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西遼:牧農和平求不得 無中生有一變萬(概要)

新豐折臂翁

唐代白居易

新豐老翁八十八,頭鬢眉須皆似雪。

玄孫扶向店前行,左臂憑肩右臂折。

問翁臂折來幾年,兼問致折何因緣。

翁云貫屬新豐縣,生逢圣代無征戰。

------

慣聽梨園歌管聲,不識旗槍與弓箭。

無何天寶大征兵,戶有三丁點一丁。

點得驅將何處去,五月萬里云南行。

聞道云南有瀘水,椒花落時瘴煙起。

------

大軍徒涉水如湯,未過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娘夫別妻。

皆云前后征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

是時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將大石捶折臂。

張弓簸旗俱不堪,從茲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傷非不苦,且圖揀退歸鄉土。

此臂折來六十年,一肢雖廢一身全。

------

至今風雨陰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終不悔,且喜老身今獨在。

不然當時瀘水頭,身死魂孤骨不收。

應作云南望鄉鬼,萬人冢上哭呦呦。

------

老人言,君聽取。

君不聞開元宰相宋開府,不賞邊功防黷武。

又不聞天寶宰相楊國忠,欲求恩幸立邊功。

邊功未立生人怨,請問新豐折臂翁。

------------------------

(本詩創作背景:

白居易于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所作的《新樂府》五十篇,明確說明是“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新樂府序》)。這首詩題下原有小序:“戒邊功也。”公開聲明此詩旨在譴責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的窮兵黷武。南詔是在云南大理一帶建立的白族少數民族政權。開元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南詔王閣邏鳳為云南王。

天寶九載(750年),云南太守張虔陀因侮辱閣邏鳳,挑起戰爭。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詔,大敗。楊國忠當政,派劍南留后李宓繼續用兵,又遭全軍覆沒。李唐王朝前后死傷士兵二十余萬人,國力大傷。安祿山得以乘機起兵,發動叛亂。從此,一度繁榮富強的唐帝國徹底走向衰退。詩人有感于此,寫下了這首沉痛激憤的《新豐折臂翁》。

本回:

欲寫游牧文明、農耕文明與民族,萬年矛盾的根源、有無解決方法,順帶寫溫帶農耕文明、熱帶采摘文明的優劣紛爭。偶見這首詩,擦邊,但提示了安史之亂前因,所以附上。

詩最后,還可以來句萬金油:好戰必亡,忘戰必危。

注意:本回,有些是作者引用,有些是作者胡扯,不必當真。當然,可以留言辯論,有事要忙,不一定回復。

+++++++++++++++++++++++++++++

(公元1158年5月),

繼續西行。

途中,在一個牧民家借宿。

牧民的小兒子買買提,和趙雄,爭吵了起來:

兩個人年級相仿,都比較年輕氣盛。

買買提自夸游牧民族好客,趙雄卻說不說之前的朝代,就現在中原宋朝,就被遼國、金國不斷入侵、掠奪,怎么就好客了?

繼而大家參與進來,談論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為什么幾千年戰爭不斷。

宗皋還提到,中原和南蠻,其實也帶有部分侵略和被侵略。

+++++++++++++++++++++++++++++

一、食、

買買提說,食物是一大原因。

趙雄提議,想個法子,看看食物起多大關系。

豬小圣說,可以用回光術,可以看過去的牧農戰爭的來龍去脈。

孫小圣說,看過去多沒勁,看就看未來大戰的來龍去脈。

之后,孫小圣到處借,借了個太虛幻鏡。

+++++++++++++++++++++++++++++

大家開始看,地仙界未來的凡人草原雄主的幼年。

父親被毒死,鐵木真兄弟們和兩個娘(父親的妻妾)艱難度日。大娘的兩個兒子,搶奪走二娘(鐵木真親娘)的兩個兒子獵取的食物,鐵木真兄弟對二娘說,打算殺了大娘的兒子。二娘不允,結果大娘的大兒子還是被他們射殺了,他死前,請鐵木真不要殺老二,讓老二投靠鐵木真兄弟。

