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龜
同樣在杻陽山,除了鹿蜀,還有旋龜也是聞名的。
旋龜是帶有中國本土道教神話色彩的四靈之一,四靈為麟、鳳、龜、龍。也有人指出在代表東西南北四方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中,玄武即旋龜。
關于旋龜有一些古老的傳說。相傳鯀被舜帝委派治理洪水,可是鯀苦于找不到對付滔滔洪水的良策,直到看到旋龜,便突發靈感!旋龜首尾相連,樣子好似連綿的大堤,于是鯀受其啟發,筑起堤壩防洪。又相傳,大禹治水的時候,應龍在前面用尾巴劃出痕跡,指引大禹開鑿水道,將洪水引入大海;而大禹隨后把息壤(古代傳說一種能自生長、永不減耗的土壤)投向地面,息壤落地后自行繁殖增多,阻斷漫延的水流,而息壤就是由旋龜跟隨在大禹身后馱負的。
還有人指出,旋龜即玄武(又叫玄冥),玄武是龜蛇神獸,在傳統文化的地理方位上代表北方,而杻陽山的旋龜卻出現在《南山經》當中。有資料表明,旋龜的分布范圍很廣,有海外赤道以南、西北的洛水支流。旋龜屬于水龜。據說我國東北的吉林曾發現旋龜,說明在松花江及其上游尚有旋龜存在。每當民間發現一些怪龜,頭部似貓頭鷹,頭圓而嘴如喙鉤,可以咬斷硬物,就會聯想到《山海經》當中的旋龜。
至于旋龜有“佩之不聾,可以為底”的功用,應該反映的是某地民間所沿襲的一種習俗,有神秘信仰的因素,也可能指旋龜的藥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