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擔保法司法解釋精釋精解(增訂本)
- 孫鵬
- 9351字
- 2021-04-30 18:59:29
專題三:雙重連帶共同保證中,履行擔保責任的保證人如何行使追償權
【核心提示】雙重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雙重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不能向債務人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實務爭點
為同一債權擔保的雙重連帶共同保證人,都應當對債權人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在承擔了保證責任后,當然有權向債務人和其他未履行責任的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是,履行了擔保責任的保證人應當如何行使其追償權?對此,實踐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履行擔保責任的保證人,應當先對債務人主張其追償權,只有在向債務人主張未果的情況下,才能確定不能追償的部分,然后就此不能追償的部分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另一種觀點認為,履行擔保責任的保證人,可以任意選擇向債務人或其他擔保人行使追償權,其追償權的行使沒有先后順序之分。對此問題,《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理解適用
對《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的理解與適用
《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明確了在連帶共同擔保中,債權人在債務人屆期未履行債務時,可以要求履行債務的對象以及承擔了保證債務的保證人對其他保證人和債務人的追償權。對《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的理解與適用,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連帶共同保證中的追償權
保證人的追償權,也稱求償權,是指保證人向債權人履行保證責任后,向主債務人及其他共同保證人請求償還的權利。已經履行保證責任的保證人之所以享有追償權,是因為保證人履行保證債務實質上是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履行了保證債務使得債務人對債權人的債務得以消滅,同時也使得其他連帶保證人對債權人的保證債務消滅,自然可以向因為其清償而獲益的主債務人和其他連帶共同保證人追償。
在雙重連帶共同保證中,根據連帶保證人之間有無內部份額約定,保證人行使追償權的方式分為兩種情況:(1)如果負連帶責任的各保證人之間相互約定了由各自承擔的份額,由于保證人之間的約定不得對抗債權人,債權人可向保證人中任何一人提出要求承擔全部保證責任。如果其中一個保證人履行了全部保證責任,可以向債務人或者其他連帶共同保證人行使追償權,要求其他連帶共同保證人按照約定分擔應當承擔的份額。對此,《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作了明確規定,即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已經向債權人履行了保證債務的保證人,有權對其超額給付部分向其他保證人追償。(2)在保證人之間負連帶責任的共同保證中,如果負連帶責任的各保證人之間沒有約定各自應承擔的份額,履行了全部保證義務的連帶保證人如何行使追償權?《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也就是說,在債務人無法履行債務時,根據民法的平等原則,應當由所有連帶保證人平均分擔其無法履行的部分債務。同理,若保證人任何一人喪失履行能力,就其應當承擔的債務,也應當由其他保證人平均分擔。[9]
(二)已經履行保證義務的保證人的追償順序
對于已經履行保證義務的保證人是否應當先向債務人行使追償權,在追償未果時才能向其他保證人追償這一問題,《擔保法》第十二條與《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都作出了規定。二者的規定并非完全一致,在實踐容易引起理解和適用上的混亂。
《擔保法》第十二條規定:“……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對上述兩個條文中規定的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債務人或者其他保證人的追償順序的理解上,審判實踐中出現了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擔保法》第十二條中“或者”二字具有選擇意義,保證人既可以選擇對債務人行使追償權,也可以選擇對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但是該條的規定,對于債務人和保證人的追償順序未加區分,忽略了債務人及其他連帶保證人的主從債務關系,明顯不利于其他連帶責任的保證人。而《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中規定的“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表明了在連帶共同保證中,其中一個連帶保證人先行向債權人清償債務的,其享有向其他責任人追償的權利,但應首先向主債務人追償,如果主債務人清償不能,再由其他連帶保證人在前者不能清償的范圍內償付。這樣既明確了行使追償權的順序,又設置了向其他連帶保證人的追償的先決條件,這種限制追償權的立法本意是為了督促主債務人履行債務,保護連帶保證人的利益,防止任意選擇被追償人的行為使得主債務人脫離債務的約束,從而損害保證人的利益。[10]因此,這種觀點認為向債務人追償無果是向其他連帶保證人追償的前提。
實際上,以上觀點可以作為理論探討,但在實踐中不宜適用。《擔保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這就明確了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同時擁有兩項追償權:一是向債務人追償,二是向其他連帶保證人追償,且兩項追償權是并列的,無先后之分。而《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承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的規定并不是限制已經承擔責任的保證人只能先向債務人行使追償權,在債務人無法完全清償的時候,才能就不能清償部分向其他連帶保證人追償,而是進一步明確在已經履行了擔保債務的保證人向債務人主張追償后,其余保證人承擔的責任形式是補充清償責任,使得已經承擔了責任的保證人同時擁有對債務人和對其他保證人的追償權,這樣有利于保障已經履行責任的保證人的權益,同時也有利于鼓勵保證人積極履行責任,避免因違約而造成的損失。因此,《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與《擔保法》第十二條并沒有沖突。另外,從法律的位階的角度看,《擔保法解釋》只是《擔保法》的一個司法解釋,即使兩者有沖突,在實踐中也應當優先適用《擔保法》,而不能直接適用《擔保法解釋》。
