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說起“金融”,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門艱深的學問。一般認為,在日本,“金融”一詞出現在明治時期[1],對應英語中的“finance”。福澤諭吉所著《西洋事情》中有這樣一句話:“繁盛金幣之融通可為世間之便益”,“金融”應該是從“金幣之融通”縮略而來。

另外,“融通”一詞在江戶幕府末期[2]意為“貨幣流通”,該詞原本為佛教用語,為“(事物之間)順暢地交流”之意。因此,“金融”的含義不僅局限于貨幣的借貸,還指貨幣借貸暢通且繁榮的社會體系。

英語中表示“金融”之意的“finance”,則產生于17世紀。其中的詞根“fin”與法國電影的片尾字幕“fin”同源,相當于英語“The End”(劇終)。本詞原意為“還清欠款”,拖欠債款的行為屬于強取豪奪,并不被稱為“finance”。當時,社會狀況正處于轉變之際——之前王侯將相欠債還不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此時,已經進入了國債發行的時代。也許正是由于這種時代背景,人們使用了兩個不同的用詞來分別指示這兩個事物。當然這種解釋只是一種假說,無從證明。

在一對一貨幣借貸的情況下,債務人將利息額度和還本付息的期限記在借據上,并將其交給債權人,這是金融的基本形式,早在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時期就已出現(下文中將詳細敘述)。當時用黏土制成的泥板借據一直留存至今。然而這種形式使交易局限于熟人和朋友之間,因此不適用于較大金額的借貸。如果想借入一大筆錢,就需要擴大范圍,從多人手中籌集借款。于是專業的中介商應運而生。中介商會根據借據,幫助借款人在其社交圈之外尋找貸款人。如果總是介紹欠債不還的借款人,中介商也會失去信用,因此中介商需要慎重選擇借款人。同時中介商可獲取手續費,即中介費。像這種貸款人根據借款人發放的借據直接提供金錢融資的方式就是“直接金融”。借據被稱為債券,而中介商所從事的業務則為證券業務。在這一借貸過程中,中介商是不使用自己的資金的。由于中介商個人尋找貸款人效率較低(成本較高),于是漸漸地,個體中介商開始聯合,并形成了市場。

另外,每到需要借款的時候再尋找貸款人不僅費時費力,而且資金通常難以及時到位。于是,便有一些信譽較好的富人,預先從有貸款意向的人手中借來資金(也可以說是寄存),將這些資金儲備起來并給出資人發放借據,該借據即是存折。如果有人想借款,便可隨時從儲備的資金中提出并發放貸款。這種方式與最初的借貸方式不同,貸款人和借款人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借據往來,因此被稱為“間接金融”,其中的資金發放行為是一種銀行業務,被稱為“融資”(貸款)。此外銀行預測,存款人不會在借款人借出款項的同時,要求自己償還這部分資金(取款行為),于是出現了以超出儲備資金的額度提供貸款的方法(信用創造)。如果銀行沒有信用,人們就不會將資金存入銀行(或者說借給銀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從古至今,銀行建筑總是壯觀奢華。

再來談談什么是股票。金融并非僅限于貨幣的借貸。一般來說,債券都有償還期限,規定何時還款,然而股票卻沒有,這是其基本特征。但是,股票不設置償還期限的歷史并不長,以前,股票也需要定期清算,并將資金返還給出資人,其期限可能以貿易商人的一次航海為單位,或者以一年為單位。股票雖然是貸款的延伸,卻并不需要商定保本付息等條件,而是需要借款人承諾,在其事業獲得收益時支付給投資者一定的分成(分紅)。雖然貸款人可能面臨借款人無力償還債款的風險,然而與之相應的高額回報率(收益)也十分誘人。否則,不會有人愿意出資。股票的這種特征緣于17世紀初期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業務調整。該公司花費數年時間在亞洲建立貿易據點,而第一年結算必定毫無收益,這便導致了收益周期延長,于是該公司索性延長了股票的償還期限(清算期限)。

投資者們(股東)出資創立公司。然而其中有些投資者(債券持有者)并不奢望賺大錢,只希望到期能夠獲得本息。另外,銀行等金融機構重視信用,利用儲戶的資金(存款)進行運作,與賺大錢相比,他們更期望獲得穩定的收益,因此更傾向于融資和債券,而非股票。

