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虞卿(下)
- 七十列傳
- 墨九9
- 2516字
- 2021-07-08 09:20:20
“虞卿是位特立獨行的人。他拜相封侯來的容易,是一奇;輕易舍棄之,又是一奇;不當官后,著書立說,傳于后世,再是一奇。
千載之下,思之,悠然神往。
今天想起虞卿,特別想寫,就寫了。
明天繼續孟嘗君。”
虞卿要救的這個朋友,就是魏齊。
說實話,魏齊此人,做事情乏善可陳。但是,估計他對待朋友比較好。所以當他有難的時候,平原君為了保他,寧可被秦王軟禁;虞卿就更直接,相國也不做了,萬戶侯也不要了,還要冒著生命危險陪他去逃亡。
事情要從頭說起。魏齊做魏國相國的時候,聽信讒言,要置當時還未發跡的范雎于死地。范雎命大,死里逃生,與魏齊結下仇恨。
范雎千辛萬苦,逃亡到秦國。創造機會,拜見秦昭王。秦王與他相見恨晚,寵信無比。
得知范雎與魏齊的仇怨,秦王主動要為范雎報這個仇,他親自率領大軍,進逼大梁,指名道姓要魏國交出魏齊。
魏齊雖然貴為魏國相國,但是面對秦軍的威勢,魏王也不敢為了保他而與秦國開戰。
但要親自把自家的相國抓起來送給秦王,這也過太丟人,魏王也不好意思做出來。
只好派人隱晦地告知魏齊,說你跑路吧,你留在魏國,我很難辦。
魏齊無奈,就逃到趙國,找好友平原君求救。
秦王得到消息,立刻移兵趙國,并強迫平原君來秦國,當面和他索要魏齊。平原君在大事上有時候犯糊涂,但他做人很講信義。對朋友,更是沒得說。
魏齊在危難之中,投奔他,這份信任,平原君不愿意辜負。他寧可自己成為人質,也不肯出賣魏齊。
面對這么個死腦筋,秦王也深感無力。他只好扣下平原君,并寫信給趙王,要趙國拿魏齊來換。
魏齊是平原君的朋友,但在趙王眼里,什么都算不上。用魏齊來交換平原君,這在趙王看來,是根本想也不用想的事。他立刻派人去平原君府上捉拿魏齊。
魏齊估計很會交朋友,平原君門客也有一些與他關系密切。在這些門客的幫助下,魏齊躲開追捕,逃到了相國虞卿家中,想請虞卿在趙王面前為自己說情。
虞卿看著落魄的魏齊,說:“趙王不可能為了你,而與秦國開戰,何況平原君還在秦王手中。我去向趙王求情,這個話,我也說不出口。在趙國,你遲早被抓,還是趕緊走吧。你唯一的生路,是去楚國春申君那里,碰一碰運氣。”
魏齊聽了虞卿的話,呆立當堂,茫然失措。
也難怪他這樣失態,因為現在秦王、趙王滿世界追捕他,而要去楚國,路途遙遠,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虞卿看了看這位朋友,說:“你也無需擔憂,我陪你一起去。”
魏齊聽了,以為虞卿要用兵送他,難以置信,垂頭喪氣地說:“你是趙國相國,這樣幫我,趙王會很憤怒,他不會允許你這樣做。”
虞卿從內室拿出兩套普通人穿的衣服,遞給魏齊一套。
他邊換衣服,邊說:“這和趙王沒有關系,我也不會因此而給趙國帶來麻煩。我以朋友的身份幫助你。這個相國,我不當了。”
魏齊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虞卿你考慮問題的角度實在是太異于常人。你相國不當,陪我逃亡。但是,作為普通人,你能幫什么忙呢!
