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曼娘不做聲,沐老夫人接著道:“這期間你還是領大師傅的工錢,這樣也不虧待你。男方挺急的,定在后天去看人家,你這兩天準備準備吧。”祖母看了看曼娘身上穿的衣裳,皺了皺眉,不悅的問:“你平時就穿成這樣嗎?一身的葛布,你是沐家的大姑娘,出去是沐家的臉面,你的工錢都用來做什么了?”
曼娘也不辯解什么,只淡淡的道:“祖母的話曼娘記住了,如沒有別的什么吩咐,曼娘告退。”說實在的此刻肚子好餓,還真沒力氣在這里聽訓,只想著趕快去吃飯,這么多年對自己不管不問的,真沒什么可聊的。祖母也沒什么好說的了,就叫曼娘退下。
晚些時家里的繡娘來找曼娘,說是老夫人讓她來量量曼娘的身材尺寸,好做身新衣裳,曼娘也沒說什么讓繡娘量了,心里既不討厭,也不歡喜,繡娘量完走了她繼續研究她新酒的配方,順便研究香料的配制,在曼娘心里,這兩種東西應該是相同的原理。家人對自己的冷淡根本就沒放在自己心上。
次日傍晚時分,繡娘送了套衣裳過來,說是祖母按著她的尺寸改了套衣裳,衣裳是半新舊的,顏色是自己喜歡的桃紅,只是顏色沒那么艷了,衣邊和袖口的花邊是新繡上的,接著繼母也讓丫環送了些不值錢的珠花,鎏金的發釵來,式樣有些老舊。
曼娘看著擱在房間桌上的衣裳和首飾,心中想到了母親,如果母親在,一定會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去看人家的,自己也不會吃這么多的苦,現在自己要看人家嫁人了,母親知道了一定很開心吧?
終于到了去看人家的這天,這里看人家是有規矩的,女方是要長輩和媒婆陪著去的,長輩包括自己母親家的親戚,一般是舅舅舅母姨母,父親這邊的兄弟姐妹,今天陪曼娘去看人家的是母親的妹妹。
這個姨母還是自己好小見過的,在自己的記憶中,姨母對自己很疼愛,但自從母親去世后,就再也沒和母親娘家的親戚往來了,所以多年沒見到過姨母了,今天是自己去看人家的日子,外婆家要有長輩出席,就派了姨母作代表,父親這邊是一位伯伯陪著,還有一位族中的堂姐,祖父祖母還有父親都沒陪著去。
姨母看著沐家這么不看重曼娘,真的心都寒了,也替過世的姐姐難過,但看著曼娘像沒事兒人似的,一點都沒放在心上的樣子,突然淚如泉涌,緊緊的抱著曼娘,曼娘看著姨母如此,心中也是一片凄涼,只是忍著,輕輕的拍拍姨母的背說著自己沒事,已示安慰。
管家進來說男方接人的馬車到了,姨母這才止住悲傷,陪著曼娘來到大門口,祖母來到大門送曼娘,說了些要在男方家里注意禮儀的一些話語,看到大門前停著的兩輛馬車,公子蚩站在一輛四匹六尺高的純黑馬拉的馬車旁,馬車的豪華是祖母這一輩都沒見過的。后面一輛是兩匹赤紅大馬拉著的豪華馬車,僅次于第一輛,但在田鎮這個地方,已經是非常華麗了。
祖母看到公子蚩親自來迎,心中不覺多了份沉思。這邊姨母看到這么個俊美的青年站在馬車旁,便看向自己旁邊的曼娘,想問這人是誰,還沒有問出口,媒婆見眾人出來了,走上前向雙方介紹一番,先向女方介紹了公子蚩,又向男方介紹各位陪同的長輩。
姨母看到這位男子就是和曼娘議親的對象,不覺得是心下歡喜。看他今天來迎人的架勢,應該是滿意曼娘的,就不知道他家中還有些什么長輩,不知道好不好相處?姨母興興的看著曼娘,但見她一副平淡不驚的樣子,姨母心想,難道她不愿意嗎?媒婆介紹完后,大家分車坐好,曼娘帶著丫環桃花坐前面這輛,堂姐和姨母還有伯伯坐后面一輛,公子蚩騎馬親自在旁護衛。
沐家離公子蚩的府邸也就是半里路的距離,沒走幾步就到了,管家帶著府里所有的下人在大門口迎接。公子蚩親自扶著曼娘下了馬車,并親自迎進大門,帶著曼娘走過桃林來到大廳,后面管家也殷勤而周到的引著大家進入大門,穿過桃林,來到大廳。
姨母是邊走邊看,這府里的氣派是自己從沒見過的,只見用白玉鋪成的路隱在桃林里,這桃林的桃樹是自己從沒見過的品種,各種不知名的花安靜的開在桃樹下,散發出陣陣的幽香,沿著路往前走,大概走了半里才來到大廳。大廳里下人已準備了茶水和精致的點心。
大家分主客落坐,但大廳里的主位是空著的,家里也沒有長輩出來見客。
姨母便問道:“不知公子家的長輩父母可在?”公子蚩見問,站起身來:“回姨母,家中雙親已故,族中的長輩留在原籍,小生因喜田鎮的風景,所以想在此成家立業。”
姨母聽他這么說,事關自己的親外侄女的終生,心中還是疑慮的。便又問道:“不知公子原籍在哪里?”
公子蚩恭謹的回道:“兩百里外的梅山鎮,家里原是經商的,祖上也賺下了點積蓄,小生不喜好經商,就把家里的生意都給了族里的兄伯在經營,我自己就想找個秀美的地方安靜的過日子。”
“那公子成婚后還回原籍嗎?”姨母問道。
“姨母放心,成婚后也不回原籍了,有時間可以回去走走,但還是會常住在田的。”公子蚩很理解姨母的心情,所以都很認真的回答。姨母盡管對公子蚩的家世,人品都滿意,但畢竟不知人底細,心中還是不放心的,但也沒有再問什么。
既然是來看人家的,當然就要好好看看,于是吃了茶,吃了點心,離午膳的時間尚早,公子蚩吩咐管家帶著大家到處走走,去看看。大家也想出去走走,畢竟是第一次見面,老是這么坐著,也是很尷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