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適用指導與疑難注解
- 馮江
- 1321字
- 2021-05-12 17:35:17
·條文注釋
刑法第一百二十條之三至第一百二十條之六都是在當前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犯罪日益增多、形式多樣化的形勢下,根據《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17] 等國際公約,分別對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或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的行為、利用極端主義破壞國家法律制度實施的行為、強制他人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的行為以及故意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的行為作出了懲處規定。
這里的“恐怖主義”,是指通過暴力、破壞、恐嚇等手段,制造社會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財產,或者脅迫國家機關、國際組織,以實現其政治、意識形態等目的的主張和行為[18];“極端主義”,是指通過歪曲宗教教義或者以“保護民族文化”等為借口,煽動民族歧視和民族仇恨,主張民族排斥和民族隔離,并崇尚以不惜后果的暴力手段抗拒現有的法律秩序。
第一百二十條之三規定中的“講授”,包括講解、傳授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思想觀念和政治主張,其目的在于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講授的對象可以是特定的一個人或多個人,也可以是一定范圍內的不特定的人?!鞍l布信息”包括在新聞媒體、網絡平臺上向不特定的人發布,也包括利用手機短信、微博、微信或電子郵件等通信方式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人發布。
第一百二十條之三、第一百二十條之四規定中的“煽動”,是指概括性地鼓動、慫恿他人實施恐怖活動或者破壞國家法律法制的實施;如果明確要求、慫恿他人參加或實施特定的恐怖活動,則應當依照刑法第二十九條關于教唆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同時滿足“煽動”情形和“教唆”情形的,則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科刑。
需要注意的是:
(1)只要行為人實施了上述煽動行為,即使未煽動成功,也構成本罪。
(2)行為人“利用極端主義”是構成第一百二十條之四規定犯罪的必要條件;如果行為人是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封建迷信破壞國家法律的實施,則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一百二十條之五規定中的“強制”,是指通過對他人的直接人身傷害或精神強制,迫使被害人就范,不能或不敢抗拒。本條規定中的“公共場所”,包括群眾公開活動的場所和公共的交通工具,也包括國家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的辦公場所,以及企業的生產經營場所。
第一百二十條之六規定中的“明知”,包括知道和應當知道;認定行為人是否“明知”,應當根據其具體行為、手段、事后表現以及其文化程度、年齡、職業、認知水平等因素綜合判斷。本條規定中的“持有”,包括隨身攜帶,也包括在其住所、個人辦公場所或交通工具中存放,還包括在電腦、手機、其他存儲介質或網絡空間中存放;但為了學術研究等合法活動而持有少量單一的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物品,不能認定為犯罪。
第一百二十一條 【劫持航空器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嚴重破壞的,處死刑。
第一百二十二條 【劫持船只、汽車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車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一百二十三條 【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對飛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員使用暴力,危及飛行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