但他也不好說出來,遲疑道:“何必如此,我另尋辦法就是了。”
虞卿道:“你落難了,我豈能見死不救。逃亡路上,兩個人總比一個人辦法多。”
虞卿把相印端端正正地放好,隨身帶了些銀錢,便與魏齊悄悄出門,逃亡去了。
出了門,虞卿說:“聽說信陵君豪爽愛士,是個人物,我們去找他幫忙。”
魏齊身在危難,只要有根稻草,他都想當作救命繩索抓。虞卿這樣說了,他就努力地去相信。
虞卿是真正豪爽仁義之人,他以為別人也一定是這樣,想當然地以為,名滿天下的信陵君一定肯幫忙。他也不想想,信陵君魏國公子,如果肯幫忙,魏齊何必從魏國逃出來呢!
兩人一路上晝伏夜出,千辛萬苦,終于到了信陵君家附近。虞卿說:“你在這里等著,我先去見信陵君,說明情況,他一定會出手相助。”
信陵君接到通報,心想:魏齊現在是個燙手山芋,毫無用處,自然是不可見。只是,這位虞卿,和我沒什么交情,只是聽到我的名聲就來相投。人家信我,我如果不見,于我名聲有損。
信陵君猶豫不決,派人去請侯贏,詢問這個虞卿是個什么樣的人,該不該見。侯贏一聽,哈哈大笑,說:“虞卿為了朋友,連相國之位、萬戶侯都棄之不顧,你說他是什么樣的人呢!”
信陵君聽了,恍然大悟,急忙沖到前廳,欲見虞卿,不料出來,卻沒了虞卿的身影。
原來,虞卿等了半天,不見信陵君出來,心中大怒,拂袖而去。出來找到魏齊,說:“原以為信陵君是個人物,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你且莫擔憂,咱們另想辦法。”
魏齊聽了,忽然之間,淚如雨下,說:“我一時不察,得罪了范雎。我不該貪生怕死,四處逃亡,連累了平原君。現在又連累了你,心中甚是羞愧。你的情義,容我來生再報吧!”說罷,拔劍自刎。
虞卿猝不及防,待要阻攔,魏齊劍已斷喉。虞卿這邊抱著魏齊落淚,那邊信陵君騎著快馬趕來。虞卿遠遠望見,一點也不想見信陵君,便隱身而去。
信陵君趕到,看到魏齊的尸體,四處搜尋,卻不見虞卿的身影。他自責道:“是我不對,辜負了虞卿的信任。”
面對魏齊的身體,信陵君為難了。
天下都知道,秦王要給范雎報仇,指名索要魏齊的腦袋,敢私藏者,就等著大秦的鐵騎前來問罪。
現在,魏齊來投靠自己,結果死了,把他的腦袋交出去,這傳出去,名聲實在是不好聽。
可是不交,秦王發怒問罪,也不好交待。
正在這時,遠處一隊士兵疾馳前來。原來,他們是尾隨追捕魏齊的趙兵。見到魏齊尸首,便要割掉頭顱回去交差。
信陵君這個時候站出來,說誰也不能把魏齊的尸首帶走。
雙方就僵持起來。
好在趙軍的首領會說話,他上前道:“公子的深情厚誼,魏齊地下有知,一定會感激的。秦王指名要魏齊的首級,為此把平原君囚禁在秦國。如果得不到魏齊的腦袋,平原君的處境就危險了。公子與平原君也是好友,難道愿意看著平原君因此落難嗎?何況,魏齊已死,如果能用自己的首級解救平原君,想必他在九泉之下,也是愿意的。”
信陵君聽了,哭了一場,讓趙軍帶走了魏齊的腦袋。他給魏齊雕刻了一顆木頭,與魏齊的身體放在一起,好好地安葬了。
再說虞卿,他在遠處觀看了這一幕,長嘆一聲,心灰意冷,也不好意思回趙國了,就待在魏國大梁,著書立說,寫出了《虞氏春秋》,傳于后世。
秦國勢大,秦王為范雎報仇,天下之大,實在是沒有魏齊立足之地。誰都明白,幫助魏齊,得罪秦王,是絕對無利有害的事情。魏以一國之力,都不敢出面保護。
但是,虞卿卻把相國之位,萬戶侯之榮光,統統不要,而與魏齊共逃亡。其人之風采,天下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