案例指導
李某芹等與陶某祥追償權糾紛上訴案 [11]
2012年11月6日,陳某華、金某、陶某祥、張某文、邢某林、劉某妹、李某芹、石某雄、王某波、錢某利作為聯保體成員與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分行(以下簡稱民生銀行紹興分行)簽訂編號為X201506866的最高額保證綜合授信合同一份,約定由上述10人組成聯保體向民生銀行紹興分行申請使用14500000元的最高授信額度,額度分配分別為陳某華、金某3000000元,陶某祥、張某文3000000元,邢某林、劉某妹3000000元,李某芹、石某雄3000000元,王某波、錢某利2500000元。合同約定聯保體成員、聯保體成員名下經營實體、聯保體成員在本合同指定的第三人均可作為授信提用人向民生銀行紹興分行申請使用各自授信額度內的貸款,授信使用期限自2012年起至2014年止。聯保體成員在所擔保的最高債權額內,為除本人外任一授信提用人的債務承擔最高額連帶共同保證責任。擔保范圍包括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罰息、復利、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實現債權和擔保權的費用及其他合理費用。聯保體成員同意在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開立保證金賬號,并應在該行同意發放授信后3日內按本合同項下授信額度總額15%存入保證金,作為任一授信提用人在最高額保證綜合授信合同及具體業務合同項下債務的最高額質押擔保。之后,因各自貸款所需,陳某華、陶某祥、邢某林、李某芹均向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交納了450000元保證金,王某波交納了375000元保證金。
2012年11月6日,由嵊州市華業絲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業公司)、嵊州市越星領帶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越星公司)、浙江佳友領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友公司)、嵊州市天博領帶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博公司)、錦時公司與民生銀行紹興分行分別簽訂最高額擔保合同,約定由上述五公司對聯保體受信人與民生銀行紹興分行主合同項下的債務提供最高額連帶保證責任。2012年11月6日,邢某林與民生銀行紹興分行簽訂個人授信項下借款合同,約定由邢某林向民生銀行申請貸款3000000元,借款期限自2012年11月8日起至2013年11月8日止。民生銀行按約向邢某林發放了貸款。借款期滿后,邢某林僅用保證金歸還了464859.94元,未按約歸還其余部分貸款;陳某華于2013年11月8日以保證金形式為邢某林代償了貸款464859.94元,之后民生銀行杭州分行于2013年11月21日出具證明載明陳某華再次代為歸還825000元,以上陳某華共計代償人民幣1289859.94元;王某波用保證金代為清償387383.29元;陶某祥用保證金代為清償464859.94元;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就邢某林所借款項未曾向民生銀行代償,李某芹所交納的保證金用于歸還以其名義向民生銀行所借的3000000元款項。截至2013年11月17日,借款人邢某林尚欠民生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合計人民幣398326.98元未曾歸還,各保證人亦未履行保證責任代其歸還。
嵊州市人民法院審理認為,雙方當事人對以下問題存在爭議,對此該院評析如下:
1.在債務人的債務尚未完全清償的前提下,已經履行代償義務的保證人(或質押人)可否向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追償?截至2013年11月17日,借款人邢某林尚欠民生銀行貸款本金及利息合計人民幣398326.98元,即邢某林的借款尚未歸還完畢,此時代償人是否具備向其他擔保人追償的條件。該院認為,債權人的債權存在不能完全得到清償的可能性,如期待債權人的債權完全得到清償后,履行代償義務的保證人(或質押人)才能向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追償,則可能發生代償人永遠無法向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追償的現象,不符合公平原則,故應允許上述代償人在債務人的債務尚未全部清償的前提下,向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追償;如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因本案分擔了相應份額后,另行代償,對于新產生的代償款亦可另行追償。陶某祥主張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應分擔陶某祥代償款的意見成立,該院予以采信。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辯稱債務人的債務未完全清償系陶某祥追償障礙的意見于法無據,該院不予采信。
2.陶某祥以保證金形式代償的464859.94元,是否可要求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分擔相應份額?陶某祥代償的464859.94元,系陶某祥的質押擔保款及孳息,因當事人對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因此,陶某祥可以要求其他保證人(或質押人)承擔相應份額。陶某祥以此為由提出的意見成立,該院予以采信;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主張陶某祥只能向被擔保債務人追償,不能向其他出質人追償的意見與事實不符,該院不予采信。
3.本案的擔保種類與擔保人數如何確定?對于邢某林的3000000元借款,根據最高額綜合保證授信合同約定,存在陳某華、金某、陶某祥、張某文、劉某妹、李某芹、石某雄、王某波、錢某利9人為其提供的連帶責任保證;華業公司、越星公司、佳友公司、天博公司、錦時公司為其提供的最高額連帶責任保證。除此之外,陳某華、陶某祥、邢某林、李某芹各向民生銀行杭州延安支行交納了450000元保證金,王某波交納了375000元保證金,作為任一授信提用人向民生銀行所借款項的最高額質押擔保。之后,邢某林以保證金及孳息歸還了所借的部分借款,陳某華、陶某祥、王某波均以保證金及其孳息代邢某林償還了部分借款,李某芹的保證金則用于歸還其自身向民生銀行所借的3000000元款項。綜上,對于邢某林的借款,共存在14個連帶責任保證人,5個質押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以上述理由提出的意見成立,該院予以采信;陶某祥主張邢某林的借款不存在質押擔保、僅由四個聯保體提供保證的意見于法無據,該院不予采信。
