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岳飛
- 世界軍事百科(修訂本)之十六:軍事英雄
- 林之滿編著
- 3690字
- 2021-05-28 14:07:09
1.苦練殺敵本領
宋朝時候,北方的女真族建立的金國常常出兵南侵,宋朝的皇帝逃跑,金兵擾得老百姓很不安寧,過不上太平日子了。
眼看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岳飛心里極不平靜。他立志要學好武藝,鍛煉身體,趕走金兵,平定天下。于是拜當時有名的軍事家周侗做老師,學習耍刀弄劍、騎馬射箭和行軍布陣的本領。
每天天沒亮,岳飛就起床到樹林里去鍛煉。耍一陣刀,舉一陣大石頭,隨后又拿楊柳條兒作箭靶,練習射箭。這楊柳條常隨風飄動,要打中,可不容易,但岳飛心懷大志;一心報國,天天堅持練,終于能射中飄動的柳條了,在以后的作戰中,他箭無虛發。由于岳飛的勤學苦練,身體結實了,武藝精湛了。周侗很喜歡岳飛,還把自己心愛的兩張弓送給了他。
后來,岳飛參了軍,領導軍隊打仗十分勇敢,軍隊被人稱“岳家軍”,經常打勝仗。金兵一聽說“岳家軍”來了,都嚇得膽戰心驚,望風而逃。
2.活用陣圖
宋宣和4年,年僅19歲的岳飛應募從軍。由于他自幼好讀兵書,又練得一身武藝,所以在血雨腥風的戰場上,顯示了他卓越的指揮才能。
擔任東京留守的老將宗澤非常欣賞他,把自己作戰的“陣圖”授給了他。但是,岳飛深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用兵之道不在于機械地照搬別人的“陣圖”,而是要用心鉆研實際作戰的戰法。他很感激宗澤的好意,但也直言不諱地說:“帶兵打仗用陣法是常有之事,關鍵在于用法之人的妙用上。而不能照搬陣法。”聽了岳飛的話,宗譯連連點頭稱是。
正因為岳飛堅持從實際情況出發,機動靈活地指揮戰斗,所以他用兵常出奇制勝,在抗金斗爭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3.妙計擒義軍
宋紹興3年,岳飛奉命前往吉州征剿農民起義軍。
當地的義軍營寨很多,岳飛采用策略,切斷各營寨間的通道,集中兵力,猛攻一寨,這樣大部分營寨相繼攻破了,只剩下義軍首領李滿的大寨還在抵抗。
李滿的營寨設在一個懸崖洞內,岸高百仞,極難攀登,稱為固石洞。李滿率眾多義軍及家屬屯居洞中,并聚集了大量的糧米。如果官軍圍而不攻,很難熬過起義軍。
岳飛察看了地形后,想了一條妙計,決定用計策來破李滿的營寨。他讓人制作了8座木橋,靠在岸邊,每天派一批士兵向上攀登。
守衛洞口的義軍等官軍接近石洞時,就將大量檑木和炮石投擲下來。官軍頭天受阻,第二天又派一批士兵攀登。就這樣日復一日的堅持、相持,義軍能夠投擲的木石差不多用光了。
這時,岳飛傳令部隊發起總攻,他派先鋒部隊用盾牌擋住山上滾落的木頭和石塊,全副武裝的士兵緊隨其后,因為義軍山上的石頭、木頭在頭幾天已經投擲完了,沒有東西可以打擊岳家軍,岳家軍終于攀上洞口,將李滿等人抓獲,共俘虜義軍士兵及家屬2萬多人,岳飛全勝而歸。
岳飛在攻克固石洞的戰役中,在地形不利的情況下,施以耗敵用以投擲的木石的戰術,先緩后急,拿下了敵寨。
