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法律知識學習手冊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948字
- 2021-05-12 17:51:00
言論自由權利的行使有什么限制條件嗎?
案例分析
蔣某是某初中二年級學生,父親就職于國家某航空航天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數據分析等工作。一日,蔣某的父親完成單位分配的機密任務后,和一位外國朋友去了泰國度假。一天晚上,蔣某的父親由于喝多了酒,大肆宣揚自己的職業,說自己能力很強。因為朋友沒有聽到過航空研究的內部事情,很好奇,在朋友的追問下,蔣某的父親將工作中一些不能透露的機密宣揚出來。
上述案例涉及言論自由權。言論自由權指公民通過口頭或者書面以及著作等各種語言形式表達其思想和見解的自由。言論自由在公民的各項自由權利中居于首要地位。因為言論是公民表達思想和見解的基本形式,也是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
我國《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蓖瑫r《憲法》第五十一條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也就是說我國法律規定公民有言論、出版的自由。但是,也規定了對言論自由的限制,一般表現為:(1)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譽權,否則構成誹謗;(2)不得侵犯他人的隱私權,否則構成侵權;(3)不得有猥褻和淫穢等違反善良風俗言論;(4)不得泄露國家機密、危害國家安全。
蔣某父親酒后泄露了國家機密,損害了國家利益,危害到國家安全,依照我國法律規定,應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深度解析
任何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只意味著公民可以做法律許可做的事情。權利必須依據法律的規定才能實現,同樣,權利也只有依據法律行使,才受到國家的保護。超越法律的規定去行使權利和自由,就必然要破壞法律秩序,損害國家的、集體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利益。也即公民在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和自由時,不得損害國家的利益,社會公共生活的利益和集體組織的利益,也不得損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任何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和自由的行為,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 羈鳥:在法律邊緣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 憲法及相關法學習宣傳本(2023年版)
- 202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法律法規全書(含土地、礦產、海洋資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最新修正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燙金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2016年第7輯(總第233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用版(2013年版)
- 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 水土保持法律法規
- 法律法規全書系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及法律解釋(2023年版)
- 社區居委會常用法律法規速查通(2022年版)
- 民事訴訟法規與解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注釋全書:分則部分
- 中國勞動用工法律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