度化,建立勞動檢查、總結、評比制度,制訂好切實可行的考評方案,定期對學生勞動認識、勞動態度、勞動實踐、勞動習慣、勞動成果進行考核鑒定,并將勞動教育達成度作為班級評先和個人操行評定、三好學生評定基本依據之一。學校要經常分析研究勞動教育開展情況,不斷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以利進一步改革和深化勞動教育。

人類離不開勞動,社會發展離不開勞動。即使國家進入到現代化程度很高階段,也同樣離不開勞動。所以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勞動是立國之本;對于個人來說,勞動是成人之本,成才之本。從我國國情分析,農村學生始終占全國青少年的絕大多數,因此,加強農村小學生勞動教育和管理,提高他們的勞動素質,是現代教育需要,是現代化建設需要,是21世紀需要,是農村學校當務之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灯塔市| 陈巴尔虎旗| 天全县| 福泉市| 千阳县| 黔西县| 石门县| 宜丰县| 偏关县| 定结县| 弋阳县| 会宁县| 建阳市| 合作市| 海淀区| 洪湖市| 银川市| 靖边县| 中西区| 天门市| 清涧县| 涿州市| 禹城市| 永丰县| 南华县| 长治市| 仪征市| 个旧市| 酉阳| 永春县| 内黄县| 长沙市| 郓城县| 成武县| 天台县| 龙山县| 安阳市| 平度市| 宁城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