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適用指導與疑難注解
- 馮江
- 1958字
- 2021-05-12 17:35:15
·配套規定
【法釋[2000]37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年11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1次會議通過,2000年11月27日公布,2000年12月11日起施行)
第七條 使用爆炸、投毒、設置電網等危險方法破壞野生動物資源,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同時構成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或者第一百一十五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法釋[2001]19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組織和利用邪教組織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74次會議、2001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屆檢察委員會第87次會議通過,2001年6月4日公布,2001年6月11日起施行)
第十條 邪教組織人員以自焚、自爆或者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規定定罪處罰。
【法釋[2003]8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預防、控制突發傳染病疫情等災害的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69次會議、2003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屆檢察委員會第3次會議通過,2003年5月14日公布,2003年5月15日起施行)
第一條 故意傳播突發傳染病病原體,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患有突發傳染病或者疑似突發傳染病而拒絕接受檢疫、強制隔離或者治療,過失造成傳染病傳播,情節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按照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公通字[2013]25號】 關于公安機關處置信訪活動中違法犯罪行為適用法律的指導意見(2013年7月9日印發)
1.為制造社會影響、發泄不滿情緒、實現個人訴求,駕駛機動車在公共場所任意沖闖,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4.采取放火、爆炸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自傷、自殘、自殺,危害公共安全,符合《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和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以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刑事責任。
【法發[2009]47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印發醉酒駕車犯罪法律適用問題指導意見及相關典型案例的通知(2009年9月11日印發)[3]
一、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懲醉酒駕車犯罪
刑法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行為人明知酒后駕車違法、醉酒駕車會危害公共安全,卻無視法律醉酒駕車,特別是在肇事后繼續駕車沖撞,造成重大傷亡,說明行為人主觀上對持續發生的危害結果持放任態度,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故意。對此類醉酒駕車造成重大傷亡的,應依法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
二、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適當裁量刑罰
根據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醉酒駕車,放任危害結果發生,造成重大傷亡事故,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應處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具體決定對被告人的刑罰時,要綜合考慮此類犯罪的性質、被告人的犯罪情節、危害后果及其主觀惡性、人身危險性。一般情況下,醉酒駕車構成本罪的,行為人在主觀上并不希望、也不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屬于間接故意犯罪,行為的主觀惡性與以制造事端為目的而惡意駕車撞人并造成重大傷亡后果的直接故意犯罪有所不同,因此,在決定刑罰時,也應當有所區別。此外,醉酒狀態下駕車,行為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實際有所減弱,量刑時也應酌情考慮。
三、統一法律適用,充分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用
為依法嚴肅處理醉酒駕車犯罪案件,遏制酒后和醉酒駕車對公共安全造成的嚴重危害,警示、教育潛在違規駕駛人員,今后,對醉酒駕車,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造成重大傷亡的,一律按照本意見規定,并參照附發的典型案例,依法以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量刑。
【法釋[2014]14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藥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4年9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26次會議、2014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18次會議通過,2014年11月3日公布,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七條(第二款) 以提供給他人生產、銷售藥品為目的,違反國家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藥用要求的非藥品原料、輔料,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實施前兩款行為,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嚴重”;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規定的“情節特別嚴重”。
實施本條第二款行為,同時又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專業應用版
-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四分冊(第十二版)
- 西方刑法思想史
-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一分冊(第十一版)
- 客觀處罰條件研究:構成要件抑或處罰條件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理解與適用
- 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當事人權利保障問題研究:以審判程序為視角
- 上市公司刑事風控二十講:典型案例與防范要點
- 刑法學(下)(第二版)
- “刑事一體化”視野中的刑事容隱法律體系研究
- 刑事責任論(修訂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司法解釋全書(含立案及量刑標準)(2021年版)
- 學會保護自己:遠離兒童性侵犯行動指南
- 刑法學自學考試指導與題解
- CSI犯罪現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