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勞動合同法新解讀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920字
  • 2021-05-17 10:46:11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1999年9月23日 國稅發〔1999〕178號)

近接一些地區請示,要求對企業在改組、改制或減員增效過程中解除職工的勞動合同而支付給被解聘職工的一次性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政策問題加以明確。經研究,現規定如下:

、對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考慮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進行平均。具體平均辦法為: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按照上述方法計算的個人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應納的個人所得稅稅款,由支付單位在支付時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內繳入國庫。

、個人按國家和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基金在計稅時應予以扣除。

解讀與應用

此處所稱應予扣除的實際繳納的“四金”,是指個人在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時,按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比例實際繳納的“四金”,在計稅時應據實扣除。個人在取得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時未實際繳納的“四金”以及以后實際繳納的“四金”,不得在計算一次性經濟補償金應納的個人所得稅時扣除。

、個人在解除勞動合同后又再次任職、受雇的,對個人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不再與再次任職、受雇的工資、薪金所得合并計算補繳個人所得稅。

、本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執行,此前規定與本通知規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執行。


[1]本規定已被2007年1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關于公布勞動和社會保障規章清理結果的通知》列為擬修訂的部門規章范圍。

[3]本規定已被2007年1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關于公布勞動和社會保障規章清理結果的通知》列為擬修訂的部門規章范圍。

[4]本規定已被2007年11月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布的《關于公布勞動和社會保障規章清理結果的通知》列為擬修訂的部門規章范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高雄市| 左权县| 潼南县| 将乐县| 洮南市| 衢州市| 富顺县| 内丘县| 卫辉市| 增城市| 武隆县| 隆昌县| 马公市| 全南县| 始兴县| 胶南市| 郁南县| 北碚区| 东乡县| 九寨沟县| 通辽市| 鄱阳县| 河源市| 宜兰市| 格尔木市| 通河县| 宝清县| 涿鹿县| 铁岭县| 徐汇区| 紫云| 清徐县| 贵德县| 卓资县| 紫阳县| 延长县| 剑阁县| 宁德市| 怀宁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