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一冊):儒家經典
- 侯會
- 11字
- 2021-05-14 17:11:01
前言
莊重儒典,輕松閱讀
“讀經”“念經”各不同
在傳統的四部典籍中,“經”部居首,專錄儒家經典。而讀經,也正是研習國學的重頭科目。
“讀經”可不是“念經”——“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念的是佛經,屬于“翻譯作品”。“經”的概念其實是地道的“國貨”。“經”字的本義,是布帛的縱線,因其綿綿不絕,便有了長久之義。人們取其象征意義,用來稱呼典范之作,有真理長存的意思。
荀子勸人讀書,就說“始乎誦‘經’,終乎讀《禮》”,他所說的“經”,是指《詩經》《尚書》等儒家經典。在佛教傳入之前,一提“經”,專指儒家經典。
佛教的傳入約在西漢末年。和尚們見儒學典籍稱“經”,頗有“高大上”的意味,便也借用“經”來稱呼佛學典籍:《金剛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名稱,便是這么來的。比起儒典稱“經”,要晚上好幾個世紀呢。
你也稱“經”,我也稱“經”,怎么區分呢?習慣上,人們把誦讀儒經稱為“讀經”,也就是通過朗讀或默誦,將書中道理理解后牢記于心;而“念經”則指佛教徒念誦佛經,口中喃喃有聲,有時還敲著木魚……
“經”有兩種,研習方法各有不同,朋友們不要搞混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