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城市的印跡

銀川是國務院1986年12月8日批準的第二批38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是銀川的歷史名片和精神財富。

興慶府的建設大致分為三個時期,即李德明在位時(1020年)為初期,元昊及其子諒祚在位時(1034—1055年)為續建期,乾順在位的1099年之后為重修期。興慶府的建設很多方面借鑒了唐、宋都城的設計方案,甚至連城市的命名也借鑒前人,如興州源于隋大興城,興慶府源于唐長安興慶宮。西夏官署名,如開封府,為宋都有名的官衙,反映了西夏源于中原文化又與其分庭抗禮的政治心態。

興慶府城郭設計成長方形,應該與城址所在地的地勢有關。為避開黃河改道、泛濫等威脅,懷遠城遷至遠離黃河的賀蘭山下,位于唐徠渠側的相對高地上,但城市及其以北一帶正是銀川平原第四紀以來地面沉降最嚴重的重沼澤化地段,受城址周圍湖沼群的限制,只能橫向發展,成為東西長、南北短的長方形城郭,并且因地勢而略呈偏西方位。地理,是最直接、最決定的因素。

興慶府城池呈長方形,“相傳以為人形”,后來演繹成鳳凰形,其實“人”形、鳳凰形基本說法是一致的。據說城郭為軀干,頭部是城東黃河西岸的高臺寺,雙足直抵賀蘭山。西夏帝陵也是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其圍墻長寬比約為一點六比一,正好與興慶府城郭的長寬比大體一致。所謂“人”形,一層意思是指人軀干的平均高度比為一點六比一。這種比例的長方形,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建筑上方便、構圖上勻稱、藝術上美觀的長方形,它與圓形、正方形等幾何圖案一起,為古今中外各類建筑廣泛采用。“人”形的另一層意思是指建筑的平面布置與人體一樣,有均衡、對稱的特點,即整個城市有明顯的縱軸線和橫軸線,城門、道路、河渠、宮殿、城坊、市集及其他各類構筑均呈規則布局。興慶府城池的內部空間就是這樣安排的。“人形城”還有城池本身與郊區不可分割的含義。在西夏統治集團心目中,以興慶府城為核心,賀蘭山和黃河之間東西長達40余公里的整個地區,都是完整“人體”大興慶府的組成部分。作為雙足的賀蘭山居于都城立足基點的重要地位。相傳城西的駙馬城(今沙城子,古稱北沙城)、賀蘭山麓的克夷門,均為拱衛興慶府的駐軍要塞。900多年前就提出協調城區與郊區關系的設想,值得今人學習和借鑒。

清真寺是阿拉伯語“麥斯吉德”的意譯。《嘉靖·寧夏新志》繪有禮拜寺的圖址,并注明“回紇禮拜寺在寧靜寺北”,而據寧夏學者胡迅雷《朱旃與寧夏》,朱旃“創編寧夏一志”即《宣德寧夏志》載:“回紇禮拜寺。永樂間,御馬少監哈孫所建。”據此推測,哈孫所建回紇禮拜寺當是有記載的興慶區最早的清真寺。明朝末年興建于南門外的清真寺,于1915年遷至城區南關,故名“南關清真寺”, “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毀,1981年群眾募資在原址重建,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南關清真寺是模仿阿拉伯國家的建筑,大殿頂上有一個大的綠色穹頂,周圍有四個小穹頂,大穹頂上一彎新月挺向天空。大寺落成后,接待了100多個國家的使節和外賓,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先后來寺院考察。位于興慶區解放西街的中大寺,建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2000年銀川市政府撥款修復。寺內正面為面寬和進深各17米的大殿,南北兩側有廂房。斗拱飛檐,壁磚上刻有花卉、云彩等圖案,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筑。

拱北,阿拉伯語Qubbah的音譯,原義為拱形建筑或圓形墓廳,中亞、波斯及中國新疆地區稱為“麻扎”,意為“先賢陵墓”“圣徒陵墓”。馬金貴拱北在興慶區通貴鄉通北村。通貴道堂(亦稱通貴門宦)是伊斯蘭教蘇非主義嘎德林耶學派的支系門宦之一,創始人馬金貴(1865—1938)是通貴鄉人,農歷正月十三是馬金貴忌日,教眾多來通貴過爾麥里。沙灘拱北位于唐徠渠畔東200多米處,拱北頂上所豎貌似月牙,是“穆罕默德”一詞的阿拉伯文變形。

傳統回族民居多為平頂房,坐北向南,一般一字形排列。有的地方回族民居還多有水房,另建有專門的儲藏間、工具房等,廁所多建在房后或房的一側。室內多掛有山水風景畫、幾何圖形畫、植物畫、中堂字畫。有些回族家庭掛(貼)有用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寫成的匾額和條幅等,即通常所說的“都哇”(意為“祈禱”)。“都哇”的內容以“太思米”和“清真言”等為主。將“都哇”張貼或懸掛在門楣上,表明自己是穆斯林。

寧夏平原,包括興慶區在內的半荒漠地帶,應該說是最有生命力的地帶。“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賀蘭山脈南北綿亙200余公里,與平原高差2000余米,形成天然屏障。尤其是興慶區,高而不寒,平原海拔1100~1200米,如一個盆地。最熱月份平均氣溫23℃左右,生長期達200天以上。晝夜溫差大,一般在13℃以上,光照特別充足,年日照時數在3000小時左右,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和營養物質積累。雖然銀川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上下,草地蒸發量600余毫米,但過境的黃河水量充沛,引水、輸水條件優越。大氣干燥而土壤不旱,為農林牧副漁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天下黃河富寧夏”并非妄談。

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汪一鳴先生在銀川市大的行政區劃調整之后,曾經對新的區劃范圍內主要自然人文景觀和旅游景點的資源特色、開發前景、知名度等指標進行綜合研究,根據歷史上銀川八景的說法,提出新銀川八景,其中一多半在興慶區。

雙龍晨曦:金水園旅游區黃河與明長城小龍頭匯合處。萬里長城蜿蜒西來,九曲黃河奔騰北去,雙龍聚會,晨暉中交相輝映,氣象不凡。

唐渠春水:唐徠渠流遠追漢唐,外臥長虹,原野春綠,風光無邊!