(《新元史·卷一百五·列傳第二》

烈祖神元皇帝六子:宣懿皇后生太祖皇帝,次哈撒兒,次哈準,次帖木兒斡赤斤;太祖異母弟別克帖兒,次別勒古臺。

······

別克帖兒,或言為烈祖前妻子,或言其母為塔喀式。太祖幼與別克帖兒交惡,訴于宣懿皇后:“別克帖兒與別勒古臺奪我魚,又奪哈撒兒之雀,請殺之。”宣懿皇后戒之曰:“爾兄弟除影子外無安答,除馬尾外無鞭,奈何相賊害?獨不見呵蘭可敦五子之前事乎!”太祖不聽,卒與哈撒兒射殺別克帖兒。別克帖兒將死,謂太祖曰:“汝殺我則可,勿殺別勒古臺,留為汝異曰效力。”后竟如其言。

+++++++++++++++++++++++++++++

1、放牧:

奶、牲畜肉。

2、捕獵一般獵物。

魚、較大的動物。

3、捕獵黃鼠。

黃鼠也是重要食物來源。但鼠疫,造成好幾次游牧民族、歐洲大傷亡。黑死病。黑死病漲退,是小冰期,以及一種老鼠被另一種老鼠驅逐。(印象,待核實)

4、遭遇寒冬,如果挺不過去,就掠奪其他部落,但主要南下掠奪農耕民族。

因為農耕民族定居(好找)、溫度更暖和(容易活命)、糧食比較穩定(有余糧),

+++++++++++++++++++++++++++++

二、鹽、

古代制鹽的技術落后,讓很多內地百姓都沒法攝取充足的鹽分,

很多時候在山區的平民只能在茅坑旁邊,用排泄里風干出來的鹽晶二次利用。(挪到牧民身上????????)

可見,如此高昂的鹽價讓平常百姓都吃不起鹽。間接的導致內地私鹽販子橫行,販私鹽是死罪但也有敢去干這種事,由此可見當時的中國古代鹽是多么珍貴高昂的東西。

等到了游牧民族身上,那鹽就跟奢侈品一樣了,全部身家只有馬和老婆的游牧民族沒有錢向內地買鹽,所以游牧民族不敢殺自己的牲畜,因為殺了就是浪費,自己不能為了幾斤羊肉而浪費剩下的幾十斤的肉吧。

+++++++++++++++++++++++++++++

三、病。

溫帶農耕民族和熱帶采摘民族

黃河為什么首先是母親,而不是長江。

南方一年四季溫暖,雨水充足、陽光充足、潮濕、生物質豐富、腐殖質普遍,導致瘴氣不斷(細菌、病毒可以不斷繁衍,瘧疾)。而在北方溫帶,晝熱夜冷,除了夏天熱,其他時候都不太熱,導致細菌、病毒沒有豐富起來的環境。

+++++++++++++++++++++++++++++

熱帶病:

除了影響10億多人口的土源性蠕蟲病之外,最流行的六種被忽視的熱帶病是:

血吸蟲病

感染人數為兩億多人。其中約1.2億人有癥狀,約2千萬人病情嚴重。

淋巴絲蟲病

感染人數約為1.2億人。該病是全球第二大致殘因素。

致盲性砂眼

感染人數約為8千萬人,其中6百萬人失明。該病是全世界最主要的感染致盲原因。

盤尾絲蟲病

感染人數約為3700萬人,絕大多數患者位于非洲。此病引起嚴重皮炎、視力障礙或失明,患者的預期壽命可能會縮短多達15歲。

+++++++++++++++++++++++++++++

在醫藥不發達的古代,未開發的南方,壽命要比北方要低。就算現在,除了幾個經濟條件好、醫療發達的省直轄市,就屬東北壽命最長了。

2018年中國各省人均壽命如下:

1.上海80.26

2.BJ80.18

3.天津78.89

4.浙江77.73

5.江蘇76.63

6.廣東76.49

7.山東76.46

8.遼寧76.38

9.海南76.30

10.吉林76.18

11.HLJ75.98

12.福建75.76

13.重慶75.70

14.廣西75.11

15.AH75.08

16.河北74.97

17.山西74.92

18.湖北74.87

19.四川74.75

20.湖南74.70

21.陜西74.68

22.河南74.57

23.NMG74.44

24江西74.33

25.寧夏73.38

26.XJ72.35

27.甘肅72.23

28.貴州71.10

29.青海69.96

30.云南69.54

31.XZ68.17

綜上全國平均壽命:74.83。

+++++++++++++++++++++++++++++

四、各族特點和互動:

游牧民族—自由(相對)、冷災(雪,食物匱乏)。

溫帶農耕民族—穩定(糧食產量)、人災(賦稅重)。

熱帶采摘民族---閑逸(物產豐富)、熱災(洪水、嚴重傳染病))。

(東亞大陸絕大部分處于北溫帶)

