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適用指導與疑難注解
- 馮江
- 679字
- 2021-05-12 17:35:21
·條文注釋
第一百三十三條的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任何人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而造成重大事故都可以構成本罪,包括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但不包括鐵路交通和航空交通(后者分別適用于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構成本罪的主觀條件是行為人因為過失而造成重大事故;如果是出于故意,則適用于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或第二百三十四條的規定。構成本罪的客觀條件是行為人實施了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并且造成了重大事故。這里的“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是指《道路交通安全法》[40]、《道路運輸條例》[41]、《海上交通安全法》[42]、《內河交通管理條例》[43]、《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44] 以及其他有關交通運輸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是否造成重大事故,是區分交通肇事罪與一般交通事故的主要標準。重大事故有兩種情形:(1)致人重傷或死亡;(2)造成公私財產重大損失。這里的“重傷”適用刑法第九十五條的規定;具體的鑒定標準依照2014年1月1日起實施的《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準》[45]。評估重大事故的具體量化標準、“肇事后逃逸”的認定、“特別惡劣情節”的標準、共犯的認定等等,詳見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0]33號”《解釋》。
需要注意的是:
(1)如果行為人沒有造成重大事故而逃逸,則不適用本條規定;但可以作為行政處罰的從重情節。
(2)如果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轉移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則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3)“法釋[2000]33號”《解釋》第六條規定的“嚴重殘疾”,主要根據《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46]進行鑒定,在司法實踐中一般以Ⅵ級傷殘以上視為“嚴重殘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