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

采訪者:1998年12月18日,浙江省科委同意設立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同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體制。請您談談當時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前后的一些情況。

陳久忠: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科技意識顯著加強,科技素質不斷提高,產業導向作用日益明顯。以豐源激光、海都傳感器的成功引入為標志,企業同高校的科技合作渠道進一步拓寬。科技計劃申報成果豐碩,豐源激光產品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還有1項產品列入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計劃,7項產品列入省級新產品計劃,到1998年年底,溫州開發區累計已有國家火炬計劃項目2個,省級火炬計劃項目4個,國家級新產品試制計劃項目5個,省級新產品試制計劃項目12個。這些數字表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已集聚一定規模和數量的高新技術產品。企業技術改造進展良好,1998年在建技改項目13項,計劃總投資14639萬元,實際完成11998萬元,竣工技改項目3個,可新增產值20430萬元。產品質量穩中有升,并向以名牌興業為主的縱深方向推進,全年共創省級名牌5個、市級名牌5個,有8家企業通過ISO9000系列標準認證。

歷經一年多的前期籌建工作后,省級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由浙江省科委批準創建,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位于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及其南面擴展區內,規劃面積4.33平方公里,主要引進高科技項目,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同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進行統一開發、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自浙江省科委批復同意創建以來,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一是正式成立了由清華大學科技開發部與開發區管委會合作組建的溫州清華科技開發中心,充分利用雙方優勢,促使科技成果產業化。二是突出科技招商。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自創建以來到1999年,啟動區內工商注冊企業46個,其中“三資”企業10個,初步形成了生物工程、機械電子等產業群。1999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占全區的26.99%。三是委托清華大學編制總體規劃和控制詳規,總體規劃通過了專家會審,根據會審意見,著手修改后,報省審批。四是著手進行征地前期工作創業服務中心的組建工作和啟動孵化器建設。

采訪者:請您談談孵化器建設。

陳久忠:創業服務中心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其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區別,孵化器是辦好高新技術園區的核心。第一,在調研基礎上,編制《溫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實施方案》。我們先后組織有關人員隨市領導前往杭州、上海、珠海、深圳、中山等地考察學習孵化器建設的成功經驗,委托杭州高新區高新創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編制的《溫州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實施方案》于2000年8月25日通過市級評審,12月22日予以批復。第二,我們委托溫州規劃設計院編制占地約240畝的孵化基地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已于2000年6月30日通過市級評審,規劃總建筑面積11.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億元。我們邀請4家建筑設計單位參加了設計招投標,確定了設計方案和設計單位。8月28日我們通過了孵化器首期工程擴初設計會審。9月22日我們完成了施工招投標工作,確定了施工單位。第三,孵化器首期工程一幢孵化樓和二幢標準廠房于2000年9月29日舉行開工典禮。第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孵化,研究制訂扶持高科技孵化企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在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前,通過各種途徑開展孵化工作,幫助企業建立開發中心,建好企業孵化器,管委會安排“科三經費”[1]40萬元,扶持5家企業建立了開發中心。我們制訂了包括減免租金、無償資助種子基金、解決生活后勤服務等多項扶持孵化企業的優惠政策。根據市政府的部署,利用信息與網絡技術,以信息化為突破口,促進傳統產業提升和改造,逐步完成以軟件與網絡產品為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載體的溫州數碼城的建設,在數碼城大廈中設立“數碼專業孵化器”,它聯合高新園區和溫州數碼城的優勢,為軟件、信息制造、通信、網絡等高新技術成果和項目提供孵化服務。

在孵化企業中,1999年,豐源激光企業的綠光激光器和長河科技企業的血液輻照儀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獎勵;2000年,雅特爾光電信息企業的高速光波導調制器和明云高分子材料企業的熱塑性粉末涂料獲省科技創新基金獎勵,并申報國家科技創新基金獎勵。高速光波導調制器項目是當時浙江省唯一申報國家創新基金的重大項目

采訪者:當時你們是如何做好導向、服務,并保證啟動區經濟發展的?

