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擔保法司法解釋精釋精解(增訂本)
- 孫鵬
- 10480字
- 2021-04-30 18:59:27
專題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核心提示】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應當根據債務人、債權人、擔保人的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實務爭點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對外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對于如何認定違反法律對外提供擔保,實踐中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所謂違反法律對外提供擔保,是指違反法律明文的禁止性規定,法律沒有禁止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外提供擔保則該擔保合同仍為有效。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法規未授權的均屬于違反法律規定,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外提供擔保,合同一律無效,除非法律另有使其有效的特殊規定。對此問題,《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規定:“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理解適用
對《擔保法解釋》第三條的理解與適用
《擔保法解釋》第三條對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對外提供擔保的合同的效力進行了定性,但對這一規定仍存在理解和適用上的分歧,我們應當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擔保法解釋》第三條的立法宗旨
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設立的目的乃公益,因此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從事公益事業以外的活動。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屬于純粹經濟活動的范疇,與公益事業無直接關系,不在這類組織設立的目的范圍之內,公益組織擔任擔保人與其設立宗旨不相符。[6]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財產來源于國家的財政撥款或捐助人,如果允許這類組織作為擔保人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在債務人到期不能償還債務時,必將削弱該組織的財力,不僅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也會使設立此類組織的公益目的難以實現甚至落空。故法律不允許這類組織提供擔保,這類組織違反法律的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的擔保,擔保合同有效的特殊情況
1.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擔保法解釋》第十六條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簽訂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爭議的是對“公益組織”的認識。第一種觀點認為,《擔保法解釋》第十六條已經提供了認定“公益”與“非公益”的標準,即是否從事經營活動。考察事業單位或社會團體是否屬于公益單位,主要以其是否從事經營活動為準。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根據該條的解釋可以做保證人,而不論其所有權性質、從事的行業。[7]第二種觀點認為,要把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以公益為目的的活動與適當的經營活動區別開來,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是不能進行任何經營活動,這些單位利用本單位擁有的技術和知識,向社會提供服務,取得一定的報酬,從事適當的經營活動以更好地實現公益目的并不違反法律的規定;不能作為保證人的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不僅僅限于全民所有制單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只要符合以公益為目的這個條件,就不能作為擔保人,像私立學校、幼兒園、中外合資醫院。[8]我國《擔保法》對“公立”與“私立”未作區分,只要是公益法人,一律禁止充當保證人。[9]我們認為,上述第三種觀點值得肯定。“以公益為目的”和“從事經營活動”并非完全對立的關系,應當以是否“以公益為目的”考查,從而確定該組織所訂立的保證合同是否有效。
2.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其他財產為其自身債務提供抵押。從《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三)項規定來看,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不得用于抵押,即不論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是為他人債務還是為自身債務提供擔保,均不得以其社會公益設施提供抵押擔保。不過,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如果以其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其他財產為自身債務提供擔保,則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可以認定抵押有效。從立法目的考查,該特殊規定意在解決社會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發展問題,使其可以通過設定抵押獲得新貸資金的支持等。
