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第三部門研究(第18卷)
- 徐家良主編
- 757字
- 2021-04-23 18:02:51
一 分析視角
英國貿易與工業部將社會企業看作為了實現社會目標而進行交易的企業,其財務盈余用于對社會事業和所服務社區的再投資,而不是分配給外部股東和企業所有者(趙萌,2009);其企業維度的內涵在于以市場原則為基礎的治理結構、運營模式及其所具備的可持續收入機制。在福利國家危機的大背景下,英國社會公益組織的資源由原來主要依靠政府財政、私人和社會捐贈,向通過市場企業、政府部門等多元渠道發展,其社會企業發展也是這類組織自身適應外部環境變遷的結果(陳偉東、尹浩,2014)??梢哉f,組織與環境之間資源的相互依賴,是分析其運作與發展的一個恰當視角。
在組織理論的資源依賴派別看來,組織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處于其他各個組織構成的環境之中;組織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各式各類的資源交換與相互作用,由此構成了組織的運行和發展??梢哉f,有關社會組織的這類觀點,本質上就是有機化和生態化的觀點。如果運用這一視角來分析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各類社會領域,則可以將其看成是各類相關組織及其相互間的資源交換、流動與作用而構成的社會生態網絡;而作為實證對象的案例組織(本文中的“老齡英國”)則被作為組織生態網絡中的焦點組織來研究。為了生存與發展,組織從外部環境中所需要獲取的資源主要包括:(1)物質資源(企業中的原材料),包括資金支持和人力資源;(2)信息;(3)社會和政治方面的支持,即合法性的支持,組織與環境之間的資源交換被看作是聯系組織和環境關系的核心紐帶(費顯政,2005)。從環境中獲取的資源經過組織的轉化機制即成為組織的內部資源和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從規范的角度看,面對環境的復雜性和流變性,組織需要及時變革和調整自身結構、行為模式和戰略戰術,主動對環境進行管理,以有效達成組織存在的目的。從本案例的實證研究來看,“老齡英國”在社會企業化的運行與發展方面堪稱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