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儒釋道三教融合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者之間互相融合與斗爭,互相吸收借鑒,共同發展,形成了現在的儒釋道文化。人們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中國的傳統文化。

儒家學說,也稱儒學,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與墨家、道家、法家等共稱為諸子百家。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比如“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化人,這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向善,讓人們擁有恥辱之心,而無奸邪之心。“仁”作為儒家最高的道德標準,包括恕、禮、孝、忠、知、惠等內容。

如果人們能做到內心克己復禮,就能做到無欲則剛的道德仁義,此心就體現了恪守道義,以萬民之心為己心,以社會安定為己任的奉獻精神。

道家學說同樣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認為世界萬物和人類社會總是在不停地運動著、變化著,道是其基本法則。《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就是對“道”的具體闡述。

道家的思想價值觀是清靜無為,如果人們能做到內心清凈寡欲、無欲無求,就能做到知足常樂、隨遇而安。此清靜無為就是懂得順勢而為,與天地同體的道德心,這也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追求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認為自然界有它自身的一套平衡系統,要尊重自然界的規律。

釋家是佛教的別稱,起源于古印度,在西漢時期由印度傳入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它宣揚“靈魂不滅,生死輪回,因果報應”,為老百姓找到一條精神解脫的道路。它的核心理念是“博愛,禁欲”。研究人與社會的關系,行為過程稱為修行。

佛家的思想價值觀是無得心,心無所得,無我無私,奉行諸善,利樂眾生,具有平等思想和慈悲思想。佛家文化偏向于唯心主義,相由心生,強調心靈的純凈。心靈純凈,那么所看的世界也變得純凈。

在個人修養方面,三教的說法不同,但是與人為善的精神是一樣的。儒家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主張“養生,遁世,窮萬物”,佛教主張“見性,救世,通萬有”。

無論是儒家提出的“中庸之道”,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還是釋家提出的“眾生平等”,追求的都是“和諧”的思想。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這些思想是凈化人們心靈的和諧思想,讓人們面對世間萬物更加坦然。經過長期演化,儒釋道三家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同化,慢慢地形成“三教一體”的局面。

中國傳統文化主要是由儒釋道三家組成的,它們三者在一起互相矛盾爭斗,同時又在不斷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中發展。從生硬地捏合到有機地融合,不同的思想都得到豐富與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顺县| 岳西县| 镇赉县| 民权县| 南陵县| 麻阳| 湛江市| 河曲县| 禹城市| 康马县| 呼玛县| 佛坪县| 定结县| 娱乐| 鸡西市| 休宁县| 鹰潭市| 陕西省| 高密市| 佛学| 卢湾区| 绥棱县| 碌曲县| 额敏县| 巴塘县| 彭阳县| 新绛县| 安顺市| 广元市| 乌鲁木齐县| 视频| 吉木萨尔县| 尼木县| 民乐县| 蕲春县| 突泉县| 德江县| 新民市| 定结县| 黄龙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