3.留置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財產。根據《擔保法》的規定,擔保的方式包括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五種方式。從《擔保法》及《擔保法解釋》的立法宗旨看,不允許公益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提供保證、抵押、質押是正確的。但是留置是法定的擔保方式,無所謂提供問題,因此不屬于《擔保法解釋》第三條的適用范圍。
(三)《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與針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擔保的特殊規定之間的關系
1.《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與針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有效的特殊規定之間的關系。根據《擔保法解釋》第十六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可以認定保證合同有效。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其他財產為自身債務提供抵押,可以認定抵押合同有效。那么,這兩個針對保證和抵押的特殊規定,能否類推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擔保?即是否可以認為根據《擔保法解釋》第十六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的抵押、質押,抵押和質押合同有效,同樣,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其他財產為自身債務提供質押的,也可以認定質押合同有效?有觀點認為,保證、抵押、質押三種擔保方式中,保證只能為他人債務提供擔保,而抵押、質押既可以為自己的債務提供擔保,也可以為他人的債務提供擔保,也就是說,相較抵押、質押而言,保證的風險較前兩者更大。《擔保法解釋》第十六條允許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保證,舉重以明輕,也應當允許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抵押或者質押。同樣,《擔保法解釋》第五十三條允許以非社會公益設施提供抵押,也應當允許以非社會公益設施提供質押。
我們認為,《擔保法解釋》第三條已經明確規定了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此為針對擔保合同中的主體資格的總的禁止性規定,凡是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所提供的擔保,擔保合同一律無效。所以,除非法律存在著使其有效的明確的特殊規定,否則,就應當適用《擔保法解釋》第三條的規定,擔保合同無效。
2.《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與針對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的特殊規定之間的關系。《擔保法》中出現了兩個針對公益單位和社會團體訂立的擔保合同的無效的特殊規定:《擔保法》第九條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三)項規定,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共設施,不得抵押。同樣,這兩個規定是否類推適用于其他類型的擔保也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將該禁止性規定類推適用于其他擔保類型。學校、幼兒園和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共設施,不得質押。另一種觀點認為,法律僅僅明文禁止這兩種情況,不能擴張解釋這兩個條款,在民事領域應當遵循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的原則,應當認為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可以成為保證人,但可以提供抵押和質押,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共設施,不能抵押,但可以質押。
應該認為,在《擔保法解釋》沒有出臺之前,確實可以存在上述兩種不同的理解。但《擔保法解釋》頒布后,第三條明確規定了公益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擔保行為的效力,其中的“違反法律規定”,應當理解為法律、法規未授權的即為違法,除了法律規定其有效的特殊情況,其他情況都應當是無效的,當然也包括了《擔保法》明文禁止的這兩種情況。因此,可以認為,《擔保法解釋》第三條使《擔保法》第九條與《擔保法》第三十七條第(三)項失去了意義。
案例指導
重慶市交通設備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與重慶坤源船務有限公司、?重慶市港航管理局船舶融資租賃合同糾紛申請再審案 [10]
2011年4月2日,重慶市交通設備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甲方,以下簡稱融資公司)作為出租人、重慶坤源船務有限公司(乙方,以下簡稱坤源公司)作為承租人、重慶市涪陵區大為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丙方,以下簡稱大為公司)作為建造人,三方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
合同第1條約定:甲方根據乙方對建造方及租賃物的自主選擇,將兩艘載箱量為350TEU、載貨量為6000噸集散貨船租賃給乙方,該租賃物沒有依賴甲方的技能以及沒有受到甲方的干預,由乙方自主確定租賃物的名稱、型號等全部內容,租賃物在租賃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包括造成經濟損失,均由乙方自負,且乙方仍應向甲方支付租金及應付款項。
第3條約定:租賃物總價款(包干價)31042744元,其中甲方向丙方支付3000萬元(銀行轉賬2550萬元、承兌匯票450萬元),乙方向丙方支付1042744元,超出部分由乙方自行承擔;工程完工辦理船舶檢驗證書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工程項目及金額審核,形成三方確認結算單,甲方在辦理完并取得船舶證書后,5個工作日內按約定向丙方支付除質量保證金外的全部余款。
……