4.“以敵制敵”計
宋孝宗時,楊么聚眾造反,占據洞庭湖,岳飛奉命與他作戰。岳飛的部下都是西北人,不善于水戰。
岳飛大軍一到,先派使者去招安。于是楊么的同黨黃佐投降了岳飛。岳飛只身一人騎馬來到黃佐部隊中,對黃佐十分客氣,他拍著黃佐的背說:“你能分辨是非歸順,這很好,如果你能夠立功,封侯是不在話下的。現在有一次機會,我想派你到洞庭湖中,去看其他的人,能捉來的就捉來,可以勸降的就招安,你看怎么樣?”黃佐十分感動,流著淚發誓,要以死相報。接著黃佐襲擊了周倫的營寨,殺死周倫,擒拿了他的統制陳貴等人。
當時樞密使張浚在督江淮領軍打仗,不久,被朝廷召回朝,商議秋季防務的事,張浚令人叫來岳飛商議軍情。張浚怕一時難以解決這里的戰事,想等來年再戰。岳飛說:“如果用官軍打水寇很難,因為我帶來的軍士不善水戰,而我用水寇攻打水寇則容易。水戰,是我們的短處,敵人的長處,以我之短攻敵之長,所以難于取勝。如果利用敵人的將領,指揮敵人的兵卒,就等于削去了敵人的手足,再去離間敵人的心腹,使他孤立無援,然后用官軍乘機出擊,八天之內,肯定會將敵人首領全部俘獲。”張浚聽后十分高興,同意了他的計劃。
于是,岳飛到了鼎州,這時,黃佐領楊欽來投降。岳飛大喜,說:“楊欽驍勇強悍,他既然來投降,敵寇的核心就崩潰了。”岳飛上表,朝廷授給楊欽武義大夫之名,禮遇十分優厚。楊欽感恩涕零。岳飛又派楊欽回洞庭湖,兩天之后,楊欽又說服了金琮、劉銑等人來投降。
公元1135年6月,岳飛奉南宋朝廷之命,率兵圍攻洞庭湖農民起義軍的水寨。如何使數萬大軍渡水進攻?岳飛心生一計,決心在洞庭湖上闖出一條路。
岳飛找到一處水淺的地方,選擇20名最會叫罵的士兵,晝夜不停地在這里狂喊,用以激怒義軍官兵。與此同時,岳飛命其士兵在上游投放大量的草木,這些草木順流而下,漂集到這里。
義軍的官兵聽到叫罵后,果然怒不可遏,爭相往叫罵處投擲石塊,以出被辱之氣。可沒想到正中岳飛的計策,投下的石塊恰好把漂集的草木壓住,時間一長,就鋪成一條草木瓦石的路。岳飛率軍如履平地,殺進水寨,起義軍首領被擒,起義遭到失敗。
5.談馬喻才
在下面這個故事中,岳飛借“馬材”暗喻“人才”,其核心是說要“愛惜人才”。岳飛和宋高宗二人對話都沒有直截了當地說出這句話,但對話中已包含了這方面的意思。
這一天,抗金英雄岳飛從前線返回京城,隨即便到宮闕朝見宋高宗。
宋高宗問岳飛:“元帥最近得到好馬了嗎?”岳飛回答說:“稟告圣上,臣過去倒是有兩匹好馬,每天吃料飲水都要比一般的馬多幾倍,而且吃東西很挑剔,稍有點臟的東西都不吃。這兩匹馬雖說吃得多又挑剔,但跑起來不是一般馬可以相比。當我從早晨騎馬出發,初看那馬跑得不算快,漸漸地越跑越快,等到跑上180里時,猶如騰云駕霧,風馳電掣一般。即使到了中午,那馬仍然后勁十足,從中午到接近黃昏,也還能跑200里。到目的地后,卸下鞍甲,那馬既不喘氣,也不冒汗。良駒真可算得上是致遠之材,可托重任。”接著,他又說:“唉,真可惜這兩匹馬都相繼死去。而今我騎這匹馬,也算是將就,吃東西總不挑剔。但跑起來就大不一樣,我還沒坐穩,它就開始逞能,初跑得很快,可是還沒有跑上百里就沒勁了,而且氣喘吁吁,滿身大汗。這種馬在吃東西方面很容易滿足,然而喜歡逞能,沒有后勁,不過是駑鈍之材而已!”
