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制作氧氣瓶
書名: 深海迷航:從救生艙求生開始作者名: 囧囧有點二本章字數: 2087字更新時間: 2021-08-27 20:00:00
“呼…”
方想站在救生艙上,劇烈的喘著粗氣。
“等過段時間說什么也要在救生艙底部開個入口,這活太費人了…”
方想無語的說道,鬼知道他用了多大的功夫才將巖石搬上了救生艇。
“唉…”方想嘆了口氣,說道:“還是抓緊時間檢測巖石成分吧。”
因為沒有手持掃描儀,所以他目前還不確定巖石內是否含有鈦金屬。
如果這塊巖石中沒有鈦金屬的話,那方想就得抓緊時間再去海底搬一塊巖石上來了。
旋即,方想深吸一口氣,費力的將巖石抱起放在工作臺上。
“檢測到外星礦石,成分分析中…”
工作臺運轉,一道藍色的光線迅速將整個巖石籠罩起來。
一分鐘后。
“成分檢測完畢,結果已顯示。”
【成分:雜質10%,鐵20%,鈦70%】
“什么?”看著檢測結果,方想頓時一愣。
機器出問題了?
還是挖到鈦礦了?
巖石內鈦的含量竟然高達70%?
問題是也沒有含量這么高的鈦礦啊!
方想小小的腦袋,大大的疑問。
“鈦難道不是一種稀有金屬嗎?”
“地球上的鈦礦可是…”
方想正說著,話語一頓,整個人又是一愣。
“啪!”
方想反應過來,狠狠地拍了自己一巴掌,暗罵自己愚蠢。
這里不是地球啊,自己怎么還能用地球的思維來看待問題。
“太好了!”
方想興奮起來,幸福來的有點太突然了。
在地球稀有的鈦金屬,在這顆星球上竟然成了尋常金屬。
隨便一塊巖石鈦金屬的含量就有這么高的。
如此一來,修復極光號的難度瞬間銳減。
不過,說是銳減,其實難度還是很大。
畢竟,鈦合金作為極光號外殼的主要材料,所需要的數量是極其龐大的。
以目前方想的采集效率,就算讓他24小時不間歇的采集,所需要的時間也是無法估量的。
更不用說,極光號墜毀的深海區,以他現在的能力,根本無法到達。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方想也沒有想過立刻就將極光號修復。
所以這個發現,還是給了方想極大的信心與鼓勵。
“請選擇精煉方式。”
正想著時,耳邊傳來了工作臺的提示。
方想回過神來,看向工作臺屏幕。
屏幕上顯示出了三種精煉方式,分別是電解精煉、熱法精煉以及碘化精煉。
前兩種方式精煉結果區別不大,而后者主要是用于制取高純鈦。
方想只是掃了一眼,便選擇了電解精煉。
雖然電解精煉速度稍慢些,但是其耗能更少,再加上海水中含有著大量的氯化鈉,這簡直就是電解反應的最佳場地。
而熱法精煉需要的高溫環境以救生艙目前的現狀根本無法提供。
至于最后一種碘化精煉,壓根就不在方想的考慮中了。
第一,高純鈦他現在用不到;第二,成本過高,負擔不起。
“嗡…”
救生艙響起轟鳴聲,主機屏幕隨之一暗。
工作臺伸出機械臂將巖石放進電解箱內,調配好的電解質溶液隨之將巖石覆蓋起來。
方想抬頭看了一眼救生艙剩余的能源,稍稍估算了下。
“應該足夠了。”
旋即,方想轉身一屁股坐在安全椅上休息起來。
他必須得抓緊時間恢復些體力了,等鈦金屬精煉完畢,他就要再次潛入海洋尋找硫磺了。
一分鐘后,方想沉沉睡去。
救生艙內漸漸靜了下來,只剩下方想輕微的呼吸聲以及電解箱工作的聲音。
……
兩個小時后。
方想一覺睡醒,他轉動著近乎僵硬的脖子,吐槽道:“就不能安個折疊床的!”
來到電解箱前。
此時,電解箱底部已經沉淀了兩公分厚的電解鈦粒。
反觀那塊巖石,此時才溶解了一半而已。
“這些應該足夠制作一個氧氣瓶了吧?”
方想思考了一下,隨即轉身操控起工作臺。
【標準氧氣瓶:水下作業必備物品。】
【需要材料:鈦*3】
【狀態:可制作】
“太好了。”方想心中一喜。
旋即,他手指劃過屏幕,下達了制作【氧氣瓶】的指令。
【已接收指令,氧氣瓶制作中…】
“嘎吱”一聲,一對金屬探頭從工作臺內部伸了出來。
接著,兩道深藍色的光線從探頭上射出,憑空勾勒起來。
眨眼間,一個氧氣瓶的3D模型被勾勒出來。
隨后,處理過的鈦金屬順著光線向下延伸,一點點的將整個氧氣瓶模型包裹起來。
約莫一分鐘后。
光線消失,一個全新的氧氣瓶出現在工作臺上。
方想將氧氣瓶拎起,由于整個氧氣瓶是由鈦制作而成,所以它很輕,這也是鈦金屬的優勢。
方想目光轉動,仔細觀察起氧氣瓶身上的標簽。
【標準氧氣瓶】
容積:6L
“6L!”方想眉梢一挑,在主機上計算起來。
這里6L只是代表著氣瓶的容積,但是由于潛水氧氣瓶內充入的都是壓縮空氣。
所以實際里面的空氣質量是數倍于6L的,具體還要根據當時的充氣壓力來計算。
不過按照公式來算話,在氧氣瓶充滿的情況下理論上足夠他在水下呆10分鐘。
若是再加上他自身憋氣的時間,理論上極限時間應該是12分鐘左右。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數據,實際時間會根據下潛的深度隨之增加或減少。
“還不錯。”方想得出結論,臉上閃過一抹滿意之色。
潛水時間與之前的兩分鐘相比,足足擴大了六倍。
這樣一來,方想就不用頻繁的來回換氣,既節省時間又節省體力。
可以說,現在他收集資源的效率與之前相比也是擴大了數倍。
既然如此,更要盡快的將救生艙修復。
旋即,方想拎著氧氣瓶來到空壓機前。
為了節省空間,救生艙內的空壓機功能比較單一,不能夠設置氣體配比。
不過好在,方想此次下潛的極限深度只是10米,21%的含氧量已經足夠他使用了,不需要壓縮高氧空氣。
旋即,方想連接壓縮管與充氣口,并打開了充氣閥門。
在確定二者連接緊密后,方想這才啟動了空壓機。
“嗡…”空壓機開始工作起來。
緊接著。
“嘶…”
氣流聲響起,壓縮后的空氣開始一點點的充入氧氣瓶中。
方想則是目光盯著氣壓表,耐心的等待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