2011年4月2日,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的約定,融資公司(甲方)、坤源公司(乙方)、重慶市交通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丙方)(以下簡稱融資擔保公司,后變更為重慶渝超高新技術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渝超公司)另簽訂了《保證合同》。《保證合同》約定,保證方式為連帶保證責任,如甲方依據主合同約定未按時取得兩艘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丙方代乙方承擔違約責任,償還甲方已經支付的租賃物價款及利息損失和為實現債權實際發生的所有費用;保證合同還對保證期間、免責條款等進行了約定。當天,重慶港航局將600萬元保證金轉入融資公司銀行賬戶,坤源公司將“金源2011”輪抵押給融資公司,抵押期至2016年10月2日,雙方辦理了抵押權登記手續;5月12日,坤源公司向融資公司匯款630萬元,其中保證金300萬元、手續費330萬元,另向渝超公司支付擔保金60萬元。同年5月13日,融資公司向大為公司支付首期租賃物價款1200萬元。由于大為公司所在地區重慶涪陵拉閘限電,為了避免耽誤工期,坤源公司與大為公司協商將船舶交由重慶市萬州區鴻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運公司)建造。對此,坤源公司出具了《承諾書》,承諾凡是《融資租賃合同》中涉及大為公司應承擔的一切責任、費用、履行的義務等皆由坤源公司承擔和履行,坤源公司保證按《融資租賃合同》約定的質量、時間建造和交付船舶,并負責人員費用和安全責任;融資公司撥付的款項由大為公司轉給坤源公司,融資公司索賠確定大為公司為賠償義務人時,責任由坤源公司承擔、鴻運公司承擔連帶責任。鴻運公司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在《承諾書》蓋章確認。8月12日,坤源公司向融資公司發出《要求支付第二期價款的函》。8月15日,融資公司向坤源公司發出了《關于坤源船務船舶建造進度的函》,指出根據施工現場實地考察情況及重慶船舶檢驗局出具的《工程進度確認函》,船舶進度未達到第二期付款要求,不同意支付第二期造船款。船舶建造達到付款條件后,融資公司分別支付了第2、3期船舶建造款。為了保證船舶建造進度及造船所需材料及時到位,8月15日、16日,坤源公司墊資300萬元分別與湖北神州欣葉工貿有限公司和重慶魯濰柴油機銷售有限公司簽訂了鋼材和機械設備購銷合同,購買船舶建造所需鋼材和機械設備。
……
武漢市海事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為船舶融資租賃合同糾紛。融資公司系船舶所有人及出租人,坤源公司為承租人,大為公司為船舶制造人,重慶港航局為保證人。融資公司、坤源公司、大為公司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是三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未違背法律、法規禁止性規定,該合同合法有效。作為融資租賃合同的從合同,當事人對《保證合同》《抵押合同》《概算表》《租賃物品明細表》《租賃物價款支付明細表》《租金償還計劃表》未提出異議,且上述從合同未違背法律禁止性規定,均合法有效,予以保護。根據案件事實以及各方當事人的陳述意見,武漢市海事法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主要集中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坤源公司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是否有義務根據合同約定及時向融資公司支付租金;其二,融資公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是否構成根本違約;其三,《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焦點一:坤源公司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是否有義務根據合同約定及時向融資公司支付租金。
武漢市海事法院認為,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租賃期間,按照合同約定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是承租人的基本義務。《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條規定,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根本違約是指違約的后果已經妨害了合同目的實現,包括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仍不履行和一般違約但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兩種情形。遲延履行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在合同履行期內仍未履行,構成根本違約。由于一方的根本違約行為會嚴重損害另一方當事人的利益,因此法律上規定另一方當事人享有合同解除權,這種解除權的行使可以不經催告。但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只有在不能實現合同目的或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在合同履行期內仍未履行,才構成根本違約。
本案中,融資公司訴稱坤源公司共有4期租金未按時支付構成根本違約,其中2011年12月租金遲延支付2天,2012年1月租金遲延支付25天。根據合同約定,每期租金交納日為每月13日。對2011年12月的租金,坤源公司早在當月6日就將100萬元承兌匯票交給融資公司,融資公司于12月15日將承兌匯票貼現并扣除貼現利息后匯給谷僑公司,再由谷僑公司代替坤源公司交納,雖然該期租金實際到賬日為12月15日,但該遲延行為并非坤源公司造成,對該期租金的支付,坤源公司并未違約。對2012年1月租金609836.44元,因為融資公司尚欠坤源公司300萬元造船款未付,在墊付的300萬元造船款未收回的情況下,坤源公司暫未支付2012年1月租金,后來在結算時,坤源公司不僅同意融資公司從300萬元造船工程款中扣減1月的租金,而且承擔了滯納金7623元。因此,在雙方互負給付義務的情況下,坤源公司的行為并不構成違約。
