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學研究(2019年第2期/總第2期)
- 涂文學
- 514字
- 2021-05-11 15:23:03
參考文獻
[1]馮天瑜:《〈中華大河文化書系〉序言》,待出版。
[2]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3]〔日〕池田雄一:《中國古代的聚落與地方行政》,鄭威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4]魯西奇:《漢水中下游河道變遷與堤防》,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5]李伯謙:《中原青銅文化在長江流域融入華夏一統文化體系中的作用》,《湖北日報》2015年9月15日。
[6]馮天瑜:《荊楚文化的近代轉型》,《光明日報》2004年5月25日。
[7]馮天瑜等:《中華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英〕湯因比:《人類與大地母親》,徐波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9]王會昌:《古典文明的搖籃與墓地》,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0]皮明庥:《簡明武漢史》,武漢出版社,2005。
[11]皮明庥等:《近代武漢城市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12]嚴昌洪:《武漢歷史文化風貌叢書》,武漢出版社,2017。
[13]陳甬軍:《武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歷史擔當》,中國社會科學網,2018年6月17日,http://www.cssn.cn/zt/zt_rdzt/qyjjzlztzgtf/zbjq/ydyl7/201806/t20180617_4369178.shtml。
[1]“武漢打造長江文明樞紐城市”聯合課題組成員:馮天瑜、傅才武、張薇、鐘晟、程玉梅,武漢大學;樊志宏、周先榮、周友豐、陳龍、劉婧、張巍,武漢市委政策研究室;哈思杰、章遲,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