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歐亞戰略抉擇(1938~1945)
- 任珊珊
- 3005字
- 2021-04-23 12:58:30
緒論
二戰前和二戰期間,美國的戰略決策是一個由一等戰略轉變大國地位的典范。1935年,處于大蕭條劇痛中的美國要崛起為一個超級大國看似根本不可能。美國國會通過了第一部《中立法》,試圖將美國隔絕于另一場歐洲沖突之外,這反映了美國民眾深刻的孤立主義情緒。美國的軍隊,除了海軍,沒有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潛在實力。大多數美國人既不期待也不想要世界大國地位。然而,僅僅10年之后,這種情況已經徹底改變。到1945年,美國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一。其強大的武裝力量在打敗軸心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遍及全球。美國的經濟此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而且美國的外交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戰后世界——一個幾乎在所有主要領域由美國主導的世界。
這些發展變化并不是偶然的,實際上,它們是由一個成功的戰略所預見和創造的,這一戰略指導美國從兩次戰爭之間的中立走向1945年的勝利。該戰略的設計師富蘭克林·D.羅斯福是一位有技巧的政治家,在謀劃美國的戰略時深諳國內限制與國際現實。同時,羅斯福得到了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將軍和其他參聯會成員的建議,巧妙地捍衛了美國的中立,謹慎地控制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并嫻熟地塑造了戰后世界的輪廓——他們做到這些并沒有經過紛繁復雜的國家安全官僚機構。[1]
本書所要研究的,正是這一讓美國從蕭條走向勝利的戰時大戰略。這一大戰略,簡言之,可稱“先歐后亞”戰略。
“先歐后亞”戰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參戰的大戰略,是美國從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多個角度,在歐亞兩個方向出現威脅時,確定的解決歐洲問題優先、亞洲問題次之的戰略。其中,歐洲矛盾的焦點在德國,亞洲矛盾的焦點在日本?!跋葰W后亞”也有“先德后日”“德國第一”“德國優先”“歐洲第一”等表述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在兩洋威脅同時出現時,在大西洋方向保持戰略進攻,在太平洋方向保持戰略防御?!跋葰W后亞”戰略原則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便確立了。這是美國歷史上首次在參戰前便確定參戰后的戰略指導原則。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堅持以“先歐后亞”戰略為指導,通過貫徹執行這一戰略,美國獲得了最大的戰爭效益。不僅如此,美國通過“先歐后亞”這一大戰略,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盟國重要領導者的角色,成功地將經濟大國轉化為軍事、外交大國,大大提升了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兩次世界大戰是美國成長為全球大國的關鍵時期,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美國徹底擺脫了西半球的束縛,以全世界為舞臺,使20世紀成為美國的世紀。[2]
“先歐后亞”戰略涉及的核心問題,是同時面臨兩個(或多個)威脅時如何確定誰是主要敵人,把哪個方向作為主要方向、哪個方向作為次要方向,該如何處理多個威脅的問題。從某種角度來看,“先歐后亞”也是美國處理兩線作戰問題的一種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同時面臨歐洲和亞洲兩個方向的戰略挑戰。在歐洲,德國納粹首先以“閃電戰”迅速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幾乎控制了除英國之外的整個歐洲大陸;蘇德戰爭爆發后,德國也對蘇聯構成了嚴重威脅,希特勒叫囂統治世界,法西斯極權勢力威脅著整個歐洲文明。在亞洲方向,日本早在1931年就發動“9·18”事變,挑戰亞太地區美國主導的華盛頓體系。日本野心勃勃,聲稱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與德意簽訂三國同盟條約,并進一步向東南亞和太平洋擴張。在這樣的形勢下,美國對不同方向進攻與防御的選擇,對不同對手使用何種手段的選擇(軍事、外交、經濟等),以及對某種手段使用力度、運用時機的選擇,都是對美國決策層智慧和決心的前所未有的考驗。在具體處理德日兩個威脅時,特別是美國參戰后,美國國內要求報復日本的呼聲十分強烈、日本侵略擴張勢頭十分兇猛之時,該如何認識主次和安排優先順序,從整體上堅持“先歐后亞”以及對局部進行應急處置,包括對反法西斯同盟的總體考慮,則反映出“先歐后亞”戰略在實際操作層面的復雜性。
