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適用指導與疑難注解
- 馮江
- 7122字
- 2021-05-12 17:35:18
·配套規定
【法釋[2003]14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87次會議、2003年2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119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4日公布,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為依法懲辦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的犯罪活動,維護公共安全,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現就辦理這類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解釋如下:
第一條 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危害公共安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據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危險物質罪,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原粉、原液、制劑50克以上,或者餌料2千克以上的;
(二)在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過程中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損失10萬元以上的。
第二條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原粉、原液、制劑500克以上,或者餌料20千克以上的;
(二)在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過程中致3人以上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公私財產損失20萬元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原粉、原藥、制劑50克以上不滿500克,或者餌料2千克以上不滿20千克,并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第三條 單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的,依照本解釋第一條、第二條規定的定罪量刑標準執行。
第五條 本解釋施行以前,確因生產、生活需要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餌料自用,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可以依照刑法第十三條的規定,不作為犯罪處理。
本解釋施行以后,確因生產、生活需要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餌料自用,構成犯罪,但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經教育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六條 本解釋所稱“毒鼠強等禁用劇毒化學品”,是指國家明令禁止的毒鼠強、氟乙酰氨、氟乙酸鈉、毒鼠硅、甘氟(見附表[22])。

【公治[2002]82號】 公安部關于對彩彈槍按照槍支進行管理的通知(2002年6月17日印發)
彩彈槍射擊運動,是一項利用彩彈槍進行對抗射擊的娛樂活動。目前彩彈槍正逐步向小口徑化方向發展,所發射的彩彈也由軟質向硬質轉化,且初速越來越快,威力越來越大,近距離射擊可對人體構成傷害。為加強對彩彈槍的管理,特通知如下:
彩彈槍的結構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條有關槍支定義規定的要件,且其發射彩彈時槍口動能平均值達到93焦耳,已超過國家軍用標準規定的對人體致傷動能的標準(78焦耳)。各地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對彩彈槍進行管理,以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公復字[2006]2號】 公安部關于涉弩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理及性能鑒定問題的批復(2006年5月25日答復天津市公安局“津公法指[2006]14號”請示)
一、弩是一種具有一定殺傷能力的運動器材,但其結構和性能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對槍支的定義,不屬于槍支范疇。因此,不能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5號)[23]追究刑事責任,仍應按照《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加強弩管理的通知》(公治[1999]1646 號)的規定,對非法制造、銷售、運輸、持有弩的登記收繳,消除社會治安隱患。
二、對弩的鑒定工作,不能參照公安部《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定》(公通字[2001]68號)[24]進行。鑒于目前社會上非法制造、銷售、運輸、持有的弩均為制式產品,不存在非制式弩的情況,因此不需要進行技術鑒定。
【公復字[2006]5號】 公安部關于對以氣體等為動力發射金屬彈丸或者其他物質的仿真槍認定問題的批復(2006年10月11日答復天津市公安局“津公治[2006]382號”請示)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利用氣瓶、彈簧、電機等形成壓縮氣體為動力、發射金屬彈丸或者其他物質并具有殺傷力的“仿真槍”,具備制式氣槍的本質特征,應認定為槍支,并按氣槍進行管制處理。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儲存、郵寄、持有、攜帶和走私此類槍支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對不具有殺傷力但符合仿真槍認定規定的,應認定為仿真槍;對非法制造、銷售此類仿真槍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公通字[2008]8號】 仿真槍認定標準(公安部2008年2月19日印發;同時廢止公安部于2001年11月30日印發的《關于認定仿真槍有關問題的通知》“公通字[2001]90號”)
一、凡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仿真槍:
1.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規定的槍支構成要件,所發射金屬彈丸或其他物質的槍口比動能小于1.8焦耳/平方厘米(不含本數)、大于0.16焦耳/平方厘米(不含本數)的;
2.具備槍支外形特征,并且具有與制式槍支材質和功能相似的槍管、槍機、機匣或者擊發等機構之一的;
3.外形、顏色與制式槍支相同或者近似,并且外形長度尺寸介于相應制式槍支全槍長度尺寸的二分之一與一倍之間的。
二、槍口比動能的計算,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25]規定的計算方法執行。
三、術語解釋
1.制式槍支:國內制造的制式槍支是指已完成定型試驗,并且經軍隊或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投入裝備、使用(含外貿出口)的各類槍支。國外制造的制式槍支是指制造商已完成定型試驗,并且裝備、使用或投入市場銷售的各類槍支。
2.全槍長:是指從槍管口部至槍托或槍機框(適用于無槍托的槍支)底部的長度。