關于2012年3月、4月兩期租金,雖然坤源公司以市場疲軟和葛洲壩船閘和三峽船閘維修影響通行等為由申請延期支付或采取其他變通措施,但該申請行為并不表示坤源公司拒絕支付租金,也不代表坤源公司沒有繼續履行合同的誠意和能力,相對于66期總計37791936.40元租金,兩期租金1219672.88元占總租金數額的3.2%,不屬于延遲主要債務,不會導致融資公司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況且,融資公司尚有70萬元船舶建造款和30萬元質保金未支付給坤源公司,船舶建造款與兩期租金相抵后,坤源公司只欠融資公司租金20余萬元。此外,坤源公司有300萬元保證金和重慶港航局的600萬元的質押保證以及“金源2011”號船舶抵押權掌控在融資公司,上述保證金足以支付坤源公司所欠2期租金及相應費用。故坤源公司的上述行為并不構成根本違約。關于律師費的承擔問題,在我國進行民事訴訟,對聘請律師代為參與訴訟并無強制性規定,也沒有規定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雖然融資公司與坤源公司在合同中對律師費的承擔進行了約定,但坤源公司并未構成根本性違約,且融資公司有從事法律的專門人員,律師費用并非必然發生,故對融資公司要求坤源公司承擔律師費的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對擔保金和保全申請費的承擔問題,融資公司申請對坤源公司采取保全措施時,坤源公司只有2012年3月、4月兩期租金未付,坤源公司用于擔保的財產遠大于其所欠租金及滯納金,按照合同約定,對坤源公司所欠租金及滯納金,融資公司應先從擔保金中扣除,故對融資公司要求坤源公司承擔擔保金和保全申請費的請求,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坤源公司在未取得融資公司同意的情況下,應該根據合同約定,及時履行支付義務,并承擔相應的滯納金損失。但從2012年3月、4月以后至原審法院判決時止的租金支付問題,坤源公司未再支付租金,由于雙方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不存在中止履行或者解除的法定事由,并且出租船舶仍由坤源公司實際經營,所以,坤源公司仍有義務根據合同的約定及時履行支付租金的義務,并對自身遲延支付租金的行為向融資公司承擔支付滯納金的義務。根據原審法院查明的案件事實,從2012年3月13日至原審法院判決前的2013年12月13日,坤源公司實際拖欠22期到期租金13350698.52元未付,對該已到期租金,坤源公司應向融資公司支付,對未到期租金,坤源公司應按合同約定繼續履行義務。另,融資公司系“華升1003”“華升3103”輪的所有人,根據《物權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融資公司有權對該兩艘船舶進行自主處置,而不必征得原審法院準許,所以融資公司請求拍賣“華升3013”“華升1003”輪以抵償坤源公司所差欠租金的主張原審法院不予支持。
焦點二:融資公司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是否構成根本違約。
武漢市海事法院認為,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第4.2條第(4)項約定,造船款發票應由建船方開具,坤源公司作為租賃方,并非開具造船發票的義務方。融資公司以坤源公司未開具造船發票為由進而拒絕支付70萬元造船款的行為違反合同約定,應承擔及時支付義務。雖然融資公司拒絕支付70萬元造船款的行為構成違約,但該違約行為發生在船舶建造完畢交付使用后,并未影響船舶建造和合同的實際履行,且70萬元只相當于融資公司應付的造船款部分的2.33%,根據雙方訂立合同的本意,該違約行為不構成根本違約。所以,坤源公司以融資公司存在根本違約的行為,進而要求解除《融資租賃合同》及退回手續費、擔保金、已付租金及賠償損失的反訴請求,無事實依據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約定,船舶建造廠家由坤源公司自主選定,質量由其負責。雖然后來船舶建造廠由大為公司變更為鴻運公司,但坤源公司并未提供證據證明該變更行為由融資公司決定,且根據坤源公司的書面承諾,可以確認將兩艘租賃船舶變更由鴻運公司建造,系坤源公司、大為公司、鴻運公司三方協商決定,與融資公司無關。融資公司在船舶建造方未達到施工進度的情況下拒付第2期工程款的行為,并未違背合同的約定,并非必然導致船舶質量問題的發生,且船舶建造完畢經檢驗合格,在辦理交接手續時,融資公司、坤源公司、大為公司在交接單上均確認船舶質量符合合同要求。坤源公司提供的現有證據不能證明融資公司對變更船舶建造廠家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不能證明船舶存在質量問題。融資公司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因雙方發生糾紛進而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以及提起訴訟,屬法律賦予其訴訟權利的正確行使,并不影響坤源公司依據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所以,坤源公司以融資公司濫用訴權、遲延付造船款、船舶存在質量問題為由進而拒付租金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法院不予支持。
焦點三:《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武漢市海事法院認為,根據《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其設立的目的是社會公益事業而不是營利,事業單位分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和經營性事業單位。《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規定: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本案中,重慶港航局的主要職責系負責重慶市水上交通運輸行業的職能,監督管理水路運輸市場,維護市場秩序;負責重慶市(長江除外)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等職能,沒有從事經營活動及擔保的主體資格,經費為國家劃撥,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其為坤源公司提供的質押擔保行為是商事行為,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因而該質押保證合同無效。重慶港航局作為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明知自己不具備擔保的主體資格,仍為坤源公司提供質押保證,對造成質押保證合同無效有一定責任。融資公司在訂立《融資租賃合同》和《質押金擔保合同》時,對融資租賃和擔保的相關法律規定進行了詳細了解,明知重慶港航局不具備擔保資格,仍要求重慶港航局提供質押保證,對質押保證合同無效也負有一定責任。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七條規定:“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故重慶港航局在坤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租金時,應對租金及產生的滯納金損失總額承擔二分之一的賠償責任,但賠償數額最高不超過600萬元。
