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兒童的世界
- 感悟:世界最佳哲理美文精華(第三卷)
- 馬良主編
- 732字
- 2021-05-27 18:00:34
——[美國]雷切爾·卡森
兒童的世界絢麗多彩,有著許多驚人的發(fā)現(xiàn)和無比的興奮。可是對我們多數(shù)人來說,這種銳利的目光,愛一切美麗的和令人敬畏的事物的天性,等不到成年就已經(jīng)遲鈍,甚至喪失殆盡,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我知道掌管天下兒童洗禮的是一位好心的天使。假如我能對她有所要求的話,我倒有這么一個希望:請她賦予世間的兒童以新奇感——無可摧毀的、能伴隨他們終身的新奇感,并使它成為萬靈的解藥。有了它他們在以后的歲月中就會永遠陶醉在新奇之中,不致產(chǎn)生厭倦感,不至勞心費神于世俗的偏見上,不至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如果要保持一個兒童終身的新奇感而又沒有天使的恩惠,那么至少需要有一個能同他共享新奇感的成年人和他做伴,并且跟他一起不斷去發(fā)現(xiàn)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的一切歡樂刺激和神秘。而多數(shù)父母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他們一方面既要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適應世界、感覺世界、要求世界的各種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又要承受著復雜的物質(zhì)世界對他們的沖擊,這個世界的生活形形色色,他們自己都感到生疏,好像沒有理出頭緒、弄個明白。他們無奈地舉起白旗:“我該用什么辦法教我的孩子認識大自然?唉?我自己都常把兩種動植物搞混淆呢?”
父母們應該有這樣一個共識,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好感覺比灌輸孩子知識要重要得多。如果說事實等于種子,以后會萌發(fā)知識和智慧,那么,激情以及感官得到的印象就等于肥沃的土壤,是種子賴以生存的基地。童年早期是準備土壤的時期。一旦喚起了種種感情——美感、對新鮮事物和未知事物的興奮感、同情心、惻隱之心、感激之心、愛慕之心……那么,我們就有希望獲得引起感情反應的事物的知識。而這種知識一旦獲得,就有深遠的意義。這種培養(yǎng)實際是為孩子獲取知識架橋鋪路,它的作用是使孩子過早掌握那些死知識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