注:仿真槍的認定工作由縣級或者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對能夠發射彈丸需要進行鑒定的,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負責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參照《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定》(公通字[2001]68號)[26],從其所發射彈丸的能量進行鑒定是否屬于槍支。當事人或辦案機關對仿真槍的認定提出異議的,由上一級公安機關重新認定。
【公通字[2010]67號】 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定(公安部2010年12月7日印發;同時廢止公安部于2001年8月17日印發的《公安機關涉案槍支彈藥性能鑒定工作規定》(公通字[2001]68號))
一、鑒定范圍。公安機關在辦理涉槍刑事案件中需要鑒定涉案槍支、彈藥性能的,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制式槍支、彈藥,是指按照國家標準或公安部、軍隊下達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經國家有關部門或軍隊批準定型,由合法企業生產的各類槍支、彈藥,包括國外制造和歷史遺留的各類舊雜式槍支、彈藥。
本規定所稱非制式槍支、彈藥,是指未經有關部門批準定型或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各類槍支、彈藥,包括自制、改制的槍支、彈藥和槍支彈藥生產企業研制工作中的中間產品。
二、鑒定機關。涉案槍支、彈藥的鑒定由地(市)級公安機關負責,當事人或者辦案機關有異議的,由省級公安機關復檢一次。各地可委托公安機關現有刑事技術鑒定部門開展槍支、彈藥的鑒定工作。
三、鑒定標準。
(一)凡是制式槍支、彈藥,無論是否能夠完成擊發動作,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藥。
(二)凡是能發射制式彈藥的非制式槍支(包括自制、改制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對能夠裝填制式彈藥,但因缺少個別零件或銹蝕不能完成擊發,經加裝相關零件或除銹后能夠發射制式彈藥的非制式槍支,一律認定為槍支。
(三)對不能發射制式彈藥的非制式槍支,按照《槍支致傷力的法庭科學鑒定判據》(GA/T718—2007)的規定,當所發射彈丸的槍口比動能大于等于1.8焦耳/平方厘米時,一律認定為槍支。
(四)對制式槍支、彈藥專用散件(零部件),能夠由制造廠家提供相關零部件圖樣(復印件)和件號的,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藥散件(零部件)。
(五)對非制式槍支、彈藥散件(零部件),如具備與制式槍支、彈藥專用散件(零部件)相同功能的,一律認定為槍支、彈藥散件(零部件)。
四、鑒定程序。對槍支彈藥的鑒定需經過鑒定、復核兩個步驟,并應當由不同的人員分別進行。復核人應當按照鑒定操作流程的全過程進行復核,防止發生錯誤鑒定。鑒定完成后,應當制作《槍支、彈藥鑒定書》。《槍支、彈藥鑒定書》中的鑒定結論應當準確、簡明,同時應當標明鑒定人、復核人身份并附有本人簽名,加蓋鑒定單位印章。《槍支、彈藥鑒定書》應附檢材、樣本照片等附件。
五、鑒定時限。一般的鑒定和復檢應當在十五日內完成。疑難復雜的,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
【法釋[2009]18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74次會議通過,原文號為“法釋[2001]15號”;2009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76次會議修正,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 個人或者單位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以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槍支一支以上的;
(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以火藥為動力發射槍彈的非軍用槍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壓縮氣體等為動力的其他非軍用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軍用子彈十發以上、氣槍鉛彈五百發以上或者其他非軍用子彈一百發以上的;
(四)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手榴彈一枚以上的;
(五)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裝置的;
(六)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炸藥、發射藥、黑火藥一千克以上或者煙火藥三千克以上、雷管三十枚以上或者導火索、導爆索三十米以上的;
(七)具有生產爆炸物品資格的單位不按照規定的品種制造,或者具有銷售、使用爆炸物品資格的單位超過限額買賣炸藥、發射藥、黑火藥十千克以上或者煙火藥三十千克以上、雷管三百枚以上或者導火索、導爆索三百米以上的;
(八)多次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彈藥、爆炸物的;
(九)雖未達到上述最低數量標準,但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介紹買賣槍支、彈藥、爆炸物的,以買賣槍支、彈藥、爆炸物罪的共犯論處。
第二條 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槍支、彈藥、爆炸物的數量達到本解釋第一條第(一)、(二)、(三)、(六)、(七)項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五倍以上的;
(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手榴彈三枚以上的;
(三)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裝置,危害嚴重的;
(四)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并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第三條 依法被指定或者確定的槍支制造、銷售企業,實施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違規制造、銷售槍支罪定罪處罰:
(一)違規制造槍支五支以上的;
(二)違規銷售槍支二支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上述最低數量標準,但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違規制造槍支二十支以上的;
(二)違規銷售槍支十支以上的;
(三)達到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并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一)違規制造槍支五十支以上的;
(二)違規銷售槍支三十支以上的;
(三)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最低數量標準,并具有造成嚴重后果等其他惡劣情節的。
第七條 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盜竊、搶奪、持有、私藏、攜帶成套槍支散件的,以相應數量的槍支計;非成套槍支散件以每三十件為一成套槍支散件計。
第八條第一款 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非法儲存”,是指明知是他人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的槍支、彈藥而為其存放的行為,或者非法存放爆炸物的行為。