法院依據《合同法》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一款、第六十七條、第二百三十七條、第二百四十八條,《擔保法》第五條、第九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判決:一、融資公司與坤源公司簽訂的《融資租賃合同》合法有效,雙方應根據合同約定履行相應的義務,享有相應的權利。二、坤源公司支付融資公司2012年3月13日至2013年12月13日租金13350698.52元及滯納金(滯納金根據每期租金應該支付的時間,按每天萬分之五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支付之日止)。三、坤源公司在不能向融資公司清償2012年3月13日至2013年12月13日租金13350698.52元及滯納金損失時,重慶港航局在不能清償總額范圍內承擔二分之一的賠償責任,但最高不超過600萬元。四、駁回融資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五、駁回坤源公司的其他反訴請求。上述賠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付清。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訴案件受理費217424元,由融資公司負擔12萬元,由坤源公司負擔97424元;反訴案件受理費97588元,由坤源公司負擔(融資公司預交的案件受理費原審法院不予返還,坤源公司在支付上述款項時,將應承擔的案件受理費一并支付給融資公司)。
融資公司不服上述判決,向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原審判決認定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實體處理并無不當。故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融資公司不服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鄂民四終字第91號民事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本案為船舶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根據融資公司的再審申請及重慶港航局的陳述意見,本案爭議焦點為:重慶港航局作為公益性事業單位是否可以提供現金質押擔保。《擔保法解釋》第三條明確規定,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據此,公益性事業單位在自己擁有的財產上設定抵押權或質權,提供擔保的行為應屬無效,除非法律作出不同規定。本案中,重慶港航局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使用的現金經費和公益設施均屬于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而由國家統一劃撥的財產,依法均不得設定抵押或質押。其提供600萬現金設定質押的行為違反了《擔保法解釋》第三條規定,一、二審法院據此認定涉案《保證金質押擔保合同》無效并無不當。融資公司申請再審期間提交的證據雖然證明重慶市交通設備租賃有限公司更名為融資公司的事實,但這一事實并不影響涉案質押擔保合同效力的認定。據此,融資公司提出現行法律僅禁止公益性事業單位以公益設施提供抵押或者質押擔保,并未禁止提供資金質押擔保,故本案現金質押擔保合同有效的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其再審申請理由不能成立。
綜上,融資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情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駁回重慶市交通設備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規范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六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根據合同的性質、目的和交易習慣履行通知、協助、保密等義務。
第六十一條? 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第二百三十七條? 融資租賃合同是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百四十八條? 承租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第三十九條? 所有權人對自己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五條? 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債務人、擔保人、債權人有過錯的,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第九條?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
第三十七條? 下列財產不得抵押:
……
(三)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條?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 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十六條? 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保證人的,如無其他導致保證合同無效的情況,其所簽訂的保證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第五十三條?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其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以外的財產為自身債務設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抵押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