連湖鳴翠:鳴翠湖、鶴泉湖、閱海湖等,煙波浩渺,綠樹護岸,鶯雁和鳴。

古塔凌霄:海寶塔(北塔)、承天寺塔(西塔)。西塔為西夏文化的標志性建筑。

大寺經聲:南關清真寺、納家戶清真寺。

賀蘭夕照:賀蘭山巖畫(賀蘭口)、國家森林公園(蘇峪口)、西夏皇家林苑(拜寺口、滾鐘口等處的離宮、皇家寺院遺址)等。夕陽中,駿馬(指賀蘭山)與落霞齊飛,峭壁巖畫,看不完山中勝景,峽谷松濤,蕩滌凈游子心靈。

夏陵秋風:西夏陵園。9座西夏帝陵,200余座陪葬墓,矗立于賀蘭山東麓,秋風蕭瑟,蒼涼古樸,構成千古絕唱。

影城新景:華夏西部影視城——中國好萊塢。

無論是明八景、清八景,還是如今的新八景,都是對一個地方典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總稱,是一種文化現象。清代的銀川八景全在興慶區內,其天人合一的觀念以及對稱和諧的意識等,對當前的城市及其景觀建設仍有重要的啟示。

賀蘭山遠景

可以說,興慶區這塊土地很早就接受了中原文化、江南文化的浸潤并與之融合。慶靖王朱 吟唱的“北來南客添鄉思,仿佛江南水國鄉”,清代文人墨客反復詠唱的“塞上江南”,指的都是明長城以南地區,滔滔黃河以其乳汁染綠了銀川平原,具有2000余年歷史的青銅峽引黃灌區成就了“塞上江南”。但,人的因素永遠是第一因素。“塞上江南”是一個地域概念,但也涵蓋了精神的甚至人文的東西。據《銀川小志》記載,洪武九年(1376年),朝廷命長信侯耿炳文弟耿忠為指揮,立寧夏衛,到寧夏衛城定居之人,“吳越居多,故彬彬然有江左之風”。“江左之風”應怎樣理解?從玉皇閣、文廟(即孔廟,原址在舊二中、今十五中)、銀川書院那種瓦坡陡立的建筑中能尋找到答案嗎?城市建筑號稱“凝固的音樂”,它是人們精神的象征與寄托。比如,人們懷著對家鄉的熱愛修建了文廟,這是移民屯田戍邊、開發建設的精神所在。統治者為的是教化,老百姓為的是感恩、向善。文廟建于明代永樂元年(1403年),經明清多位地方官員慷慨解囊修繕,最終“置備如制”, “禮度煥然”。晚清民末,除大成殿和一個龜形石座外,其他建筑蕩然無存。文廟的最后消失是在1984年。當時的二中因擴建教學樓及操場,要求拆除文廟,有關部門以“沒有重大歷史價值”為由批準,一座具有58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就這樣消失了。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儒家思想影響著中國和世界,“以人為本”“和為貴”“禮為序”“經世致用”的理念,是和諧社會、世界大同的寶貴財富。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聯合發表宣言:“如果人類想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汲取兩千多年前孔子的智慧。”聯合國一致通過將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作為處理國家關系的黃金律令。21世紀更有70多個國家成立孔子學院,總計達300多所。以現代西方普世價值為傲的美國眾議院也于2009年10月28日通過一項決議,紀念孔子誕辰2560周年,認可孔子在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孔子倡導的“仁”的思想(《中庸》“仁者,人也”),與西方中世紀的宗教文化不同,具有明顯的人文色彩。儒家文化講究“天下一家”,避免因宗教信仰不同而產生相互敵視、相互攻訐的現象,客觀上加快了文化認同和民族融合的歷史進程。“塞上江南”各民族是大受其益其惠的,文廟的消失,在城市建設上、文化延續上是個遺憾。

銀川市民、有關專家學者多次呼吁重建文廟,舊二中拆遷后,在原址上新建的銀川市第十五中學校園里原孔廟的地基上建了一座仿古的大殿,人們在感慨的同時也看到了背后的光亮。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嘉义县| 包头市| 永寿县| 丽江市| 舞阳县| 株洲县| 马山县| 乐昌市| 鲁山县| 济源市| 延寿县| 缙云县| 龙岩市| 桓仁| 拜城县| 图片| 漳州市| 固阳县| 望奎县| 武清区| 红原县| 中卫市| 迭部县| 新闻| 双流县| 云霄县| 阳高县| 镇赉县| 宿迁市| 陆良县| 沂南县| 福贡县| 徐水县| 吴忠市| 鹿泉市| 溧阳市| 龙岩市| 新兴县| 墨玉县| 固原市|