第九條 因筑路、建房、打井、整修宅基地和土地等正常生產、生活需要,或者因從事合法的生產經營活動而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數量達到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標準,沒有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并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依法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
具有前款情形,數量雖達到本解釋第二條規定標準的,也可以不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情節嚴重”。
在公共場所、居民區等人員集中區域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或者因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三年內受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上述行為,數量達到本解釋規定標準的,不適用前兩款量刑的規定。
【公復字[2011]3號】 公安部關于對空包彈管理有關問題的批復(2011年9月22日答復北京市公安局“京公治字[2011]235號”請示)
空包彈是一種能夠被槍支擊發的無彈頭特種槍彈。鑒于空包彈易被犯罪分子改制成槍彈,并且發射時其槍口沖擊波在一定距離內,仍能夠對人員造成傷害。因此,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槍支管理法》將空包彈納入槍支彈藥管理范疇。其中,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需要配備使用的各類空包彈,納入軍隊、武警部隊裝備槍支彈藥管理范疇予以管理;對公務用槍配備單位需要使用的各類空包彈,納入公務用槍管理范疇予以管理;對民用槍支配置、影視制作等單位需要配置使用的各類空包彈,納入民用槍支彈藥管理范疇予以管理。
對于射釘彈、發令彈的口徑與制式槍支口徑相同的,應當作為民用槍支彈藥進行管理;口徑與制式槍支口徑不同的,對制造企業應當作為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單位進行管理,其銷售、購買應當實行實名登記管理。
【安監總管三[2012]116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依法加強對涉嫌犯罪的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刑事責任追究的通知(2012年9月6日印發)
一、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及相關行為涉及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黑火藥、煙火藥,構成非法制造、買賣、運輸、郵寄、儲存爆炸物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及相關行為涉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或不符合安全標準產品,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或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產品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百四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及相關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上述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的定罪量刑和立案追訴標準,分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制造、買賣、運輸槍支、彈藥、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9]18號)、《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生產、銷售偽劣商品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0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公通字[2008]36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等有關規定執行。
二、各相關行政執法部門在查處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過程中,發現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國務院令第310號)向公安機關移送,并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立案偵查工作。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對相關行政執法部門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法立案,并書面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門;認為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說明理由,并書面通知移送案件的部門。公安機關在治安管理工作中,發現非法生產、經營煙花爆竹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立案偵查。三、檢察機關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的上述涉嫌犯罪的案件,對符合逮捕和提起公訴法定條件的,要依法予以批捕、起訴;要加強對移送、立案案件的監督,對應當移送而不移送、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要及時監督。人民法院對于起訴到法院的上述涉嫌犯罪的案件,要按照寬嚴相濟的政策,依法從快審判,對同時構成多項犯罪或屢次違法犯罪的,要從重處罰;上級人民法院要加強對下級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指導,保障依法及時審判。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嚴把案件的事實關、證據關、程序關和適用法律關,切實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定性準確,量刑適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積極溝通、相互配合,充分發揮聯動機制功能,加大對相關犯罪案件查處、審判情況的宣傳,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和處罰的震懾作用,教育群眾自覺抵制、檢舉揭發相關違法犯罪活動。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7次會議通過,主席令第38號公布,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根據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主席令第67號公布、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決定》修正)
第二條 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條 違反國家規定,制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攜帶、使用、提供、處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