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輯一 《楚辭》《文選》,辭賦當先

“離騷”究竟啥意思

《四庫總目·集部》中的第一類,是“楚辭類”。我們知道,最早創作楚辭的是楚國詩人屈原,他在楚地民歌基礎上,創制了這種詩歌體裁。

不過從屈原嘴里,從沒吐過“楚辭”這個詞兒。最早提到楚辭的,應是司馬遷。他在《史記·酷吏列傳》中說,會稽人朱買臣讀書多,“以楚辭與助俱幸”。“助”即莊助,憑借著楚辭,朱買臣與莊助一同受到漢武帝寵幸。大概因為朱買臣是“楚士”,熟悉楚音,能為武帝解說楚辭吧?這是“楚辭”一詞頭一回出現在文獻中。

一開始,楚辭都是單篇流傳的。到了漢代,學者劉向把單篇的楚辭作品收集起來,編為一集,便以《楚辭》命名。內中共收楚辭作品十六篇,包括屈原的七篇,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另有宋玉的《九辯》《招魂》和景差的《大招》。漢代的則有賈誼、淮南小山、東方朔等人的作品。劉向自己作的《九嘆》也收在內。

只是劉向《楚辭》已經失傳,今天見到的最早楚辭專集,是漢代王逸編纂的《楚辭章句》,那是以劉向《楚辭》為基礎,加上王逸自己的一篇《九思》和班固的兩篇敘組成。——所謂“章句”,就是逐章逐句講解的意思。

到了宋代,又有兩部楚辭專集出現:一部是洪興祖的《楚辭補注》,一部是朱熹的《楚辭集注》。洪氏《補注》以王逸的《章句》為基礎,補充了大量注文。朱氏《集注》也以王逸《章句》為依據,篇目有所增刪。——“集注”就是匯集各家注釋的意思。

舉個例子,看看王逸、洪興祖和朱熹這三位是如何解釋“離騷”一詞的。——《離騷》在王逸《章句》中題為《離騷經》。王逸則在序言中解釋說:“離,別也;騷,愁也;經,徑也。”照他的理解,“離騷經”就是“徑直宣泄因離別而產生的憂愁”。

《楚辭集注》書影

洪興祖的《補注》引班固的解釋,駁斥王逸的說法,認為“離,猶遭也”;“離騷”就是遭遇煩憂的意思。他還糾正王逸對“經”的解釋,認為“經”字是后人加的,有尊為經典的意思。

朱熹的《集注》如何處理呢?他照抄王逸的序言,卻刪掉王逸對“離騷經”的注解,保留了洪注中引用的班固和顏師古的解釋:

班孟堅曰:“離,猶遭也。”顏師古云:“擾動曰騷。”洪(興祖)曰:“其謂之經,蓋后世之士,祖述其詞,尊而名之耳,非(屈)原本意也。”

◎班孟堅:班固。孟堅是他的表字。離:通“罹”,遭遇。◎顏師古:唐代學者,對經學、史學都有研究。擾動:騷動,騷亂。這里當指內心的煩憂。◎祖述:闡述,發揚。

別以為“集注”就是東抄西抄;對前人的注釋,保留哪些,刪去哪些,朱熹都經過審慎的思考,有著自己的判斷。他自己雖然沒說一句話,可他的意見,就包含在取舍之間呢。

不過對“離騷”含義的辯論還沒完。近代學者就提出,“離騷”應為歌曲名,又作“勞商”,其實就是“牢騷”的意思。——眾說紛紜,你贊同哪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阿克| 勐海县| 静海县| 新源县| 宜城市| 保德县| 日喀则市| 万年县| 吉隆县| 涞源县| 山东省| 鹤峰县| 合阳县| 宁城县| 兴和县| 土默特左旗| 盐山县| 临清市| 洪雅县| 当雄县| 长顺县| 涞水县| 屏东市| 尼勒克县| 石楼县| 太保市| 象州县| 驻马店市| 九寨沟县| 县级市| 茶陵县| 鸡东县| 阳泉市| 和硕县| 广水市| 呼和浩特市| 天峻县| 奉贤区| 来宾市| 林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