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克勒爾(1852—1908),法國物理學家。因發現天然鈾元素的放射性,與居里夫婦同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貝克勒爾出生于法國巴黎,1872年就讀巴黎理工大學,獲工程師職位,曾在巴黎自然博物館、巴黎理工大學任物理學教授。
貝克勒爾在光學、磁學等方面進行過大量研究工作。一次,倫琴博士發現X射線的論文深深地吸引了他。長期對光的研究使他產生了大膽的設想:如果我用太陽光代替陰極線,照到一種也可以出現熒光的物質上,熒光物質能否產生類似X射線的新放射線?
分析了許多物質后,他找到了化學性質較活潑的鈾化物。他把一種鈾化物作為熒光物質放在用黑紙包著的膠片感光板上,然后用日光照射,不出所料,底片顯像后果然留下了鈾化物的黑影。他非常驚喜,但又覺得這個實驗結果似乎不夠嚴謹,因為實驗的設計有些不合邏輯的地方。他知道一個新發現需要多次試驗才能證實。新的發現促使他準備繼續實驗,可是天公不作美,一連幾天陰雨綿綿。沒有太陽就無法實驗,他只好把準備做實驗用的幾張底片用黑紙包好,放在抽屜里。他隨手拿了一把鑰匙壓在上面防止紙包散開,而做實驗用的鈾化物就放在旁邊。
一連幾天過去了,天氣放晴,太陽終于露出面孔。貝克勒爾開始準備繼續實驗,他先檢查原來的底片是否會漏光。底片沖出來令他大吃一驚:包好的底片已經感光了,而且上面清清楚楚地印有一把鑰匙的影子。這真是不可思議的怪事!底片的感光明顯與太陽光無關,這證明貝克勒爾原先的設想有問題,他為初衷的失敗而懊喪。然而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底片感光究竟是為什么?貝克勒爾苦苦思索卻找不到原因,他還不知道一項偉大的人類發現正等待著他去揭示。
貝克勒爾調整了思路,重新分析一切有關的因素。他終于發現鈾化物的放射性是他要研究的新課題。于是新的實驗思路形成了。
貝克勒爾對鈾化物的放射性進行了確認,隨后對各類鈾化物及其放射性進行了反復比對,最后終于測定出放射性的強度與鈾化物中的鈾的含量成正比。貝克勒爾得出了鈾具有天然放射性的結論。1903年,他因發現了天然物質的放射性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