宋高宗聽完岳飛一席話,知道是以馬暗喻人才,便連連點頭,并稱贊說:“愛卿說得太好了!良馬消耗大是應該的,這就是‘正取而大受’的道理。”
6.將計就計放敵奸
南宋紹興元年,宋榮州團練史曹成不受朝廷節制,擁兵7萬反叛。宋廷命神武副軍都統制岳飛率兵12萬前往征討。
岳飛進入賀州境內,士兵抓到了一名曹成派出的間諜,把他綁縛在岳飛的軍帳外。岳飛知道后,心生一計。假裝出帳調遣軍糧,管糧的官吏為難地說:“軍糧已用盡了,如何是好?”岳飛假裝說道:“既然如此,暫時撤回到茶陵去。”說完后像剛剛發現綁在軍帳外的間諜,做出因泄露機密而后悔的樣子,跺著腳走進帳內。暗地里卻命人把那個間諜放掉了。
間諜興奮異常,慶幸自己得消息而且逃了出來,一路小跑回到曹營,向曹成報告了岳飛將撤軍的情報。曹成正苦于無計可施,一聽這個情報,喜于言表,決定第二天乘勢追擊岳飛的軍隊。岳飛則命士兵拂曉前在草墊子上急匆匆地吃了早飯,然后悄悄地繞過山嶺,天沒亮就趕到了曹成駐軍的太平場,突然向曹成的營寨發起了進攻。曹成企圖憑借險要的地形來抵抗岳飛的軍隊,但岳飛指揮士兵全力攻打,將曹成軍隊打得全面潰散。
7.精忠報國不屈冤死
后來金軍大舉南侵,岳飛在對金作戰中屢建奇功,打贏了很多著名的戰斗。
可是當時的皇帝軟弱無能,政權都落在秦檜這個大奸臣手中,岳飛心中非常抑郁。1139年,宋高宗與秦檜不顧岳飛等抗戰派的反對而接受了屈辱的議和條件,岳飛上書痛斥秦檜“誤國”。秦檜懷恨在心,一直想除掉岳飛。1140年5月,金國撕毀和約,由金兀術帶兵南下,大舉進犯,很快就占領了中原和陜西地區。金兵的毀約激怒了朝廷里的愛國將領,他們奮起抗戰,打得金軍損兵折將,大敗而逃。岳飛率領他的岳家軍跟金兀術在郾城決戰,戰斗從下午一直打到天黑,鮮血都流成了河,呼喊聲、打殺聲響徹云霄,岳家軍個個勇猛異常,以一當十,打得金軍落荒而逃,損失了十幾萬人馬。岳飛取得了郾城大捷,岳家軍也達到了空前的強大。
正當岳家軍連戰連勝,決心從頭收復舊河山時,南宋王朝卻急著用“金字牌”送來密旨,要岳飛撤兵回朝,岳飛不想撤兵,就寫了奏章給宋高宗,但是竟連接到12道金牌,要他必須撤兵。岳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收復回來的河山馬上就要毀于一旦,痛心疾首,熱淚橫流,向著天空大聲的呼喊:“蒼天!10年的努力就要葬送了,以后我們怎樣才能收復失去的家園呀!”
岳飛回朝之后,秦檜想方設法要害死岳飛。他先解除了岳飛的兵權,然后給岳飛編造了許多罪狀,其中一條是企圖謀反,把岳飛關到獄中。秦檜指使御中丞何鑄審理此案,嚴刑逼供。當何鑄看到岳飛背上有其母針刺的“精忠報國”4個大字時,受到良心的譴責,他建議大敵當前,不要殺害大將。秦檜大怒,又讓他的親信對岳飛嚴刑逼供,想屈打成招,但岳飛大義凜然,最后也沒招供。老奸巨猾的秦檜聽了陰險毒辣的老婆王氏的話,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和他的兒子岳云秘密殺死在風波亭上。
人們為了紀念抗金英雄岳飛,在杭州西湖岸邊修了岳飛廟,后來又有人用生鐵鑄了秦檜與王氏等4個奸臣的跪像,讓他們永遠跪在岳飛墓前請罪,受世人的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