于是公司在發行股票的同時,還會發行債券(相當于借據)進行籌款。通過借款獲利的是股東。股東們投入公司運營的可用資金超出了自己的實際出資額,而且即使獲得了大筆收益,也只需向債權人支付利息。然而現實并非總是一帆風順。如果公司經營受挫,債權人會要求公司經營者和股東償還借出的資金。實際上在19世紀之前,股東基本為無限責任,即債權人要求還款時,股東需向債權人償還高于投資額(且股票失去價值)的資金。因此以前成為股東是有門檻的,即擁有足夠資產,能夠在緊要關頭提供超過投資額度的資金。然而滿足這一條件能夠成為股東的只有一些大富豪,實際上此類公司也并不多。

17世紀初期,世界范圍內只有金融業的領軍者——荷蘭東印度公司實行了股東有限責任制。之后,該形式漸漸普及開來,19世紀,在美國,股東的有限責任制被確立為一項制度。此后,在交易所內,人們可以不必關注對方的底細,僅需依據市場行情,進行股票的買賣。如果沒有這一背景,資本主義經濟也不可能獲得今天的發展。當然,隨著股東有限責任制的確立,債權人在貸款給公司時無疑比以前更加慎重。他們會仔細查閱結算報告,檢查有限責任的股東是否獲得額外的分紅,股東是否將部分股本用于分紅。

可以發現,筆者在說明金融體制的過程中,竟完全轉入了歷史話題。此外,各位在世界史的課程中,都應該學習過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歷史,而其地位之重要恐怕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金融中心,或者說金融市場的中心經歷了從意大利到布魯日、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倫敦,再到紐約的變遷,而每次轉移都有其明確的理由。為什么歐洲的金融家會轉移陣地呢?倫巴第街是倫敦的金融街,由于這條街上的很多金融家都來自意大利倫巴第地區(米蘭也位于倫巴第地區),因此而得名。各位根據曾經學習過的世界史知識,如果改變一下視角,從金融的角度重新審視,可以形成不一樣的歷史觀。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像閱讀“酒的歷史”“食物的歷史”那樣,發現“金融史”的樂趣。

筆者多年來一直以國內外投資機構為客戶進行商務活動,自上一部作品《日俄戰爭:籌資之戰》出版以來,筆者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個體投資者。其中有很多投資者表示,希望能夠讀到簡明易懂的金融史通史,這也是筆者撰寫本書最直接的原因。撰寫目的非常單純,就是希望投資者能夠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以加深對當前經濟形勢和行情的理解。因此,筆者在書中有意回避了意識形態化的歷史觀以及有失偏頗的特殊話題,例如“賺錢的歷史”“屢次重復的愚蠢的泡沫經濟”、日本衰敗論或繁榮論等。

另外,對于過去幾乎不被提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股市情況,戰后日本國民如何應對通貨膨脹,以及美元日元兌換匯率的長期變化、趨勢等問題,筆者盡量進行了簡明的論述。

說到底,金融史也是一部寄托于金錢的人類欲望的歷史。2008年,雷曼危機讓世界陷入金融危機的漩渦。由于自身的欲望,人類自古就不斷重蹈覆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所掌握的金融技術,在漫長的歲月變遷中也在逐步改善。金融在被用于籌集軍費的同時,也在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如國債的發明,企業的創建,為人才精英提供資金等。此外,在鋪設鐵路、研發飛機、研制新藥,以及通過互聯網建立覆蓋全球的信息網絡等方面,金融都起到了協助、促進的作用。希望本書能夠幫助各位讀者進一步了解“金融”。

本書基于富士產經集團發行的金融日報《Business i.》從2012年7月至2013年2月連載的《投資者必讀金融史》的71節內容,以及刊登于《經濟學人》周刊的文章,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了大幅度的擴充與修訂,專供日本新潮社出版發行。

[1] 日本明治時期從公元1868年至公元1912年。——譯者注

[2] 日本江戶幕府時期從公元1603年至公元1867年。——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观塘区| 华亭县| 巫山县| 玛沁县| 格尔木市| 麟游县| 上栗县| 大名县| 阳山县| 六安市| 通州区| 黔西| 永登县| 苍山县| 南木林县| 马鞍山市| 合肥市| 青河县| 盱眙县| 都匀市| 成武县| 凤凰县| 普安县| 太原市| 滁州市| 白河县| 介休市| 金门县| 平果县| 开平市| 图片| 兰州市| 景东| 山阳县| 富民县| 泸定县| 郸城县| 攀枝花市| 新和县| 德庆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