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營商環境百企調查(2019)
- 貴州省政協社會與法制委員會
- 3082字
- 2021-04-23 18:37:16
序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偉大奇跡和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非公有制經濟做出了歷史性貢獻。70年來,非公有制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從有益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再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獲得了歷史性突破。可以說,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史。
改革開放以來,貴州的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創造社會財富、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增長、擴大財政收入、推動科技創新、催生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成為推動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生力軍。滿幫科技、朗瑪科技、航瑞科技、苗姑娘控股、威門藥業、貴州廣鋁、中偉集團、眾一金彩黔礦業、湄潭蘭馨茶業、國臺酒業等一批又一批省內優秀非公有制企業從篳路藍縷到成長壯大。2018年,在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名單中,貴州陶華碧等三人上榜。從“草根”到“杰出”,改革開放成就的這一代人,也正是貴州非公有制企業從“發展”到“轉變”的最好佐證。
從歷史鏡頭的回放中,我們不難發現,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優化是包括非公有制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茁壯成長的重要制度保障。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高效廉潔的政務環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和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方面勇于革命、持續發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認可。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升至第31位,連續兩年被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市場經濟是“候鳥經濟”,哪里的營商環境優、服務質量好、辦事效率高、投資成本低,企業就到哪里發展,資金就往哪里聚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中國首批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貴州不斷以“硬措施”優化營商“軟環境”,全省各級各部門敢于動真碰硬,找準痛點,聚焦突出問題,重拳出擊,向破壞營商環境的行為宣戰和亮劍,多措并舉,重點整治營商環境中的“沼澤地”,全力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厚植經濟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土壤”。
貴州優化營商環境,就是不斷為企業發展提供法治化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貴州在營商環境的法治化方面持續發力。2017年,印發《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出臺地方性法規《貴州省外來投資服務和保障條例》;2018年,出臺《貴州省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2019年,制定《貴州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工作方案》,聚焦企業和民眾辦事創業的難點、痛點、堵點,圍繞辦理環節簡化、申報材料壓減、辦事時間壓縮、行政審批提速、民眾辦事方便等,最大限度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成本。同時,每年公布貴州省各級政府部門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優勢資源,依托“云上貴州”系統平臺推動企業基礎信息與信用信息歸集互通、集成應用、共享互認,讓信息“跑腿”代替群眾辦事“跑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和應用清單,建立健全政府失信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建立健全社會力量參與市場監督制度,以誠信管理為手段,實施分類監管,制定分級分類監管管理辦法,讓失信主體“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加大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力度,建立開放、透明、便民、信息化的陽光司法機制。
貴州優化營商環境,就是在各項改革中堅持國際化標準。為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貴州始終以國際化的視野和標準,統籌謀劃各項改革工作,把脈營商環境問題。在中國各省級政府中,貴州率先采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對全省營商環境開展第三方評估,連續開展優化營商環境集中整治和提升行動,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全流程服務,厚植做大產業、做強企業的土壤。早在2017年,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委托廈門大學中國營商環境研究中心,對標世界銀行的全球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對全省營商環境建設情況進行“全面體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營商規則體系,使營商環境更規范、更透明、更便利。根據國務院大督查反饋的情況和第三方評估發現的突出問題,比對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和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標準,結合貴州實際,貴州省對優化營商環境指標做了量化,提出了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用電用水用氣、登記財產、納稅、跨境貿易、辦理破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執行合同、勞動力市場監管、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政務服務、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市場監管、包容普惠創新等17個方面45項具體措施,涵蓋企業創業、獲得場地、獲得融資、日常運營階段、解決矛盾糾紛等全生命周期的五個階段。貴州持續優化開放環境,全面實行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及變更實施備案制,建立外商投資企業設立申請“一窗受理”制度和出口退稅便利化工作機制,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
貴州優化營商環境,就是不斷推進“放管服”便利化改革。為吸引高質量企業落戶,近年來,貴州通過一系列持續深化的“放管服”改革,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真正做到審批更簡、監管更強、服務更優。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為企業“松綁”。開辦企業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時間壓減至80個工作日以內,低壓小微用戶平均接電時間不超過15天,用氣用水報裝時限(含施工審批)均壓縮至30個工作日以內,登記財產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貸款辦理時間每年壓縮10%以上,將納稅時間減少到140小時,總稅收及社會繳費降低至全國中游水平等。這些簡政放權的“減法”,換來的是市場活力的“乘法”和企業效益的“加法”。做好加強監管的“加法”,為企業“保駕護航”。貴州制定出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在全省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實施意見》和《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梳理機構改革后市場監管各領域有關民營經濟發展工作職能,有效整合有關政策措施,加強調度,全面系統推進市場監管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各項工作。做好優化服務的“乘法”,助力企業做優做強。貴州推進“多證合一”就是突出例證。2015年,“三證合一”;2016年,“五證合一”;2017年,“十八證合一”;2018年,“三十四證合一”;短短幾年時間,從“三證合一”到“三十四證合一”,這是貴州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制度便利化改革的一個縮影。改革中,“多”不僅代表整合證照數量多,更代表改革涉及部門多、內容涵蓋范圍廣;“合”不僅是證照形式的整合,還涉及對部門既有管理方式和業務流程的深度優化。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改革紅利也隨之不斷釋放。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營商環境的不斷完善,貴州省逐漸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本書調查的100多家企業,就是貴州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案例;本書調查發現的營商環境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是貴州今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方向;本書調查研究提出的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可為貴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決策參考。
過去,貴州憑借減稅讓利,通過拼資源、拼政策贏得了企業的青睞。今后,拼服務、拼信用、拼環境,按照“門檻低于周邊、環境高于周邊”的目標,貴州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全力打造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貴州,優化營商環境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
是為序。
蒙啟良
201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