4.在保證人與質押人產生競合的情況下,如何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份額?綜上所述,對于邢某林的3000000元借款,陳某華、陶某祥、王某波、李某芹四人既擔當了保證人的角色,又同時成了質押人,且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質押擔保的范圍未作約定,因此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根據合同約定,各聯保體成員彼此間的權利義務大致平等,故按擔保主體數量平均分配各自應承擔份額較為合理,亦符合各聯保體簽訂合同時的心理預期,因此每一主體應各自獨立承擔陶某祥代償部分的十四分之一即33204.28元(464859.94元÷14)。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主張應按擔保人數來分擔陶某祥代償款的意見成立,該院予以采信。陶某祥主張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作為聯保體一方應承擔陶某祥代償款的四分之一的意見與事實不符,該院不予采納。綜上,陶某祥要求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承擔33204.28元的請求于法有據,該院予以支持。因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至今未歸還陶某祥代償款項中的己方應承擔部分,故應賠償陶某祥的相應損失,因此陶某祥要求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支付自2013年11月8日起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理由正當,該院亦予以支持。陶某祥的其余部分訴訟請求缺乏相應依據,該院依法予以駁回。
依照《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之規定,判決:一、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歸還陶某祥因履行擔保責任而向民生銀行紹興分行支付的代償款人民幣33204.28元,并各支付自2013年11月8日起至判決確定支付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款限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二、駁回陶某祥的其余訴訟請求。如果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900元,依法減半收取1450元,財產保全費1170元,共計2620元,由陶某祥承擔250元,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承擔790元(限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該院付清)。
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不服原審法院上述民事判決,向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1)本案應適用我國《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根據該條款規定,追償權的行使是有順序性的,應先向債務人追償,就不能追償部分再由各連帶保證人按約定比例或平均分擔,追償的數額限定在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而本案中,向債務人不能追償部分的數額沒有確定,被上訴人是否已向債務人進行追償及債務人邢某林是否屬無財產可供執行亦未確定,原審便徑行判決超越了法律規定。且上訴人提供的嵊州市房管會查詢結果及邢某林夫妻現在的生活狀態可證實邢某林有能力清償本案擔保代償款。邢某林原被刑事羈押,現已回來,亦可方便執行。(2)本案不應適用我國《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該條款規定適用前提是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本案中,保證擔保的范圍為全部本金及利息等全部債務人的債務。物的擔保為現金存款質押,其數額固定,即物的擔保范圍明確。原審判決適用該條款錯誤。退一步講,即使可以適用該條款,也應當先適用我國《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的規定。綜上,請求撤銷原判,改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經審理,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查明的事實與嵊州市人民法院認定的事實一致外,另查明:上訴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于2014年7月21日為邢某林代償民生銀行紹興分行借款本息421294.91元,實現債權費用27798.50元,合計449093.41元。三上訴人在庭審中認可系各為邢某林代償149697.80元。
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五條“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之規定,本院根據三上訴人的上訴理由進行審查。
對于三上訴人認為根據《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之規定,承擔了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應先向債務人追償,對向債務人不能追償部分,才可向其他保證人要求分擔的上訴理由,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擔保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該條款明確履約保證人享有兩項追償權:一是向債務人追償,二是向其他連帶責任保證人追償。且該兩項追償權是并列的,并無先后之分。如果如三上訴人所述,其余連帶責任保證人可以以履約保證人沒有向債務人進行追償而拒絕履行屬于自己的償還義務,無疑會增加已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的風險,將追償債權所需要付出的時間和勞力成本全部加諸履約保證人,則會使保證人互相推諉、怠于履行自己的義務,也對履約保證人明顯不公。《擔保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并不是限制履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追償權利,僅是進一步明確履約保證人在向債務人主張追償權后,其余保證人承擔的責任形式是補充清償責任。因此,上述條款與《擔保法》第十二條適用上并沒有沖突。對于上訴人認為《擔保法解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適用于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情形,本案中保證擔保的范圍和物的擔保范圍均是明確的,本案不應適用該條款的規定的上訴理由,本院認為,該條款規定的擔保人之間的追償權,主要是確認在擔保范圍未作約定或約定不明時,保證與物的擔保間的平等地位。本案中,物的擔保的范圍為《最高額保證綜合授信合同》項下授信額度總額15%的最高額質押擔保,保證擔保的范圍為該合同項下約定的被擔保之主債權本金和其他應付款項,因此,質押擔保與保證擔保的范圍均是明確的,原審法院適用該條確屬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但鑒于本案中質押人亦系對本案訟爭全部債務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且各保證人承擔的保證責任范圍均相同,原審法院判決按保證主體數量平均分配各自應承擔的份額符合公平原則,并無不當,予以支持。