陳久忠:發揮政府導向、服務功能,抓好啟動區內企業跟蹤服務,幫助調整結構,產品換代,推動高新區的發展。第一,對啟動區內已建成投產的48家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幫助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保證全面發展。第二,加大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對高新技術項目優先安排“科三經費”。第三,跟蹤服務,加快建設,2000年管委會繼續投入建設資金約150萬元,進一步完善啟動區的基礎設施。第四,引智與引資并舉。一方面,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落實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引進急需人才;另一方面,積極與國內著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對接建立研發中心,引入外部智力資源和成果,進一步發揮溫州清華科技開發中心的作用,積極創建高新技術企業。我們還分別和清華大學國家材料重點實驗室協商建立溫州清華新材料研究開發中心,和浙江大學科技園協商建立溫州分園并首先建立溫州浙大直線電機技術應用開發中心。

采訪者:在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初期,你們是如何加強園區思想政治工作的?

陳久忠:我們堅持“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做到“兩個文明”一起上。

第一,建立機構,明確職責。為加快高新園區開發建設進度,2000年1月27日管委會正式發文建立了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開發建設辦公室,同時掛牌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創業服務中心,由管委會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根據溫州市領導指示,確定了高新園區開發建設的方針和工作目標;明確了高新區開發辦的職責:主要負責抓好創業服務基地(孵化器)的建設和管理;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研究制訂區孵化企業的優惠政策,做好配套服務工作。當時開發建設辦公室抽調了10名工作人員,確定了內部崗位設置和職責分工,保證正常運轉。第二,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建工作。根據黨委會工作部署,抓好非公有制企業的黨支部組建工作,園區啟動區范圍內投產的48家企業中有18家建立了黨支部,有28家建立了企業工會。第三,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提高隊伍素質。重視廉政、勤政教育,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分工落實,完善辦事規章制度,規范工作程序,工作透明,提高隊伍素質,營造一個既嚴肅緊張,又心情舒暢的工作環境。

采訪者:在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初期,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陳久忠:當時的開發建設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由于多種原因,開發建設進展緩慢,主要制約因素來自兩方面。

第一,資金緊張成了主要制約因素。為了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和加快科技創新,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開辟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新區和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兩個新的工業區,具體由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實行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當時兩個新區均在起步階段,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量很大,2000年全區投入資金約5億元,其中用于高新區7000萬元,主要靠金融部門的流動資金短期貸款。2001年是建設高潮期,需要資金量更大,其中高新園區需建設資金9000萬元(征地3000萬元,基礎設施建設3000萬元,創業中心3000萬元)。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按規劃設計需投入資金量為3億元,同時創業服務中心的正式啟動也需要一批扶持高技術企業的風險投資和種子資金。因此,資金已成了加快高新技術園區發展的一個主要制約因素。

第二,體制矛盾成了另一個制約因素。當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行政區城上和龍灣分屬兩個行政區,2000年5月8日,市長召集專題會制定“統一規劃,分片實施”原則,我們在實施中仍然遇到征地難、建設難的問題,我們無法掌握園區內由甌海、龍灣兩區組織實施的兩個片區內的招商情況和經濟發展情況,難以匯總反映整個園區情況。管理體制上的條塊不順,反映在高新區中諸如河道調整、規劃變化等,都增加了難度,影響了進度。

我們的對策是:

第一,抓緊啟動區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其一,加快高新區啟動區的道路工程、給水工程、排污工程和地塊填方工程的建設進度,爭取盡快完成起步區的“三通一平”工作。其二,協調督促電力、電信等專業部門,爭取啟動區的電力工程、電信工程、信息工程同步組織實施。其三,加強與市有關專業部門接洽,做好啟動區河道規劃,完成啟動區內盲河填沒工程和污水外排工程,確定高新區啟動區對外交通方案。其四,提高高新區的環境質量,做好啟動區的綠化美化環境規劃,加快環境的配套建設,不斷優化投資創業環境。

第二,做好協調工作,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發展。其一,做好村鎮協調,抓緊完成啟動區的土地征用和交地工作。其二,加大招商力度,認真做好高新技術園區認定,批準高新技術企業入園,并幫助首批企業盡快進場建設。其三,繼續加強對啟動區內企業、環境的管理,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做好服務工作,使企業盡快建成投產,創造效益,健康發展。

圖1 溫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四川省| 南安市| 民勤县| 太仆寺旗| 沅陵县| 当雄县| 古浪县| 留坝县| 图们市| 南召县| 阳信县| 蓬安县| 青川县| 龙川县| 马山县| 洛阳市| 嘉兴市| 凤庆县| 陆丰市| 句容市| 调兵山市| 侯马市| 隆德县| 天峨县| 六安市| 阿尔山市| 略阳县| 双城市| 昌宁县| 婺源县| 休宁县| 如皋市| 平度市| 台南县| 潼关县| 仙桃市| 禹城市| 松桃|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