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七節 急躁:著急的孩子只能得到一塊棉花糖

小菲在家里養尊處優,好脾氣的外公更是將她寵上了天。只要小菲想吃的,外公立馬就出去買,哪怕是半夜想吃根熱狗,外公也會騎著電動車,滿大街去找。小菲要吃的東西是一定要馬上吃到嘴的,否則就會大鬧不止。如果在商店看到她喜歡的玩具,也一定要立馬買回家,否則她就會蹲在地上哭鬧不止。而買回家之后,小菲很快又對那個玩具失去了興趣。于是,爸爸媽媽帶她外出時,只好刻意避開玩具店。小菲的爸爸媽媽常常感慨,為什么孩子就不能做個櫥窗顧客呢?多看看、多欣賞不好嗎?只有多欣賞、多比較,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呀!可是回顧小菲的成長歷程,他們似乎也找到了原因。

父母執行的獎懲方式、家庭溝通的環境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下面,我們將具體分析在兒童青少年成長的各個年齡階段中,急躁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以及如何養成做事有條不紊的好習慣。

嬰兒期的急躁習慣及心理分析

小菲還是個嬰兒時,外公外婆來幫忙帶孩子,看到軟糯糯的小寶貝,兩位老人恨不得將天上的星星摘下來送給她。只要小菲哭兩聲,立馬抱起來搖著哄。如果哭聲沒有停止,那就是餓了,趕緊用恒溫水壺的水來沖奶粉給她喝,家里的設施都做了調整,調整的原則就是一切都是為了最快滿足孩子的需求。好像讓孩子多等待一分鐘,就是照料者的失職。

第一時間滿足新生兒的需求可能是很多爸爸媽媽或其他直接照料者的追求。然而,過分追求一分鐘也不能等的速度,其實會讓孩子失去了自我調節的時間。正是通過自我調節,孩子才逐漸學會了應對挫折、適應環境,并學會了等待。孩子如果覺得餓了,可是家長不知道,她會大聲哭喊,直到有人來喂她。而她看到有人在開始沖奶粉時,會很快意識到有吃的,于是她會放慢哭聲,等待喝奶。這就是一個簡單的應對挫折與自我調節的過程。

幼兒期的急躁習慣及心理分析

20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沃爾特·米歇爾設計了一個關于“延遲滿足”的實驗,這個著名的實驗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的一個幼兒園進行的。研究人員找來幾十名兒童,讓他們每個人單獨待在一個小房間里,這個房間里只有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桌子上的盤子里放著這些兒童愛吃的零食——棉花糖(也可以是曲奇、餅干等)。研究人員告訴他們:“你可以隨時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我回來時再吃,那時你會再得到一塊棉花糖作為獎勵。”同時告訴他們還可以按響桌子上的鈴,研究人員聽到鈴聲會馬上返回。對這些孩子來說,實驗的過程非常煎熬。有的孩子為了不去看那誘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轉過身背對著棉花糖,還有一些孩子開始做一些小動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辮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結果,大多數的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就放棄了。一些孩子甚至沒有按鈴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則盯著桌子上的棉花糖,半分鐘后按響了鈴。大約1/3的孩子成功延遲了自己對棉花糖的欲望,他們等到研究人員回來兌現了獎勵,堅持了差不多有15分鐘的時間。

幼兒期的延遲滿足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實驗中有的孩子堅持不到3分鐘,而大約1/3的孩子成功堅持了15分鐘。如果家長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讓孩子理解等待與更大的收獲之間的聯系,并訓練孩子如何度過難熬的等待時間,則能夠幫助孩子增強“延遲滿足”的能力。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等待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那么當他遇到不能立即滿足需要的情景時,就會感到崩潰。正如前面提到的小菲,她想要的東西必須立刻到手,即便到手后發現也不是真的想要。如果不能立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小菲會感到崩潰絕望,并通過哭鬧不止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前文中提到的關于延遲滿足能力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能為第二塊棉花糖堅持等待的孩子通常在人生中表現得更出色,如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教育成就或身體素質,以及更好的人際關系等。因此,幼兒期的延遲滿足能力具有一定的預測性,家長應該抓住這個黃金期,科學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

青少年期的急躁習慣及心理分析

小清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小清又喜歡購買名牌球鞋。眼看著某品牌的球鞋又出新款了,小清很想要一雙新款球鞋。爸爸跟他說,再等一陣子,遇到節日會打折的,等打了折就去買。可是小清等不了,趁著家長不注意,他自己拿著本該交給輔導班的報名費去買了這雙新款球鞋。

小清的購買欲望無法通過自我調節來稍加控制,一方面是因為從小養成的自我延遲滿足能力低下;另一方面是因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地催促。那么,在現階段,是否還有辦法改變這一現狀呢?我們先思考一下,在這個年齡階段,誰最有可能幫助小清提高延遲滿足能力?

除了在購物方面沒耐心,小清在學習方面同樣比較“急于求成”。數學課剛結束,小清對數學老師講的知識點還沒有吃透,于是他一直在草稿紙上演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下一節課是語文課,而小清的意識完全還沉浸在數學題里,他認為必須立刻弄明白這道題,否則就會留下后遺癥。顯而易見,小清最后可能弄懂了一道數學題,卻丟了一整節語文課的知識點。真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盡管很多人在鼓吹“迎難而上”的精神,然而這種精神不應以犧牲更大的成本為代價。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暫時的停頓,往往有時更有利于緩解大腦的壓力。停下來后,換個角度再來看這個問題,也許就會有不同的思路了。

要想養成耐心的好習慣,我們該怎么做

第一,專業的指導。家長應尋求專業的幫助,為孩子指定行為習慣矯正的心理咨詢師或有經驗的老師。行為習慣是在家庭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家長往往很難意識到自己的哪些做法助長了孩子的不良習慣,專業人員則可以區別造成孩子不良習慣的個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并在此基礎上,為孩子制定新習慣養成的目標和方法。

第二,家長和孩子都應加強學習,提高對急躁心理的正確認知,學會分析孩子所處情景的利弊,將解決問題的過程分解開來,同時也將現在必須做的和可以等待的事情劃分開來。將緊急的事情放在優先位置,長期的對輕重緩急的判斷訓練,有利于孩子提高延遲滿足的能力。

第三,延遲滿足能力后的獎勵。通過延遲獎勵,強化延遲滿足的傾向。因為延遲滿足而得到兩塊棉花糖的孩子,在下一次實驗中,可能會有能力得到第三塊棉花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城县| 射阳县| 大连市| 沂源县| 额敏县| 舒城县| 资中县| 托里县| 子洲县| 固始县| 宁津县| 鹤壁市| 楚雄市| 富民县| 徐闻县| 乐清市| 体育| 元江| 怀仁县| 东乡| 合江县| 萝北县| 温泉县| 山阳县| 屏边| 安顺市| 东阳市| 周至县| 许昌县| 奎屯市| 卓资县| 凭祥市| 同德县| 宣城市| 溆浦县| 邯郸市| 新干县| 波密县| 磐石市| 徐水县| 濉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