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學生“孝敬父母”的習慣培養(yǎng)
- 學生熱愛父母教育
-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 2252字
- 2021-05-24 17:23:17
人生于世,長于世,緣于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教給我們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辛勤養(yǎng)育之恩,終生難以回報。所以說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
近年來,我國已有5000多萬獨生子女,這一特殊歷史條件條件產生的特殊群體,受到來自家庭的過分愛護與保護。越來越多的長輩把孩子捧為“小太陽”、“小公主”,這些“過度”的愛,使大部分孩子變的驕奢任性,缺乏自理能力,缺少理解心、孝敬心和責任心,他們不知父母工作之艱辛,不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一些孩子認為父母為自己服務是應該的,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也是順理成章的。孩子的這些言行,使我們驚呼:現(xiàn)在該是猛醒的時候了,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教育如果還不擺到議事日程,那么,我們現(xiàn)在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將會在素質方面大打折扣,難以接受21世紀的挑戰(zhàn)。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孝敬父母的好品德。
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1)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要懂得體貼父母,中國古代有句話,叫作:“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就是說,當子女的要節(jié)約一些,省儉一點,這樣就能有充分的物力來贍養(yǎng)自己的父母。雖然,現(xiàn)在的父母絕大多數(shù)都不需要子女贍養(yǎng),但需要子女對父母的體貼與理解。現(xiàn)在一些學生不顧家庭經濟條件,電視廣告上最新推出什么,他們就攀比著吃喝什么,什么最流行,他們就穿什么;什么最高檔,他們便用什么。用父母的血汗錢為自己買面子,給同學點歌,慶賀生日party……一些工薪階層的父母為了滿足孩子的欲望只得勒緊褲帶,那些虧損企業(yè)提前下崗的學生父母更是苦不堪言。那些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怎么會從心底里孝敬父母呢?
為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說得越具體越好,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得來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針對這一現(xiàn)象,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參與體驗。如“陪爸爸媽媽上一天班”、共建“文明新風點”、“兒童苗苗團”、“百工后代在行動”、“假日圖書交流市場”等。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去體驗感受“孝敬教育”。
(2)從小事訓練培養(yǎng)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yōu)楹⒆拥膶嶋H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擺筷子。
要激勵學生多做家務,學會關心父母。現(xiàn)在的父母為了子女更專心于學業(yè)上的競爭、包攬了一切家務,以至于大多數(shù)學生“高分低能”,自理能力弱,有些學生習慣于父母對自己的悉心照顧,卻很少關心整日為自己操勞的父母。為了促使學生將孝敬父母的道德觀念轉變?yōu)殛P心父母的道德行為,讓“孝”與“敬”能真正落到實處,針對這點,可以讓學生在家操行“一日規(guī)”,其中包括每天早起必須自己疊被,自己收拾房間,自己燒早餐。還有必須自己動手刷鞋、洗襪子和內衣褲。周末時間可以幫父母買菜,打掃家庭衛(wèi)生。在暑假里,教師可以精心設計了假期作文題,如《我給媽媽當幫手》、《我學會了……》、《今天,自己也露一手》。目的在于讓學生寫自己親手做的事、親身經歷與感受。根據(jù)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于孩子養(yǎng)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于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yǎng)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3)要以身作則,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tài)度的影響。
有一個故事是值得借鑒的,從前有一對中年夫婦對年邁的父母很不孝順,他們把老人攆到一間破舊的小屋里居住,每頓飯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東西給老人。一天,他們看到自己的兒子在雕刻一塊木頭,就問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說:“刻木碗,等你們年紀大時好用。”這對中年夫婦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請回正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東西給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轉變了對他們的態(tài)度,從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現(xiàn)在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有些中年夫妻不僅不照顧自己的父母,反而千方百計“刮”老人們的財物,這給自己孩子的影響更不好了。
因此,我們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決不能添了孩子就忘了父母。如果說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么在休假日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長時久,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yǎng)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作為學生,我們目前一般還不具備經濟能力,孝敬父母應主要體現(xiàn)在精神上。父母含辛茹苦供養(yǎng)我們讀書,我們應認真學習,這是對父母最好的慰籍和報答,另外我們也可以多和父母交流、溝通,相互理解,從小就體貼父母,善待父母,孝敬父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呱呱落地的嬰兒,到天真浪漫的少年,再到意氣風發(fā)的青年,為撫養(yǎng)我們,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我國法律所規(guī)定的義務。讓我們牢記:孝敬父母,天經地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