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政治
第一節 政治概況
一 2017年大選和立法選舉及其意義
2017年適逢法國五年一度的大選和立法選舉年。在這年大選4月23日第一輪投票中,前進黨總統候選人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獲得24.01%有效票,國民陣線總統候選人瑪琳娜·勒龐(Marine Le Pen)獲得21.30%有效票。他們是獲得最多有效票的前兩位的總統候選人,因而雙雙進入第二輪角逐。在5月7日第二輪投票中,39歲的馬克龍以獲得66.10%有效票戰勝僅獲得33.90%有效票的瑪琳娜·勒龐,當選第五共和國第十一屆總統,也是第五共和國歷屆總統中最年輕的總統。
2017年6月迎來第五共和國第十五屆立法選舉。馬克龍所依靠當選總統的前進黨改名為共和國前進黨,在立法選舉中與民主運動結盟。它們在6月11日第一輪投票中獲得32.33%有效票,排在其他政黨前列,形成一股勢不可當的旋風,而左右傳統兩大黨——社會黨和共和黨一敗涂地。它們在6月18日第二輪投票中獲得49.12%有效票,兩輪投票共獲得350席(共和國前進黨308席,民主運動42席)。共和國前進黨在國民議會總共577席中占據過半數的絕對多數,成為國民議會中的多數派,是為法國第一大黨。
2017年大選和立法選舉在第五共和國政治史中意義非凡。第一,促使法國政治力量發生左翼和右翼衰退、新中間力量興起的變化,從而誕生了新的政治生態和新的政黨格局,即由原來的以左翼(社會黨)居優的三極化(左翼社會黨、右翼共和黨、極右國民陣線)政治生態和政黨格局轉變為以中間政黨(共和國前進黨)居優的四極化(中間政黨共和國前進黨、左翼社會黨、右翼共和黨、極右國民陣線)政治生態和政黨格局。第二,它打破了第五共和國的“歷史定律”和“歷史魔咒”,從此不再是傳統左右翼兩大黨總統候選人贏得大選并輪流入住愛麗舍宮,而是中間黨派的總統候選人也能夠獲得大選的勝利并輪流坐莊,從而徹底地改變了法國政治格局和政黨生態中非左即由或非右即左的“鐘擺原理”。第三,它不僅有力地遏制和沉重地打擊了法國民族主義勢力、民粹主義勢力和極端主義勢力,而且法國作為歐盟和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國家,主張對外開放和進步主義的馬克龍選勝也有力地遏制和沉重地打擊了歐盟乃至歐洲正在抬頭的民族主義勢力、民粹主義勢力和極端主義勢力,從而為這一年還將舉行大選和議會選舉的德國等國家樹立了范例,開了好兆頭。第四,法國是歐洲一體化的主要創始國,又是“歐洲之父”——讓·莫內的故鄉。正當英國退歐成功并在歐洲掀起“疑歐”“反歐”“退歐”思潮的關鍵時刻,作為“挺歐派”的馬克龍取得大選勝利,成功地制止了又一個退歐的“黑天鵝”出現,而且有力地遏制和沉重地打擊了法國和許多國家的“疑歐”“反歐”“退歐”思潮。第五,馬克龍當選第十一屆總統和共和國前進黨成為多數派,有利于對第五共和國政治、經濟和社會進行深刻的改造,恢復和增強法國硬實力和軟實力,以便延續戴高樂將軍夢寐以求并為第五共和國歷屆總統所傳承的法國的“大國夢”“強國夢”。
二 菲利普政府的組成及其特點
馬克龍總統就職后,任命46歲的愛德華·菲利普(Edouard Philippe)為新一屆政府的總理,也成為自1984年洛朗·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組閣以來法國最年輕的總理。菲利普于5月17日組成新政府。在國民議會換屆選舉后,6月21日菲利普組成第二屆新政府,亦即第五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第41屆政府。本屆政府經過2017年11月24日微調后總共32名成員,其中總理1名,部長19名,國務秘書12名。