本案中,根據一、二審查明的事實,被上訴人陶某祥為邢某林代償464859.94元,陳某華為邢某林代償1289859.94元,王某波為邢某林代償387383.29元,上訴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于2014年7月21日各為邢某林代償了149697.80元,總計為邢某林代償2591196.58元,根據上述分析,為邢某林向民生銀行紹興分行借款提供擔保的擔保人有14人,每一擔保人應當分擔的份額應為185085.47元(2591196.58元÷14人)。由此可見,被上訴人陶某祥及陳某華、王某波除承擔其應當分擔的份額外,被上訴人陶某祥多承擔了279774.47元(464859.94元-185085.47元),陳某華多承擔了1104774.47元(1289859.94元-185085.47元),王某波多承擔了202297.82元(387383.29元-185085.47元),上述三擔保人總共多承擔了1586846.76元。而上訴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自僅承擔了149697.80元,尚應各承擔35387.67元,則三上訴人應對其尚應承擔的部分按照其他三保證人每人多承擔部分與多承擔部分總額的比例向三擔保人分擔相應的代償款。在本案中,上訴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自應向被上訴人陶某祥分擔其因履行擔保責任而支付的代償款為6239.14元[35387.67元×(279774.47元÷ 1586846.76元)]。另,鑒于2013年11月期間被上訴人陶某祥及陳某華、王某波三人合計為邢某林代償2142103.17元,當時每個擔保人應分擔的代償款為153007.37元,而當時三上訴人各自應向被上訴人陶某祥承擔的代償款為28350.23元{153007.37元×[(464859.94元-153007.37元)÷(2142103.17元-153007.37元×3人)]}。現被上訴人陶某祥要求三上訴人償付應付代償款自2013年11月8日起至實際付清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本院認為,因被上訴人陶某祥及陳某華、王某波為邢某林代償的事實均發生于2013年11月17日之前,故酌情對被上訴人陶某祥要求三被上訴人各自支付28350.23元代償款自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7月20日止及6239.14元自2014年7月21日起至款項付清之日止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的請求予以支持,對被上訴人陶某祥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予以駁回。
綜上,鑒于在本案二審過程中,有新的事實發生,導致原審判決對部分事實的認定不當,予以糾正。依照《擔保法》第十二條、《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變更嵊州市人民法院(2013)紹嵊商初字第901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各歸還陶某祥因履行擔保責任而向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分行支付的代償款6239.14元,并各支付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計算的利息損失(其中自2013年11月17日起至2014年7月20日止的利息按本金28350.23元計算,自2014年7月21日起至款項付清之日止的利息按本金6239.14元計算)。款項限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如果上訴人李某芹、石某雄、錦時公司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規范指引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十二條? 同一債務有兩個以上保證人的,保證人應當按照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份額,承擔保證責任。沒有約定保證份額的,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保證人都負有擔保全部債權實現的義務。已經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有權向債務人追償,或者要求承擔連帶責任的其他保證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十條? 連帶共同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任何一個保證人承擔全部保證責任。
連帶共同保證的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后,向債務人不能追償的部分,由各連帶保證人按其內部約定的比例分擔。沒有約定的,平均分擔。
第三十八條?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或者物的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或者物的擔保的范圍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承擔了擔保責任的擔保人,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擔保人清償其應當分擔的份額。
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物的擔保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或者擔保物因不可抗力的原因滅失而沒有代位物的,保證人仍應當按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承擔保證責任。
債權人在主合同履行期屆滿后怠于行使擔保物權,致使擔保物的價值減少或者毀損、滅失的,視為債權人放棄部分或者全部物的擔保。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保證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五條? 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應當圍繞當事人上訴請求的范圍進行,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查。但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侵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