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奇
在《海內(nèi)北經(jīng)》中也記載了窮奇,和此處《西山經(jīng)》中的窮奇不同,記載為:
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fā)。在蜪犬北。一曰從足。
【譯】
窮奇像虎,卻有翅膀,吃人從頭部開始,所吃的人都是披散頭發(fā)者。它身處蜪犬的北部。還有一種說法說吃人應(yīng)從腳部開始。
兩處的記載有些不同,一個像牛,一個像虎,但卻都是能吃人的。
窮奇,歷來被總結(jié)為《山海經(jīng)》的四大兇獸(窮奇、梼杌、混沌、饕餮)之一,吃人怪獸之一,可謂惡名遠揚。不過窮奇最邪惡的名聲卻來自《史記·五帝本紀》的記載:“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忠惡,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彼吹蹖⑺鞣?,讓他抵御魑魅,跟他一起被驅(qū)逐的還有黃帝的不才子混沌,顓頊(音專須)的不才子梼杌(音淘務(wù)),以及饕餮的三族。傳說窮奇懲善揚惡,經(jīng)常飛到打斗的現(xiàn)場,將有理一方的鼻子咬掉,給犯下罪行的一方送上野獸,鼓勵壞人做更多的壞事,簡直與西方傳說中的魔鬼撒旦無異。魯迅就在《故事新編·采薇》中描述一個攔路劫匪自稱“華山大王小窮奇”。可見,窮奇已經(jīng)成了人們口中惡人的代名詞。
窮奇在傳說中也有正面形象,那就是在一些民間驅(qū)鬼儀式中他成為吞食惡鬼的十二神或十二獸之一。而窮奇最早的形象是出現(xiàn)在《山海經(jīng)》的上述兩個條目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