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官司學習讀本(全國“七五”普法學習讀本系列)
- 七五普法圖書中心
- 2886字
- 2021-04-30 19:42:13
第七節 立案、偵查和與起訴
158.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向公安機關舉報犯罪嫌疑人嗎?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庇纱丝梢姡蚬矙C關舉報犯罪嫌疑人既是每個公民的權利,也是我們應當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
159.報案、控告、舉報可以口頭提出嗎?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后,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庇纱丝梢?,報案、控告、舉報可以口頭提出。
此外,根據該條第二款的規定,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
160.什么樣的刑事案件可以由當事人自己提起訴訟?
答:一般情況下,刑事訴訟都是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但是有些案件法律規定由被害人提起自訴,采用“不告不理”原則,即如果當事人不向法院提出告訴,法院不會主動受理。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檢察院不能提起公訴。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161.當事人對于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哪些行為,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
答: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的規定,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利害關系人對于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有權向該機關申訴或者控告:(一)采取強制措施法定期限屆滿,不予以釋放、解除或者變更的;(二)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不退還的;(三)對與案件無關的財物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措施的;(四)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凍結不解除的;(五)貪污、挪用、私分、調換、違反規定使用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的。
此外,受理申訴或者控告的機關應當及時處理。對處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申訴。人民檢察院對申訴應當及時進行審查,情況屬實的,通知有關機關予以糾正。
162.偵查階段,律師是否享有調查取證權?
答: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辯護律師在偵查期間可以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向偵查機關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提出意見。辯護律師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會見和通信。辯護律師會見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案件有關情況,提供法律咨詢等。
由此可見,在偵查階段,律師所享有的權利是不完全的,其提供的法律服務僅包括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幫助和法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申請變更強制措施,會見犯罪嫌疑人和與之通信,除此之外,還可以了解犯罪嫌疑人所涉及的罪名和案件有關情況并提出意見,而其他權利,如調查取證權、閱卷權,只能在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之后才享有。
163.與案件無關的問題,犯罪嫌疑人有權拒絕回答嗎?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第一款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據此可知,與案件無關的問題,犯罪嫌疑人有權拒絕回答。
164.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是否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
答: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此外,錄音或者錄像應當全程進行,保持其完整性。
165.對于犯罪現場,公民是否有義務保護?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保護犯罪現場,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機關派員勘驗?!庇纱丝梢?,對于犯罪現場,公民有義務保護。
166.公民有義務交出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證據嗎?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有義務按照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要求,交出可以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等證據?!庇纱丝梢?,公民有義務交出證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證據,以協助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順利偵破案件。
167.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是否可以提起精神損害賠償?
答: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睆谋緱l規定可以看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所解決的賠償范圍,僅以被害人所受到的物質損害為限。而被害人提出的精神損害,比如因強奸或者侮辱而受到的精神損害,則并不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168.檢察院能否以犯罪嫌疑人家庭困難為由,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答:對于哪些案件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作出了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贝送?,第一百七十一條第四款規定:“對于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p>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不包括三種類型。第一,法定不起訴:即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所規定的情形。主要包括:(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第二,酌定不起訴:是指對于犯罪情節輕微,危害不大,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可以不起訴。第三,證據不足不起訴:是指對于二次補充偵查的案件,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的,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綜上所述,犯罪嫌疑人家庭困難不屬于法律規定的不起訴的情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檢察院不能單以犯罪嫌疑人家庭生活困難為由而對其做出不起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