從美國軍事戰略的歷史來看,“先歐后亞”戰略是美國第一次在戰前確定的一項戰略,并在戰時堅持按照這項戰略進行部署和作戰?;仡櫭绹娛率?,從1775年開始的獨立戰爭,1812年至1814年的第二次美英戰爭,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1861年至1865年的美國內戰,到1898年的美西戰爭,再到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些美國二戰前參與過的主要戰爭,在戰爭參戰前或戰爭中,美國幾乎都沒有完善的軍事戰略。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美國戰略思想和戰略計劃發生轉折的關鍵。在美國沒有真正加入二戰之前,歐洲和亞洲已經在進行戰爭了,美國同時觀望歐亞兩個戰場,對德意日法西斯國家有了基本的認識,從而使美國在制定參戰戰略方面有所準備。在1941年1月至3月美英兩國秘密召開的ABC會議(American-British Commonwealth Conference)上,美國確定了先打德國的基本戰略原則,這也是“先歐后亞”戰略首次明確提出。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正式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此后,基本按照“先歐后亞”的大戰略進行部署與作戰。
有人將兩次世界大戰視為美國成為全球性大國的關鍵。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主要是協同英法聯軍,按照協約國既定戰略對德作戰,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參戰則帶有一定的主動性。美國決策層在沒有真正宣戰之前已經認識到美國加入戰爭不可避免,盡管最初只想以不直接派兵的方式參戰,但“先歐后亞”戰略原則的確定表明,美國決策層已經考慮到參戰之后如何作戰的戰略層面的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啟了美國戰略計劃的很多“第一次”。“在美國軍事史上,制定戰略第一次成為國家軍事當局的一項重要的正式任務。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在參加戰爭時有了如何進行這場戰爭的先進戰略思想。”[3]正是由于美國在參戰前就充分考慮了進行戰爭的大戰略,“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對待全球戰爭的方式和方法,在制定戰略方面有了很大的發言權。在討論歐洲戰場的戰略時,美國能堅持自己的立場,據理力爭。而在制定太平洋戰場的戰略時,美國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地采取行動,盟國不得不按美國的戰略行事。由于制定戰略的能力越來越強,美國這個新崛起的軍事大國在制定戰略方面已經擺脫了歐洲的影響而成為一個十分成熟的軍事大國了”。[4]
可以說,“先歐后亞”戰略的形成是美國軍事戰略實踐中飛躍性的一步,也是美國國家大戰略的雛形。美國在參戰前對這一大戰略的確定、在戰爭時期對這一大戰略的堅持和執行,體現出美國最高決策層的眼光與智慧。研究這一戰略的產生背景、形成過程、決策確定,以及貫徹執行,對于研究美國戰略發展演變的全過程具有基礎性意義,是深化、細化美國戰略研究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總之,“先歐后亞”戰略是一項大戰略,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意識形態等多方面?!跋葰W后亞”既是美國在潛意識中早已具備的觀念,也是在兩洋威脅出現后,美國軍方和政治決策層經過深思熟慮、研究討論,主動做出的戰略選擇。本書對“先歐后亞”戰略進行研究,一方面要進一步揭示美國選擇和確定“先歐后亞”戰略的原因,并通過對史實的梳理,研究美國是怎樣實施“先歐后亞”戰略的;另一方面,通過對“先歐后亞”戰略進行全面回顧與思考,得出對我國戰略決策有益的啟示。
[1] Williamson Murray and Richard Hart Sinnreich,Triumphing in War and Peace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p.314.
[2] 為羅斯福撰寫傳記的作家阿隆佐·哈姆拜指出:“可以公正地說,羅斯福在白宮的12年帶來了可稱為‘美國世紀’的時代?!眳⒁夾lonzo Hamby,Man of Destiny:FDR an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Century,Basic Books,2015。
[3] 蔡祖銘主編《美國軍事戰略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第4頁。
[4] 蔡祖銘主編《美國軍事戰略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第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