菲利普政府的組成具有如下的特點:第一,馬克龍總統兌現了他在競選時提出的新政府中實現性別均衡的承諾。經過2017年11月微調的菲利普政府32名成員中,男女各占一半,正好均衡,男性占16名,女性占16名,成為法國政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菲利普政府成員平均年齡為50歲。
第二,菲利普政府不拘一格地選擇人才,吸收了眾多的社會賢達。在第41屆政府中,社會賢達多達13人,其中10人為部長,3人為國務秘書。這又是法國政壇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第三,為了實踐馬克龍及其政黨超越左右和尋求政治平衡的政治理念,菲利普政府中除了共和國前進黨人9名成員外(2名部長和7名國務秘書),還吸收了3名社會黨人任部長、2名左翼激進黨人任部長、2名民主運動人士分別擔任部長和國務秘書、4名共和黨人分別擔任總理、部長(2名)和國務秘書。
迄今為止,盡管菲利普政府經過多次改組,但依然保持上述特點。
三 重建對政治生活的信任
在大選前的2017年1月,法國民意機構頻頻地進行民意測驗表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人氣日益旺盛,是最熱門的總統候選人,很可能會是下一任總統。出人意料之外的是,擅長披露法國政治界丑聞的《鴨鳴周刊》于2017年1月底至2月初連續爆料,菲永妻子及子女三人以議員助手名義領取工資但并未真正工作,一時間法國媒體嘩然,形成“空餉門”事件。“空餉門”事件和司法機構的立案調查使法國選民再次看到法國政界的腐敗,菲永個人信譽則受到重創,民意支持率隨即暴跌,從而徹底地改變了法國總統選舉的選情。法國選民對傳統兩大黨共和黨和社會黨極度失望,將目光轉向一顆正在升起的新星——前進運動領袖馬克龍及其政黨。法國官場和政治精英的腐敗讓法國民眾對法國政治極度失望,失去了信任。
為了重建對法國政治生活的信任和遏制官場和精英的腐敗,菲利普第二屆政府出臺《政治生活信任法》并于8月9日獲得議會通過。該法律的主要內容包括:
限制裙帶關系,禁止部長、議員和地方民選代表雇用自己的親屬作為助理。具體而言,直接親屬(夫妻、同居伴侶、父母、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屬于絕對禁止之列,非法雇用可判處三年徒刑和4.5萬歐元罰款,還必須歸還發放的薪酬;除此之外的其他親屬關系(前任配偶、兄弟姐妹及其配偶、侄子侄女等)不被禁止,但需要向“政治生活透明高等權力機構”(HATVP)和議會兩院的職業倫理委員申報。“交叉雇用”(其他議員或部長的親屬)行為也必須申報。
終止發放“議員任職費用津貼”,而代之以“根據議員提供的證明報銷有關的費用”的機制。議會將制定允許議員報銷的費用名單并確立審核制度。議員助理薪酬將會被更加嚴格地審計,以確保真正用于履行職務;與此相應的是,議員助理這一職位將逐漸正規化,獲得正式法律地位,不能由議員隨意確定標準,也不能由院外游說集團來支付薪酬。取消議員儲備金(réserve parlementaire)制度,傳統上這筆錢用來分配給議員,補貼同他們有關聯的各個市鎮或者協會,一直被詬病為有收買人心的性質。新法律生效后將逐步削減,直到2024年完全取消。要求參加選舉的候選人對利益沖突和營利活動進行申報,議員在任職之前一年時間內和任職期間不得開展咨詢業務。
部長人選確定之前,總統可以核實其稅務狀況和犯罪記錄。政府將公布政令,對政府成員的招待與交際活動費用規定報銷方式并加以限制。政府必須報告高級公務員轉入私人企業的情況。針對實施犯罪或有損廉正行為的公職人員,包括歧視行為,煽動種族、性別或性取向仇恨的行為,可以附加剝奪被選舉權的懲罰。
授權政府創立“民主銀行”,并任命“信用協調人”,幫助各類選舉候選人及其政黨同銀行進行協商,安排競選財政。除歐盟銀行與貸款機構以外,禁止任何法人(公司等)借錢給政黨,對自然人借錢給政黨加強監督。違者判處3年徒刑與4.5萬歐元罰金。在政府公報上公布各個政黨的詳細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