1、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互動關系:

按照第一次社會化大分工的初衷(分出游牧、農耕),專業化更能提高生產效率。一個民族,一個山谷,分成游牧部和農耕部,游牧部提供肉類、奶類、戰馬,農耕部提供鐵器、鹽、糧食。豬從散養到圈養化,降低了游牧部的重要性。有時,中原動蕩,北方農耕可能跑去當游牧,南方農耕可能跑去熱帶當農耕或采摘。有時,大雪凍斃牲畜,游牧部羨慕農耕部,就可能轉為農耕部(可能有掠奪、土地紛爭)。

(軒轅黃帝大戰炎帝,是同一個部落的牧部又回到農部的過程,也可以算作游牧民族統一中原的第一次。軒轅黃帝與炎帝為堂兄弟,軒轅黃帝被派去負責游牧,炎帝負責農耕,可能后來軒轅黃帝覺得游牧太苦,不如農耕產出多、安逸,率兵南下。)

或者農耕部人口擴張,把游牧部的草場變為耕地(可能有掠奪、土地紛爭),本民族沒了優質的戰馬,只能和小的游牧民族聯合成更大的部落,或者冶煉兵器、修筑城墻長城等,來防御更大的游牧民族。

(同槽養豬,分槽養馬為什么?

豬同槽喂食,只會搶著吃,吃完就相安無事了,所以一起喂上膘快。

馬若同槽喂食,只會又踢又咬,誰都吃不好,所以得隔開喂。

從這一現象看是動物的本性所致,但又被人們引申為:不能讓兩個能人做同一件事;

而正在成長的卻需要在同一個平臺競爭(以便激發進取之心)。

+++++++++++++++++++++++++++++

2、農耕民族與熱帶采摘民族的互動關系:

農耕民族帶來戰爭,也帶來先進的農耕技術、文化、醫藥等。而熱帶采摘民族,對于熱帶動植物、醫藥,也有自己的理解與經驗。相互碰撞、促進。

+++++++++++++++++++++++++++++

五、環境的承載力、人口增長、東亞萬年總體趨勢:

+++++++++++++++++++++++++++++

溫度帶、主要分布地區、生長期(月)、作物熟制

寒溫帶、HLJ和NMG的最北部、 3、一年一熟

中溫帶、長城以北,東北平原、NMG高原、準噶爾盆地、4~7、一年一熟

暖溫帶、長城以南,秦嶺-淮河以北,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黃土高原、5~8、兩年三熟為主

亞熱帶、秦嶺-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8~12、一年兩熟為主

熱帶、云南的XSBN、廣東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臺灣島的南部、全年、一年兩~三熟

青藏高寒區、青、藏、川西、 0~7、一年一熟

+++++++++++++++++++++++++++++

不同的環境,其承載能力是不同的,而人口是不斷繁衍的:

多余的人口,要么死,要么向承載能力強的地區遷移。

不斷有新的北方游牧民族出現、掠奪、遷移、同化到中原農耕民族,

不斷有中原農耕民族,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死亡的威脅、自身人口繁衍導致的饑餓威脅,向南遷移更熱、更富產的地區。

游牧民族的閃亮的屠刀更現實、威脅性更大,而疾病、傳染病的威脅,威脅性要小些、是可以克服的。中原更先進的農耕技術、醫藥技術,克服了疾病。而且,就算暫時克服不了,中原更先進的政體,導致可以集舉國之力,迅速攻克疾病,或找到規律,切斷傳播途徑。

對此,有些深有體會的游牧民族,對外族和附庸,實行減丁法,在入主中原后,除了照搬這一有效政策,還運用佛教、喇嘛教等宗教武器,享今世、忘下代與來生,鼓勵多些喇嘛、讓貧民奉養,一增一減,草原無憂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乡市| 宽甸| 普兰店市| 临高县| 平塘县| 潢川县| 三门峡市| 凤阳县| 黄陵县| 崇仁县| 嘉义县| 惠东县| 山西省| 炎陵县| 屯留县| 忻州市| 武定县| 海盐县| 璧山县| 泾阳县| 保靖县| 云龙县| 香格里拉县| 明溪县| 邹城市| 聂荣县| 乌苏市| 阳原县| 包头市| 荣成市| 霍邱县| 德令哈市| 天祝| 博野县| 贡山| 拉孜县| 墨竹工卡县| 清河县| 芮城县| 吐鲁番市| 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