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摘要

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產權結構是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統分結合。土地集體所有(統)形成于農業合作化時代,家庭承包經營(分)確立于農村改革初期,規范和完善延續至今。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村集體既不是法人,也不是自然人。農民集體所有權不能自發派生出農地其他權屬。農戶的農地使用權通過村集體發包和農戶承包的方式產生,使用權再進一步派生出農地收益權和處置權。清楚地定位村集體的權利和職能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順利運行和農地有序流轉的基礎。賦予農民土地權利和定位村集體職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農村改革的漸進性使得土地權屬在村集體和農戶之間劃分模糊,村集體容易侵害農戶權益,影響農地投資和流轉。隨著農地流轉日趨活躍,這一問題更加突出,準確定位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職能顯得尤為迫切。

土地是農戶重要的家庭財產,也是農業重要的生產要素。在農地流轉中,賣方實現的是土地的家庭財產功能,買方獲得的是土地的生產要素功能。本書以是否有利于土地的家庭財產功能和生產要素功能發揮為標準(兩個有利于)來定位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職能,明確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可以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把土地制度建設和土地本質功能發揮聯系起來,不僅能從新的視角為農地制度改革和完善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證據,而且能為農地有序流轉、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提供建設性的政策建議。

本書的研究內容和相應結果如下。

研究內容一:理論分析框架構建。旨在構建全文的理論分析框架,對農地流轉行為進行理論分析,為實證研究提供假說,為村集體職能規范研究提出標準。

研究內容二:村集體農地流轉職能。旨在通過對研究假說進行實證檢驗,來判斷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職能是否符合降低交易費用的要求。

研究內容三:農地家庭財產功能的發揮。農戶可以通過自己經營獲取收益,實現土地財產功能,也可以出租土地換取租金,實現其財產功能。研究從農戶土地流轉行為、土地閑置情況和土地租金三個方面實證分析村集體參與對農地財產功能的影響。

研究內容四:農地生產要素功能的發揮。土地流轉通過在不同生產者之間和不同用途之間重新配置土地,達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增加農產品產出的目的。研究從土地用途和土地經營者兩個方面分析土地流轉是否符合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的要求,并以此檢驗村集體參與對農地生產要素功能的影響。

整體上,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參與者職能符合降低交易費用的要求,有利于農地家庭財產功能和生產要素功能的發揮,但對部分農戶的福利有負面影響,需要村集體和相關部門決策者予以重視。村集體參與農地流轉要注意權衡和協調兩部分農戶的利益,要注意掌握參與程度的分寸。政府部門對村集體在農地流轉中的行為要進行規范和加強監管,但不宜以行政命令和下指標的方式要求村集體推動農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玛曲县| 本溪市| 长兴县| 台南县| 玉龙| 嵊州市| 绍兴市| 时尚| 扶余县| 九台市| 泰和县| 历史| 静乐县| 靖边县| 民县| 嘉禾县| 石柱| 浠水县| 尉氏县| 隆安县| 四子王旗| 潮安县| 钦州市| 枣阳市| 赞皇县| 武定县| 成武县| 拜城县| 天津市| 兴和县| 尼勒克县| 太仓市| 江北区| 小金县| 通许县| 尉氏县| 夏津县| 雅安市| 旅游|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